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产业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9-12-20 11:25

通车后的镇丹高速 谢道韫 摄

今日镇江讯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五年前,习总书记来江苏调研时强调,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2017年5月,全市经济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强市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2+3+2”重点产业发展架构,建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相配套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当前,产业强市已成为镇江鲜明而响亮的“发展话语”。

产业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核心

周德荣 市发改委副主任

镇江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围绕如何“强产业”、实现“产业强”作出系列部署、强化系统推进,推进产业强市的目标定位、规划布局、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顶层设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推进产业强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坚持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举、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齐抓、提升增量与优化存量同步,实现了阶段性的进展和突破。

通过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我市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发展规模稳步增加、发展转型步伐加快、发展质效得到改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等特点。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0亿元(全国排名第54位),人均生产总值12.71万元(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排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5亿元,增长6%,增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41.2亿元,增长10.7%,增幅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

全市产业向着绿色、低碳、高端转型。2018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70.1%,“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以第一名成绩通过工信部中期评估。全市国家级绿色工厂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全省领先。我市连续四届成功举办国际低碳(镇江)大会,推进了一批低碳合作项目。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比重43.9%,其中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32.9%。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6家,有效期内高企数已达750家,位居全省前列。恒神股份和惠龙国际2家企业入选“独角兽”企业榜,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

2018年,全市工业应税销售完成4404亿元,增长12%,连续2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71亿元,增长9%,占比32.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9.5%,占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产业强市”战略实施路径明确,我市要大力推进产业向高端化迈进,重点从发展高端产业、占据高端环节、打造高端品牌3个层面发力。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提升、产业绿色化转型、产业融合化发展。强化有效投入,做强特色产业,加强载体建设。

“产业强市”的重点是制造业。今年我市共安排市级重点产业项目178个,总投资149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1亿元。1-10月份,全市178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4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6.7%。其中,84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17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1%;94个新建项目已开工79个,开工率84%,完成投资17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9%。丹阳鱼跃医疗设备及高值耗材项目、丹徒苏能多用途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镇江新区航发优材粉末盘工程中心项目、镇江高新区中集智能物流装备制造项目等推进较快。

产业发展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马志强 江苏大学党委组织部长、市经济学会顾问

这几年镇江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进力度很大,效果明显,对镇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智能电气、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以及新材料领域,鱼跃医疗、惠龙易通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也通过“互联网+”建立起“健康云”、“物流云”等平台,发挥了引领作用。

如何更好地推动镇江的产业发展?马志强认为首先应该分析镇江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对症下药”。他觉得镇江具有地缘优势,处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十字交汇点,在沪宁线上东边是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西边是南京。“特别是靠着省会南京,只有18分钟高铁的距离,如何以南京为中心融合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镇江还具有教育优势。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两所高校在镇江,并且这里还有高专等一批大中专院校,这里的人均拥有教育资源在全省是非常有优势的。“高校带来的资源也是镇江的。”学校的教育资源对镇江发展能够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

除了资源禀赋,镇江现有的优势还有绿色和低碳。镇江是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镇江已经连续四届成功举办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前期的工作做得很好,收获的体现还需等一等。“如何把人、财、物或者其他的一些信息资源,顺应发展要求,将优势结合,更好地发挥出来。这些现有的优势都是后期镇江产业发展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

马志强认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能带来项目,所以我们要能把人引得来,用得好。”镇江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名城与名校合作,高校创新,社会创业,同频共振,才能促进产业发展,服务社会。此外,把产业做好就要把特色发展做好,将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挖掘出来并发挥好,重点推动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帮助我市的龙头企业做到全国领先,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是大融合发展。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镇江的优势传递出去;主动融合长江经济带和宁镇扬一体化发展,这些都是机遇。

谈到产业发展,马志强觉得要关注未来新兴技术的趋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新的技术可能会产生颠覆性的作用”。要重点关注新技术或者大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性、前瞻性的技术,争取做到能够介入和参与其中,能够跟得上发展的潮流,或者提升到整个技术发展潮流的前端去。

