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春走基层】一块年糕里的浓浓年味:一天300斤不够卖 寄到国外为儿女捎去家乡味道

2020-01-21 21:54

王冬妹是糕团店的售货员兼收银员。 记者 朱雪芬 摄

年糕,对于苏州人来说,是过年必吃的一样食物。“黄天源”“万福兴”等苏州糕团老字号自然是大名鼎鼎。然而,在彩香一村菜场里,藏着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陈補兴糕点”,他家做的年糕是不少苏州人心目中的“网红”。

早上5点多就有顾客排队等开门;年前最火爆时一天300斤年糕不够卖;有人从相城区、高新区赶来只为买块年糕解解馋,甚至有人专门买了寄给身在国外的儿女……昨天,记者来到现场实地探访,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印证一件事——这块小小年糕是烙在苏州人心中的年味。

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用23年的坚持做好一块年糕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彩香一村菜场,找到了这家只有一间门面的“陈補兴糕点”。虽说不是菜场的营业高峰时间,前来购买糕团的顾客却络绎不绝。

店内,店主陈補兴的老伴王冬妹充当售货员兼收银员,儿子陈纬昊正在制作白糖年糕。扑面而来的糯米香,啪嗒啪嗒的拍面声,一遍又一遍的揉糕……这一场景让人口水直流。“嘴刁的老苏州都知道,年糕就得吃手工的。”特意从高新区赶来的徐女士守在店门口,耐心等待这块白糖年糕出炉。

陈纬昊告诉记者,别看只是一块简单的白糖年糕,做起来却十分讲究。首先,粳米和糯米的配比要恰到好处,否则会粘牙,失去了最佳口感;其次,揉糕的手法很重要,蒸熟的面粉一定要趁热揉,先铺平,再两头向内翻折,再翻身,反复十几遍,这是个力气活,却要求手法灵活,速度也要快,要保证年糕的Q弹;关键一步是压条,让年糕成型……一整套流程下来,就算是在大冬天,做年糕的师傅也是一身大汗。

“他家的年糕好吃,就是因为每一步都精益求精,从不偷懒。”终于等到白糖年糕出炉,徐女士拎了两块,临走时忍不住点评了一句。

“陈補兴糕点”在彩香一村菜场里开了23年。店主陈補兴20岁开始学做糕团,今年已经63岁了,和苏式糕团打了大半辈子交道。问起如何做好一块年糕,他坦言没有秘诀,只有两个字——用心。“从挑选糯米,到制作馅料、做年糕,每一步都要用心。”陈補兴说,他家有薄荷年糕、玫瑰猪油年糕、南瓜年糕等多个品种,上色用的是浆麦草、红曲粉、南瓜等天然原料,而制作八宝饭,他坚持自己熬制豆沙,每天光熬豆沙就得花上两三个小时。

忠实“粉丝”光顾了20年,火爆时一天300斤不够卖

陈補兴的用心,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粉丝”。昨天,记者在采访的短短半小时内,就遇到了好几位光顾小店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老顾客。

79岁的老苏州张中鹄刚走到店门口,王冬妹就招呼上了,“还是老样子吗?”所谓的“老样子”是指三对定胜糕,这是张中鹄接下来三天的早餐。“我光顾他家十几年了,每三天来一次,雷打不动。”张中鹄说,之前吃过别家店的糕团,总觉得太甜,而陈補兴的糕团甜度适中,正合他的口味,因此一吃就是十几年,每到过年更是必买他家的年糕。

刚送走张中鹄,又来了一位老顾客。两块糖年糕,两盒八宝“饭。”这位姓陈的老人光顾这里已经20年了,他说,陈補兴做的年糕是家里必不可少的年货。除了上了年纪的顾客,来光顾的“小年轻”也不少。一位20多岁的小姑娘买了两块猪油年糕,“我家原本住在附近,后来搬去相城区了,但是妈妈想念这个味道,所以特意让我来买。”

