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在讨论。 谢道韫 摄
医养结合是什么?
为什么
要推进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
市政协委员刘彤是我市九久老年康复中心院长,多年来对医养结合做过深入调研。刘彤表示,目前很多养老机构采用的是“医养分离”的模式。一方面,传统养老机构由于规模及条件的限制,无法提供专业化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入住老年人经常奔波于医院、养老院之间,不仅浪费时间,得不到及时的诊治,也给家人带来压力和不便。另一方面,面向全社会的医院,确实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专门性的养老服务,否则就会出现“压床”、床位流转率低等情况,导致医院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刘彤说,“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资源融入养老服务之中,省去了中间环节,大大节省了照料成本和医疗开支。从内涵上说,医养结合超越了传统理念中只强调提供养老服务的单一模式,更加注重养老中融入健康理念,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融合,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模式在机制上的创新,既是实现老龄人口健康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积极应对新时代人口老龄化“慢富快老”和“富而过劳”紧迫局面的必然选择。
加快基层医疗机构
服务转型
助推医养结合落地
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众多,资源占比却很低,如何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才能推动医养结合发展?
市政协委员蒋鹏程前天表示,目前的养老方式大约可分为三类:医院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严重短缺、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制约了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推进。
“我建议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同时推进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转型,包括一些专科医院等。扩大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医保支付进一步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将居民常见病门诊诊疗费用、慢性病管理及康复医疗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促进医养结合的发展。”蒋鹏程说。
同时,蒋鹏程提出,发挥医联体作用也能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发展。医联体建设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乡镇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医联体内医院共享人才、技术、设备资源。他说:“依托医联体云平台,可以搭建医养结合联合体平台,有规模的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纳入该平台,组建专家队伍,定期到这些机构巡诊、查房,并为机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进行疾病防治指导和慢病管理。遇有突发严重疾病时,可以双向转诊,为这些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保障。”
服务水平、人才数量
仍不能满足
医养结合需求
刘彤认为,目前,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速度相对比较滞后,已经成了制约医养结合推进的突出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大,“各类人才匮乏,人员待遇普遍偏低,致使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能力不足”。
针对现状,刘彤建议灵活运用有关政策促进卫技人员队伍稳定,强化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建立区级层面在职培训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临床进修及在职培训,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轮训,不断更新知识,解决知识老化问题,选拔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卫技人员轮流到上级医院培训进修,用5年左右的时间,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刘彤表示,同时,借助外力提升技术水平,吸引上级医院退休技术骨干到我市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余热,指导基层卫生院开展各种医疗活动,深化人才招录改革,释放政策活力。
市政协委员夏蓉则认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能很好满足居民新的健康需求:“随着医养结合的推进,对社区卫生工作的要求和期待进一步提高,如疾病的后期康复、饮食营养健康咨询、家庭签约服务(家庭医生)、上门医疗护理的服务、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居民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等,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难以有效满足居民这些新的健康要求。”
夏蓉建议,希望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营养科,“目前各大型医院都设置营养科,但社区卫生机构缺乏此项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营养科进行健康咨询干预服务,有利于完善社区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对老年人提供养生与健康咨询服务,加强社区各类慢性病人管理,丰富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医养结合信息平台,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 (全媒体记者 单杉 范海罡)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