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稳健前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保障

2020-01-03 16:03 求是网  

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生长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是植根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丰富起来的,不仅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人类社会发展增添更多色调、更多范式、更多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深刻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 “完善和发展什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网信办与求是杂志社共同组织“中国稳健前行”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邀请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系列理论文章,今天在求是网推出第18篇,敬请关注。

内容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优势的概括,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又指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就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优势,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又指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在这个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才能发挥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作用。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坚持完善五个方面的制度系统。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关系到党的性质、国家的方向,关系到民族的命脉、人心的凝聚。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恪守党的本质属性、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进强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我国文化建设正确方向、更好担负起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撑,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文化事业全面领导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其最鲜明的品格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之所以在坚持中不断巩固,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新时代的全新视野,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时代的全新理念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强党强国和民族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党和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能量。在新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要引导人们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深刻认识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深刻体悟贯穿其中的人民至上、历史自觉、实事求是、问题导向、战略思维、斗争精神等鲜明品格。推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要在完善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方面的制度和机制上下功夫,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要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要持续推进科学理论大众化,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中,都在文化建设这一部分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它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发挥了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重点有五个方面。

第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持续深化的过程。必须坚持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安排相结合、面向党员与面向社会相结合、深化教育内容与拓展教育形式相结合,做到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第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靠教育引导,也要靠制度规范、政策保障。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以法治和政策的力量,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导向。

第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的条件和实践,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四,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之路,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着力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和方式,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

第五,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要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动各领域全面建立信用信息记录,进一步健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失信惩戒,营造有利于诚信建设的法制环境和政策条件。

三、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主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作品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作品讴歌、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作品的最高评判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文化创造,推出更多的文化精品。

另一方面,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大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增强服务效能,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支持开展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四、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制度安排,关系到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深刻揭示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党不断健全工作体制机制,立体协同的舆论引导格局基本形成,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当前社会舆论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分众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趋势明显,对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要求更加突出。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要求。

一是坚持和落实党管媒体原则的必然要求。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只有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在导向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真正把党管媒体原则落到实处。

二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必然要求。现在,社会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社会舆论场日益复杂,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要求更加迫切。只有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在多元中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三是适应媒体领域深刻变革的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应用新业态大量涌现,在更广的范围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各种声音交织、各种情绪交叉感染、对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只有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加有效地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五、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文化产品具有双重性质,既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正是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在文化创作生产中必须正确把握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当两种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就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就要服从社会价值。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体现了我们党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对于文化创作生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加科学和深刻。

近些年,文艺创作生产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克服和解决这些不良现象,既要靠教育引导,也要靠制度保障。这就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通过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努力做到两个效益的统一,在造福社会和人民中实现文化文艺创作生产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刘书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

来源:求是网

编辑:阿奎

58

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生长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是植根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丰富起来的,不仅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人类社会发展增添更多色调、更多范式、更多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深刻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 “完善和发展什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网信办与求是杂志社共同组织“中国稳健前行”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邀请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系列理论文章,今天在求是网推出第18篇,敬请关注。

内容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优势的概括,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又指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就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优势,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又指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在这个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才能发挥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作用。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坚持完善五个方面的制度系统。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关系到党的性质、国家的方向,关系到民族的命脉、人心的凝聚。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恪守党的本质属性、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进强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我国文化建设正确方向、更好担负起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撑,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文化事业全面领导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其最鲜明的品格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之所以在坚持中不断巩固,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新时代的全新视野,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时代的全新理念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强党强国和民族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党和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能量。在新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要引导人们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深刻认识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深刻体悟贯穿其中的人民至上、历史自觉、实事求是、问题导向、战略思维、斗争精神等鲜明品格。推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要在完善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方面的制度和机制上下功夫,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要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要持续推进科学理论大众化,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中,都在文化建设这一部分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它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发挥了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重点有五个方面。

第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持续深化的过程。必须坚持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安排相结合、面向党员与面向社会相结合、深化教育内容与拓展教育形式相结合,做到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第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靠教育引导,也要靠制度规范、政策保障。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以法治和政策的力量,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导向。

第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的条件和实践,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四,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之路,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着力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和方式,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

第五,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要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动各领域全面建立信用信息记录,进一步健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失信惩戒,营造有利于诚信建设的法制环境和政策条件。

三、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主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作品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作品讴歌、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作品的最高评判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文化创造,推出更多的文化精品。

另一方面,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大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增强服务效能,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支持开展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四、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制度安排,关系到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深刻揭示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党不断健全工作体制机制,立体协同的舆论引导格局基本形成,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当前社会舆论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分众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趋势明显,对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要求更加突出。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要求。

一是坚持和落实党管媒体原则的必然要求。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只有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在导向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真正把党管媒体原则落到实处。

二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必然要求。现在,社会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社会舆论场日益复杂,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要求更加迫切。只有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在多元中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三是适应媒体领域深刻变革的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应用新业态大量涌现,在更广的范围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各种声音交织、各种情绪交叉感染、对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只有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加有效地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五、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文化产品具有双重性质,既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正是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在文化创作生产中必须正确把握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当两种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就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就要服从社会价值。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体现了我们党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对于文化创作生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加科学和深刻。

近些年,文艺创作生产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克服和解决这些不良现象,既要靠教育引导,也要靠制度保障。这就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通过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努力做到两个效益的统一,在造福社会和人民中实现文化文艺创作生产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刘书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

来源:求是网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