让航天板块 民营企业强起来

周竹生 恒神股份总裁办副主任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周竹生和他的一帮“驴友”从后山野道靠悬索登上了圌山最高顶,俯瞰五峰山长江大桥,主缆直径1.3米,1000多米长的悬索横跨长江两岸。不久的将来,我国首座公路铁路两用悬索桥将依靠强大的主缆擎起。

职业的敏感让周竹生想到了他脚底下的镇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产业园里镇江大地上的另一条主缆,一头牵连着航空航天新材料和零部件产业,一头牵连着大飞机部件组装、通用飞机制造总装以及通用航空关联服务业,以主缆拉动起来的航空航天产业链依托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产业链培育工程,实现了航空航天产业链持续快速发展。

因为供职于为航空航天产业配套的恒神股份,周竹生对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尤为关注。在镇江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了解技术人才的培养情况,在大路通用机场感受通用机场建设的情况,在航天海鹰、菲舍尔等企业感受零部件配套国产大飞机以及和世界知名飞机制造商合作的制件能力。航空航天梦想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最让他有切实感受的还是恒神股份。这家起步于2007年的民营企业是国内首家全产业链碳纤维企业,以私营企业的力量扛起攻克国产碳纤维难关的重任,历尽坎坷。镇江市委、市政府和丹阳市委、市政府关注恒神发展,支持恒神和陕煤集团联手,增强了恒神的韧性和抗压抗挫抗风险能力,恒神专注碳纤维制造业,拓展碳纤维产业链。为航天航空提供材料和制件,利用恒神股份碳纤维材料制造的超轻机翼结构“启明星”太阳能无人机机身在恒神股份复合材料园完成总装下线。为轨道交通提供替代新材料,拿下了轨道交通大型车体第一单,并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辆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地铁车体。为家电制造领域提供新材料外壳体,恒神参与了卡萨帝天玺VIP空调的研制生产。

以恒神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以航天海鹰、菲舍尔、美龙航空为代表的部件制造企业正成为镇江航空航天的明珠,它们恰似一架架在大路通用机场跑道上展翅欲飞的银燕,就要飞向蓝天!(全媒体记者 王小月)

编辑:何冰


38

通车后的镇丹高速 谢道韫 摄

今日镇江讯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五年前,习总书记来江苏调研时强调,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2017年5月,全市经济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强市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2+3+2”重点产业发展架构,建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相配套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当前,产业强市已成为镇江鲜明而响亮的“发展话语”。

产业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核心

周德荣 市发改委副主任

镇江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围绕如何“强产业”、实现“产业强”作出系列部署、强化系统推进,推进产业强市的目标定位、规划布局、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顶层设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推进产业强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坚持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举、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齐抓、提升增量与优化存量同步,实现了阶段性的进展和突破。

通过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我市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发展规模稳步增加、发展转型步伐加快、发展质效得到改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等特点。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0亿元(全国排名第54位),人均生产总值12.71万元(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排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5亿元,增长6%,增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41.2亿元,增长10.7%,增幅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

全市产业向着绿色、低碳、高端转型。2018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70.1%,“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以第一名成绩通过工信部中期评估。全市国家级绿色工厂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全省领先。我市连续四届成功举办国际低碳(镇江)大会,推进了一批低碳合作项目。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比重43.9%,其中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32.9%。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6家,有效期内高企数已达750家,位居全省前列。恒神股份和惠龙国际2家企业入选“独角兽”企业榜,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

2018年,全市工业应税销售完成4404亿元,增长12%,连续2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71亿元,增长9%,占比32.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9.5%,占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产业强市”战略实施路径明确,我市要大力推进产业向高端化迈进,重点从发展高端产业、占据高端环节、打造高端品牌3个层面发力。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提升、产业绿色化转型、产业融合化发展。强化有效投入,做强特色产业,加强载体建设。

“产业强市”的重点是制造业。今年我市共安排市级重点产业项目178个,总投资149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1亿元。1-10月份,全市178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4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6.7%。其中,84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17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1%;94个新建项目已开工79个,开工率84%,完成投资17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9%。丹阳鱼跃医疗设备及高值耗材项目、丹徒苏能多用途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镇江新区航发优材粉末盘工程中心项目、镇江高新区中集智能物流装备制造项目等推进较快。

