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只想入学,不想毕业:老年大学为何“一座难求”?

2019-12-13 15:14

导读

近年来,老年大学火爆,入学之难丝毫不亚于“入托难”。为了就读老年大学,老人们“抢”名额,甚至主动当起了“留级生”。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背后是老年人的“精神空巢”,他们渴望被关注和充实自我。

“只读书不毕业”成了普遍现象

位于江苏南京的金陵老年大学,设置了9个系、90多个专业、240多门课,有320多个班级,每学期1.3万多人次就学,入学名额一号难求。

“报名必须靠抢,不然肯定上不了。”在该校英语口语班就学的一位老人告诉半月谈记者,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出国门,口语班非常火爆。“不仅有英语角、英语沙龙,还有河海大学的留学生每个月来学校进行口语交流,所以大家都抢着上。”

金陵老年大学副校长王玉珍告诉记者,每年招生时节,学校周边的小宾馆全部住满。学校需要提前把教室门、空调全部打开,方便没有订到宾馆的老人在教室等待。很多老年人半夜就开始排队,今年学校尝试网络报名,不到一分钟时间所有课程全部抢光。“不会上网的老人有意见,说选不上课。有子女在国外的,凭借时差为老人选到了课。”

由于课程丰富,且在书画和文史研究方面师资雄厚,依托当地的专家形成了专业研究院,有部分学员从外省赶到金陵老年大学学习。一位山东的老太太为了入学书画系,在南京租房专门学习已有几年时间。

一边是学员进不来,另一边是学员不想毕业。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十几年仍未毕业的不在少数,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在这里学习已经成为生活的快乐源泉。“只读书不毕业”成了普遍现象。

金陵老年大学的电钢琴课堂

《江苏省2018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约有385万60岁至89岁老年人有学习需求。

晚年生活的精神支柱

金陵老年大学的一位老人,得知自己在英语经典歌曲演唱班的考试没有通过进而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后,哭成了泪人。没有老伴没有孩子,英语经典歌曲演唱班成了老人生活里的唯一期待。

“期待”二字,道出了很多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渴求。随着传统家庭观念不断瓦解、家庭结构小型化,独居、夫妻相依为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精神慰藉需求越来越难以从子女处得到满足。尤其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会快速萎缩。

每周的电子琴和书法课,是年逾八旬的赵志勇最期待的。上课前一天,他就早早地把书包收拾好。“待在家里很闷的,没人说话。去学校大家一起说说讲讲,能充实自己的生活。”

很多老人不愿将晚年生活“捆绑”在家庭尤其是子女的家庭生活上,他们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求。江苏省老龄办副主任刘育林和老人聊天时发现,很多人哭诉在家里带孙子、围着灶台转,看上去忙叨叨的,其实心里空落落的。

“养教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精神养老、健康生活的有益选项。”刘育林说。

刚退休不久的廖美云如今终于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她表示,时间30%留给家庭,60%留给自己的爱好,剩下的留给社交。“虽然也步入了老年行列,但我们有自己的活法。前段时间老年大学举办文艺汇演,我们合唱团的表演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被人认可的感觉真好!”

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医疗是养老的刚需;对健康老人而言,进入老年大学已成为养老生活的一种方式。

“闪光的老年”需要更完备的老年教育体系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不想出去”。老年人旺盛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资源供给不平衡,是目前最现实的问题。王玉珍认为须形成完善的老年教育体系:分层次、分类别。搞好社区办学,发展普及性、基础性老年教育,让更多老人可以就近入学,不要舍近求远;市级老年大学则有侧重地发展“优势学科”,解决有学习基础老人的“深造”需求。“今后应形成市、区、社区等联动的老年教育联盟。”

针对不愿毕业的“留级生”,专家建议可通过在老年大学内设置社团的形式,给这些学员一个活动、学习的出口。如设置摄影校友会,让学校里已经学习多年的学员加入其中,由社团定期组织采风、讲座等活动。既为想进来的新同学腾挪空间,也为“担心离开学校后孤寂”的老学员提供新的活动平台。

在课程设置上,随着更多“5060”后迈入老年阶段,其自身文化水平及当下社会的发展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几年前我们学校的电脑课很热门,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了,电脑课也随之萎缩。”王玉珍介绍,随之而来的是英语类课程,满足老人出国游玩、探望孩子时交流的需求;形象设计班,满足老人对服装选择、色彩搭配、妆容修饰的需要;卫生保健类课程,满足老人对养生的需求等。

