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定文化自信

2020-01-14 15:35

◎丁 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维度”和“制度自觉”,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正在于“中国之制”,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表述

《决定》在多个层面彰显了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

1.作出了文化上的重要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2.指出了文化上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3.提出了文化上的工作要求: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的思想基础。

上述关于“文化”的表述,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坚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有重要论述,这三类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怀。2014年10月15日,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2017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2018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礼运·大同篇》记载了孔子参加腊祭仪式后,慨然生发的“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天下一家”的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理念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内在精神追求,对维护社会和谐、国家治理起到了思想根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植根于中华文明5000年的悠久历史,传承着一代代修齐治平的文化理想与治理经验,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才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决定》指出: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根基。

革命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动力。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创造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既包括与革命斗争有关的物质历史遗存,也包括革命时期形成的非物质文化,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到了要“继承革命文化”,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革命文化,他总结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革命文化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因此,“继承革命文化”不仅可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自我革新的意识,提高执政能力,还可以贡献强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生成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性的先进文化,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历史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文化自信的集中彰显。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不仅需要物质条件的不断满足,更需要精神文化层面的积极引导,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起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作者系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41

◎丁 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维度”和“制度自觉”,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正在于“中国之制”,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表述

《决定》在多个层面彰显了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

1.作出了文化上的重要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2.指出了文化上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3.提出了文化上的工作要求: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的思想基础。

上述关于“文化”的表述,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坚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有重要论述,这三类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怀。2014年10月15日,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2017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2018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礼运·大同篇》记载了孔子参加腊祭仪式后,慨然生发的“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天下一家”的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理念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内在精神追求,对维护社会和谐、国家治理起到了思想根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植根于中华文明5000年的悠久历史,传承着一代代修齐治平的文化理想与治理经验,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才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决定》指出: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根基。

革命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动力。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创造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既包括与革命斗争有关的物质历史遗存,也包括革命时期形成的非物质文化,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到了要“继承革命文化”,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革命文化,他总结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革命文化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因此,“继承革命文化”不仅可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自我革新的意识,提高执政能力,还可以贡献强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生成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性的先进文化,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历史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文化自信的集中彰显。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不仅需要物质条件的不断满足,更需要精神文化层面的积极引导,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起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作者系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