产业发展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马志强 江苏大学党委组织部长、市经济学会顾问

这几年镇江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进力度很大,效果明显,对镇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智能电气、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以及新材料领域,鱼跃医疗、惠龙易通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也通过“互联网+”建立起“健康云”、“物流云”等平台,发挥了引领作用。

如何更好地推动镇江的产业发展?马志强认为首先应该分析镇江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对症下药”。他觉得镇江具有地缘优势,处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十字交汇点,在沪宁线上东边是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西边是南京。“特别是靠着省会南京,只有18分钟高铁的距离,如何以南京为中心融合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镇江还具有教育优势。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两所高校在镇江,并且这里还有高专等一批大中专院校,这里的人均拥有教育资源在全省是非常有优势的。“高校带来的资源也是镇江的。”学校的教育资源对镇江发展能够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

除了资源禀赋,镇江现有的优势还有绿色和低碳。镇江是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镇江已经连续四届成功举办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前期的工作做得很好,收获的体现还需等一等。“如何把人、财、物或者其他的一些信息资源,顺应发展要求,将优势结合,更好地发挥出来。这些现有的优势都是后期镇江产业发展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

马志强认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能带来项目,所以我们要能把人引得来,用得好。”镇江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名城与名校合作,高校创新,社会创业,同频共振,才能促进产业发展,服务社会。此外,把产业做好就要把特色发展做好,将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挖掘出来并发挥好,重点推动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帮助我市的龙头企业做到全国领先,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是大融合发展。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镇江的优势传递出去;主动融合长江经济带和宁镇扬一体化发展,这些都是机遇。

谈到产业发展,马志强觉得要关注未来新兴技术的趋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新的技术可能会产生颠覆性的作用”。要重点关注新技术或者大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性、前瞻性的技术,争取做到能够介入和参与其中,能够跟得上发展的潮流,或者提升到整个技术发展潮流的前端去。

让航天板块 民营企业强起来

周竹生 恒神股份总裁办副主任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周竹生和他的一帮“驴友”从后山野道靠悬索登上了圌山最高顶,俯瞰五峰山长江大桥,主缆直径1.3米,1000多米长的悬索横跨长江两岸。不久的将来,我国首座公路铁路两用悬索桥将依靠强大的主缆擎起。

职业的敏感让周竹生想到了他脚底下的镇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产业园里镇江大地上的另一条主缆,一头牵连着航空航天新材料和零部件产业,一头牵连着大飞机部件组装、通用飞机制造总装以及通用航空关联服务业,以主缆拉动起来的航空航天产业链依托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产业链培育工程,实现了航空航天产业链持续快速发展。

因为供职于为航空航天产业配套的恒神股份,周竹生对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尤为关注。在镇江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了解技术人才的培养情况,在大路通用机场感受通用机场建设的情况,在航天海鹰、菲舍尔等企业感受零部件配套国产大飞机以及和世界知名飞机制造商合作的制件能力。航空航天梦想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最让他有切实感受的还是恒神股份。这家起步于2007年的民营企业是国内首家全产业链碳纤维企业,以私营企业的力量扛起攻克国产碳纤维难关的重任,历尽坎坷。镇江市委、市政府和丹阳市委、市政府关注恒神发展,支持恒神和陕煤集团联手,增强了恒神的韧性和抗压抗挫抗风险能力,恒神专注碳纤维制造业,拓展碳纤维产业链。为航天航空提供材料和制件,利用恒神股份碳纤维材料制造的超轻机翼结构“启明星”太阳能无人机机身在恒神股份复合材料园完成总装下线。为轨道交通提供替代新材料,拿下了轨道交通大型车体第一单,并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辆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地铁车体。为家电制造领域提供新材料外壳体,恒神参与了卡萨帝天玺VIP空调的研制生产。

以恒神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以航天海鹰、菲舍尔、美龙航空为代表的部件制造企业正成为镇江航空航天的明珠,它们恰似一架架在大路通用机场跑道上展翅欲飞的银燕,就要飞向蓝天!(全媒体记者 王小月)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