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摘了贫困帽 日子更美好 ——走进丹阳市珥陵镇中仙村听脱贫故事

2020-01-22 08:45

今日镇江讯   “你看,这是去年翻新的厨房,安装了煤气灶和太阳能热水器,夏天洗澡再也不用大锅烧热水了。”临近春节,家住丹阳市珥陵镇中仙村越塘村的村民吴云生的脸上挂着笑容,高兴地介绍着自家的新厨房。作为曾经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他对生活有过抱怨。但这个崭新的厨房宛若他和妻子的“新生”一样,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007年,一直在服装厂工作的吴云生不幸患上肝炎,住院治疗,花了近5万元。这对当时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的吴云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孩子要上学,家里要吃饭,自己看病除了花光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的钱,那时候的生活压力真的很大。”

2008年,吴云生肝炎复发,需要入院治疗,但家中已是一贫如洗,拿不出看病钱。村里得知情况后,发动捐款,几天时间,筹集了8000多元,送到了他的手上。吴云生感动之余,心中也点亮了一丝希望之光。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妻子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这下,夫妻二人同时失去干重体力活的能力,家庭生活雪上加霜。

不让困难群众掉队。2009年开始,中仙村两委给吴云生办了低保,过年过节上门慰问;有什么好政策,第一时间给他们申报;孩子上学还给予学杂费减免等等,一份份温暖,让吴云生一家鼓起了前行的力量。

生活有时可能苦涩,但甘甜总是紧跟其后。2018年,随着吴云生和妻子的身体状态逐渐好转,在村里的安排下,妻子于2018年初进入了一家酒店做服务员;吴云生也在同年10月,干上了酒店保安的工作。随着夫妻俩“双双就业”,家庭有了每月稳定的4000多元收入, 这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更令夫妻俩高兴的是,儿子在村干部的鼓励下,也在这一年入伍,接受军营的历练,每月也有了1000元的收入。

“儿子去部队当兵,让我们很自豪,也很感激村干部这么多年来一直对我们的帮助。”

从崭新的厨房走进依旧还是十几年前模样的客厅,吴云生感慨地说,厨房翻新只是新生活改变的第一步,如今全家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希望这两年能攒一些钱,把家里的客厅房间都翻新一下,让家里新一新;也希望儿子能在部队努力表现,多做贡献,回报社会。”吴云生边说边看了下手机,当看到已经是14时30分,他连忙说,要出发去上班了,可不能迟到。

望着对生活充满期待的吴云生离去的背影,记者走进了中仙村另一户由低保户转为“五保户”的周明中家里。一间崭新的平房,似乎完工没有几个月,屋内水电一应俱全,厨房有煤气灶,厕所有热水器、坐便器。说起房子的变化,周明中对同来的村工作人员陈俊道连连竖起大拇指。

“以前我一直住在妹妹家,90多岁的老母亲也住在那里,我就负责照顾老母亲。这个老房子已经破旧了,窗户都是破的。”周明中说,当时村里和他说要给他做危房改造,村里出钱,免费给他翻新房子,一开始他还不理解,拒绝了村里的好意。“后来小陈给我做了好几次工作,我才想通,得回自己家住,年纪大了,也算落叶归根。”

陈俊道告诉记者,周明中的老房子是拆掉重建的,一起花了2.8万元。2019年11月刚刚完工,除了燃气灶是周明中自行购买外,几乎是拎包入住。“老人已经62岁了,没有子女,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也能安度晚年。”

2019年,中仙村成功摘帽,摆脱了贫困村的标签,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也全部脱贫。用村书记谢明光的话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任务,村里将在2020年做好“回头看”,确保不让一户村民返贫,共同奔小康。(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刁野军

■记者点评

从因病致贫,到如今年收入超6万元,收入的改变不仅仅是生活的保障,更是期求美好未来的“基石”;从老房子破败不堪,到新房子窗明几净,变的是贫困百姓的生活环境,不变的是党为民的初心。

2019年底,我市20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1万余户、2万余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50元,低保、重残人员实现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仅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如何确保脱贫的建档立卡户不返贫,做好脱贫攻坚“回头看”是重中之重。相信,通过“两不愁三保障”的妥善实施并逐步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实现稳定脱贫。百姓期盼的全面小康的好日子就在前方。

