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
就要过年了!
春节习俗面面观
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有句老话,叫“过了腊月就是年”,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在不少人看来,过年时整体的状态就是“吃喝玩乐”,但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吃喝玩乐,也有着相应的讲究: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这一天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实际上,早在这之前,不少人家就已经准备好香肠咸鱼等食物,就等着除夕这天到来了。
到了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接着是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这天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年初一了。
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在全国很多地方,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大年初七被称为“人胜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的生日,也称人日、人庆、七元等。民俗专家介绍说,“人胜节”来源于中国的创世神话。民间传说,过去人和动物不分彼此,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日。女娲创世,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因此,古人将农历正月初一视为鸡的生日,初二是狗的生日,以此顺序,初七是人的生日。后来,在民间还出现补充说法,初八为谷日,初九为天日,初十为地日。
镇江人怎么过大年?
腊月二十五这天,镇江句容的乡村农家开始忙着磨豆腐迎新春,在这里,有着过年吃豆腐的老传统。在民间,豆腐有着“头富、都富,多福”的美好寓意。
(句容乡间农家年前磨豆腐。邹璇 亚运 朱美娜 摄)
而在过年前,丹阳的吉女士一家已经在热热闹闹准备小菜与烤饼了。吉女士说,年小菜有点像凉拌菜,每家的选材不一样。“我们家喜欢用黄花菜、胡萝卜丝、千张、豆腐、豆芽等食材洗净风干切丝,用油炒好,再加糖、盐、芝麻、花生等材料合并拌在一起。”家里老人还会做烤饼,吉女士说,饼不是很好做,她家的做法是外面韭菜芝麻里面包猪油,要摊得很薄。做烤饼时全家一起动手,有说有笑间年也就悄悄的来了。到了年三十这天中午,要吃自己包的馄饨,寓意粮食满囤,五谷丰登。
(吉女士一家在为烤饼做着准备。吉女士供图)
除夕晚上的年夜饭是这一天当中的重头戏。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研究员、民俗专家罗戎平介绍,有三道菜是镇江人的除夕餐桌上一般都有的。
第一道菜就是红烧鱼。“鱼是除夕餐桌上的常见菜,过去有红烧鲤鱼,现在更多的是红烧鲢鱼、带鱼。”罗戎平说,红烧鲢鱼、带鱼的寓意都很好,“年年有余”“代代有余”。但一般“不动箸”,也就是不动筷子,要把鱼(余)留到来年。
第二道菜是糖醋豌豆苗。豌豆苗在镇江话中被叫做“安豆头”,寓意自然就是甜甜蜜蜜,安安稳稳了。
第三道菜是水芹百叶,水芹被称为“路路通”,百叶也有安安逸逸的意思,寓意着大事小事顺心合意,生活事业顺顺畅畅。
初二回娘家拜年,在镇江东乡有着特殊的习俗。东乡本土作家龚舒琴介绍,东乡的习俗,每到一家拜年,主家都会端上红枣汤和茶鸡蛋或者“蛋茶”。拜年者必须吃一点,以表示对主家的尊敬。
“蛋茶”东乡人又叫做“水铺蛋”,先准备好鸡蛋,烧滚开水,然后,将鸡蛋壳敲成两半,将鲜汪汪的鸡蛋打入水中,再小火慢慢煮,几分钟后,一碗飘着香味的“蛋茶”就做好了。东乡人家做“蛋茶”的鸡蛋数是固定的,都是三个。一般情况下,客人总会象征性吃上一个,很少有人吃两个或者全部吃光。“烧蛋茶”是东乡早年一种最高待客礼仪,通常情况下,寻常人家,只有新女婿上门才有资格享用这“烧蛋茶”的待遇。
到了初五,一些回家过年的小伙伴,要踏上离家的旅程了。传说这一天是财神日子,从前在镇江有个有趣的说法,叫“吃到财神酒,心里直发抖,若是请上座,卷起铺盖走”。这是什么意思呢?罗戎平说,原来,以前镇江初五有老板请雇员吃饭的习俗。不过,这个吃饭里面也有说法,如果这天老板请雇员,让某个雇员坐了“上座”,往往意味着这是老板请吃的“散伙酒”了,要被解雇了。
文/全媒体记者 陈路 见习记者 刘驰
部分内容综合新华网、京江晚报
除署名外,图片摄影者:石小刚 王呈 文雯 谢道韫 刘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