王冬妹告诉记者,自家店的老顾客不少,很多人会从园区、高新区或相城区等地特意赶来买糕团,有的顾客甚至早上5点多就来等开门了,就为了买一块刚出锅的糕团当早餐。此外,还有顾客买了年糕寄到国外去。“一位老顾客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德国,一个在美国,她过年会来买年糕寄给女儿,她说远在国外的女儿就惦记这一口家乡的味道。”说起这些,王冬妹有些自豪。

每到过年前几天,是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王冬妹粗略估计了一下,“一天起码能卖300斤年糕,有时候还不够。”

家乡味拨动游子心弦,年糕里藏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说起自家年糕的销售火爆,王冬妹说,除了好吃,还因为年糕是苏州人心目中的年味。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筑“阖闾大城”,为防一旦吴国受困会遭遇粮草不济,他用糯米粉做成城砖。伍子胥死后,越王勾践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姑苏城团团围住。困顿之时,有人想起伍子胥生前的嘱咐,到相门城下掘地取粮,让城中百姓暂时度过了饥荒。因此,苏州一直流传有民谚:“拆了相门城,救了姑苏人。”为了铭记伍子胥的功绩,每到寒冬腊月,苏州人会做形状类似城砖的年糕吃。

如今,这一传说并非人人都知道,年糕却成了萦绕在苏州人心间挥之不去的家乡味道。老顾客买了年糕寄给国外的女儿,正是为了一解游子的思乡之情。

正因为这样,“陈補兴糕点”这几年立了一个新规矩——全年无休。“前几年,我们休息到年初八才开店,很多顾客来买年糕都扑了个空。”王冬妹说,过年期间,有的人要买年糕送人,有的人买年糕做寿,还有的要买给儿女带去外地,因此他们一家三口商量后决定,春节不打烊,让每一个想吃年糕的人都能得到满足。

63岁的陈補兴更是早做打算,“我年纪大了,有一天做不动了,大家就吃不到这一口家乡味了,所以我让儿子辞职回家接班。”如今,陈纬昊已经在店里干了两年多,成了挑大梁的接班人。

来源:姑苏晚报(记者 朱雪芬)

编辑:陈路


31

王冬妹是糕团店的售货员兼收银员。 记者 朱雪芬 摄

年糕,对于苏州人来说,是过年必吃的一样食物。“黄天源”“万福兴”等苏州糕团老字号自然是大名鼎鼎。然而,在彩香一村菜场里,藏着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陈補兴糕点”,他家做的年糕是不少苏州人心目中的“网红”。

早上5点多就有顾客排队等开门;年前最火爆时一天300斤年糕不够卖;有人从相城区、高新区赶来只为买块年糕解解馋,甚至有人专门买了寄给身在国外的儿女……昨天,记者来到现场实地探访,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印证一件事——这块小小年糕是烙在苏州人心中的年味。

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用23年的坚持做好一块年糕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彩香一村菜场,找到了这家只有一间门面的“陈補兴糕点”。虽说不是菜场的营业高峰时间,前来购买糕团的顾客却络绎不绝。

店内,店主陈補兴的老伴王冬妹充当售货员兼收银员,儿子陈纬昊正在制作白糖年糕。扑面而来的糯米香,啪嗒啪嗒的拍面声,一遍又一遍的揉糕……这一场景让人口水直流。“嘴刁的老苏州都知道,年糕就得吃手工的。”特意从高新区赶来的徐女士守在店门口,耐心等待这块白糖年糕出炉。

陈纬昊告诉记者,别看只是一块简单的白糖年糕,做起来却十分讲究。首先,粳米和糯米的配比要恰到好处,否则会粘牙,失去了最佳口感;其次,揉糕的手法很重要,蒸熟的面粉一定要趁热揉,先铺平,再两头向内翻折,再翻身,反复十几遍,这是个力气活,却要求手法灵活,速度也要快,要保证年糕的Q弹;关键一步是压条,让年糕成型……一整套流程下来,就算是在大冬天,做年糕的师傅也是一身大汗。