编辑:何冰


34

今日镇江讯   “你看,这是去年翻新的厨房,安装了煤气灶和太阳能热水器,夏天洗澡再也不用大锅烧热水了。”临近春节,家住丹阳市珥陵镇中仙村越塘村的村民吴云生的脸上挂着笑容,高兴地介绍着自家的新厨房。作为曾经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他对生活有过抱怨。但这个崭新的厨房宛若他和妻子的“新生”一样,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007年,一直在服装厂工作的吴云生不幸患上肝炎,住院治疗,花了近5万元。这对当时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的吴云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孩子要上学,家里要吃饭,自己看病除了花光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的钱,那时候的生活压力真的很大。”

2008年,吴云生肝炎复发,需要入院治疗,但家中已是一贫如洗,拿不出看病钱。村里得知情况后,发动捐款,几天时间,筹集了8000多元,送到了他的手上。吴云生感动之余,心中也点亮了一丝希望之光。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妻子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这下,夫妻二人同时失去干重体力活的能力,家庭生活雪上加霜。

不让困难群众掉队。2009年开始,中仙村两委给吴云生办了低保,过年过节上门慰问;有什么好政策,第一时间给他们申报;孩子上学还给予学杂费减免等等,一份份温暖,让吴云生一家鼓起了前行的力量。

生活有时可能苦涩,但甘甜总是紧跟其后。2018年,随着吴云生和妻子的身体状态逐渐好转,在村里的安排下,妻子于2018年初进入了一家酒店做服务员;吴云生也在同年10月,干上了酒店保安的工作。随着夫妻俩“双双就业”,家庭有了每月稳定的4000多元收入, 这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更令夫妻俩高兴的是,儿子在村干部的鼓励下,也在这一年入伍,接受军营的历练,每月也有了1000元的收入。

“儿子去部队当兵,让我们很自豪,也很感激村干部这么多年来一直对我们的帮助。”

从崭新的厨房走进依旧还是十几年前模样的客厅,吴云生感慨地说,厨房翻新只是新生活改变的第一步,如今全家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希望这两年能攒一些钱,把家里的客厅房间都翻新一下,让家里新一新;也希望儿子能在部队努力表现,多做贡献,回报社会。”吴云生边说边看了下手机,当看到已经是14时30分,他连忙说,要出发去上班了,可不能迟到。

望着对生活充满期待的吴云生离去的背影,记者走进了中仙村另一户由低保户转为“五保户”的周明中家里。一间崭新的平房,似乎完工没有几个月,屋内水电一应俱全,厨房有煤气灶,厕所有热水器、坐便器。说起房子的变化,周明中对同来的村工作人员陈俊道连连竖起大拇指。

“以前我一直住在妹妹家,90多岁的老母亲也住在那里,我就负责照顾老母亲。这个老房子已经破旧了,窗户都是破的。”周明中说,当时村里和他说要给他做危房改造,村里出钱,免费给他翻新房子,一开始他还不理解,拒绝了村里的好意。“后来小陈给我做了好几次工作,我才想通,得回自己家住,年纪大了,也算落叶归根。”

陈俊道告诉记者,周明中的老房子是拆掉重建的,一起花了2.8万元。2019年11月刚刚完工,除了燃气灶是周明中自行购买外,几乎是拎包入住。“老人已经62岁了,没有子女,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也能安度晚年。”

2019年,中仙村成功摘帽,摆脱了贫困村的标签,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也全部脱贫。用村书记谢明光的话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任务,村里将在2020年做好“回头看”,确保不让一户村民返贫,共同奔小康。(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刁野军

■记者点评

从因病致贫,到如今年收入超6万元,收入的改变不仅仅是生活的保障,更是期求美好未来的“基石”;从老房子破败不堪,到新房子窗明几净,变的是贫困百姓的生活环境,不变的是党为民的初心。

2019年底,我市20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1万余户、2万余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50元,低保、重残人员实现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仅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如何确保脱贫的建档立卡户不返贫,做好脱贫攻坚“回头看”是重中之重。相信,通过“两不愁三保障”的妥善实施并逐步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实现稳定脱贫。百姓期盼的全面小康的好日子就在前方。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