“他家的年糕好吃,就是因为每一步都精益求精,从不偷懒。”终于等到白糖年糕出炉,徐女士拎了两块,临走时忍不住点评了一句。

“陈補兴糕点”在彩香一村菜场里开了23年。店主陈補兴20岁开始学做糕团,今年已经63岁了,和苏式糕团打了大半辈子交道。问起如何做好一块年糕,他坦言没有秘诀,只有两个字——用心。“从挑选糯米,到制作馅料、做年糕,每一步都要用心。”陈補兴说,他家有薄荷年糕、玫瑰猪油年糕、南瓜年糕等多个品种,上色用的是浆麦草、红曲粉、南瓜等天然原料,而制作八宝饭,他坚持自己熬制豆沙,每天光熬豆沙就得花上两三个小时。

忠实“粉丝”光顾了20年,火爆时一天300斤不够卖

陈補兴的用心,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粉丝”。昨天,记者在采访的短短半小时内,就遇到了好几位光顾小店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老顾客。

79岁的老苏州张中鹄刚走到店门口,王冬妹就招呼上了,“还是老样子吗?”所谓的“老样子”是指三对定胜糕,这是张中鹄接下来三天的早餐。“我光顾他家十几年了,每三天来一次,雷打不动。”张中鹄说,之前吃过别家店的糕团,总觉得太甜,而陈補兴的糕团甜度适中,正合他的口味,因此一吃就是十几年,每到过年更是必买他家的年糕。

刚送走张中鹄,又来了一位老顾客。两块糖年糕,两盒八宝“饭。”这位姓陈的老人光顾这里已经20年了,他说,陈補兴做的年糕是家里必不可少的年货。除了上了年纪的顾客,来光顾的“小年轻”也不少。一位20多岁的小姑娘买了两块猪油年糕,“我家原本住在附近,后来搬去相城区了,但是妈妈想念这个味道,所以特意让我来买。”

王冬妹告诉记者,自家店的老顾客不少,很多人会从园区、高新区或相城区等地特意赶来买糕团,有的顾客甚至早上5点多就来等开门了,就为了买一块刚出锅的糕团当早餐。此外,还有顾客买了年糕寄到国外去。“一位老顾客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德国,一个在美国,她过年会来买年糕寄给女儿,她说远在国外的女儿就惦记这一口家乡的味道。”说起这些,王冬妹有些自豪。

每到过年前几天,是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王冬妹粗略估计了一下,“一天起码能卖300斤年糕,有时候还不够。”

家乡味拨动游子心弦,年糕里藏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说起自家年糕的销售火爆,王冬妹说,除了好吃,还因为年糕是苏州人心目中的年味。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筑“阖闾大城”,为防一旦吴国受困会遭遇粮草不济,他用糯米粉做成城砖。伍子胥死后,越王勾践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姑苏城团团围住。困顿之时,有人想起伍子胥生前的嘱咐,到相门城下掘地取粮,让城中百姓暂时度过了饥荒。因此,苏州一直流传有民谚:“拆了相门城,救了姑苏人。”为了铭记伍子胥的功绩,每到寒冬腊月,苏州人会做形状类似城砖的年糕吃。

如今,这一传说并非人人都知道,年糕却成了萦绕在苏州人心间挥之不去的家乡味道。老顾客买了年糕寄给国外的女儿,正是为了一解游子的思乡之情。

正因为这样,“陈補兴糕点”这几年立了一个新规矩——全年无休。“前几年,我们休息到年初八才开店,很多顾客来买年糕都扑了个空。”王冬妹说,过年期间,有的人要买年糕送人,有的人买年糕做寿,还有的要买给儿女带去外地,因此他们一家三口商量后决定,春节不打烊,让每一个想吃年糕的人都能得到满足。

63岁的陈補兴更是早做打算,“我年纪大了,有一天做不动了,大家就吃不到这一口家乡味了,所以我让儿子辞职回家接班。”如今,陈纬昊已经在店里干了两年多,成了挑大梁的接班人。

来源:姑苏晚报(记者 朱雪芬)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