质量高、收费低,是公办老年大学火爆的重要原因。当前市场上的优质民办老年教育机构为数不多,可以由政府出台宏观政策,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可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负责,办学质量上由公立老年大学指导等,促进老年教育供给矛盾的解决。

“参与社会的渠道变窄了,这也是导致更多老年人加入老年大学的原因。”刘育林表示,今后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退休老人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减少孤独感,增加被需要感,从这一层面出发缓解老年大学的“入学难”。

来源:半月谈网 记者:邱冰清

编辑:陈路

52

导读

近年来,老年大学火爆,入学之难丝毫不亚于“入托难”。为了就读老年大学,老人们“抢”名额,甚至主动当起了“留级生”。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背后是老年人的“精神空巢”,他们渴望被关注和充实自我。

“只读书不毕业”成了普遍现象

位于江苏南京的金陵老年大学,设置了9个系、90多个专业、240多门课,有320多个班级,每学期1.3万多人次就学,入学名额一号难求。

“报名必须靠抢,不然肯定上不了。”在该校英语口语班就学的一位老人告诉半月谈记者,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出国门,口语班非常火爆。“不仅有英语角、英语沙龙,还有河海大学的留学生每个月来学校进行口语交流,所以大家都抢着上。”

金陵老年大学副校长王玉珍告诉记者,每年招生时节,学校周边的小宾馆全部住满。学校需要提前把教室门、空调全部打开,方便没有订到宾馆的老人在教室等待。很多老年人半夜就开始排队,今年学校尝试网络报名,不到一分钟时间所有课程全部抢光。“不会上网的老人有意见,说选不上课。有子女在国外的,凭借时差为老人选到了课。”

由于课程丰富,且在书画和文史研究方面师资雄厚,依托当地的专家形成了专业研究院,有部分学员从外省赶到金陵老年大学学习。一位山东的老太太为了入学书画系,在南京租房专门学习已有几年时间。

一边是学员进不来,另一边是学员不想毕业。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十几年仍未毕业的不在少数,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在这里学习已经成为生活的快乐源泉。“只读书不毕业”成了普遍现象。

金陵老年大学的电钢琴课堂

《江苏省2018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约有385万60岁至89岁老年人有学习需求。

晚年生活的精神支柱

金陵老年大学的一位老人,得知自己在英语经典歌曲演唱班的考试没有通过进而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后,哭成了泪人。没有老伴没有孩子,英语经典歌曲演唱班成了老人生活里的唯一期待。

“期待”二字,道出了很多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渴求。随着传统家庭观念不断瓦解、家庭结构小型化,独居、夫妻相依为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精神慰藉需求越来越难以从子女处得到满足。尤其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会快速萎缩。

每周的电子琴和书法课,是年逾八旬的赵志勇最期待的。上课前一天,他就早早地把书包收拾好。“待在家里很闷的,没人说话。去学校大家一起说说讲讲,能充实自己的生活。”

很多老人不愿将晚年生活“捆绑”在家庭尤其是子女的家庭生活上,他们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求。江苏省老龄办副主任刘育林和老人聊天时发现,很多人哭诉在家里带孙子、围着灶台转,看上去忙叨叨的,其实心里空落落的。

“养教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精神养老、健康生活的有益选项。”刘育林说。

刚退休不久的廖美云如今终于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她表示,时间30%留给家庭,60%留给自己的爱好,剩下的留给社交。“虽然也步入了老年行列,但我们有自己的活法。前段时间老年大学举办文艺汇演,我们合唱团的表演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被人认可的感觉真好!”

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医疗是养老的刚需;对健康老人而言,进入老年大学已成为养老生活的一种方式。

“闪光的老年”需要更完备的老年教育体系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不想出去”。老年人旺盛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资源供给不平衡,是目前最现实的问题。王玉珍认为须形成完善的老年教育体系:分层次、分类别。搞好社区办学,发展普及性、基础性老年教育,让更多老人可以就近入学,不要舍近求远;市级老年大学则有侧重地发展“优势学科”,解决有学习基础老人的“深造”需求。“今后应形成市、区、社区等联动的老年教育联盟。”

针对不愿毕业的“留级生”,专家建议可通过在老年大学内设置社团的形式,给这些学员一个活动、学习的出口。如设置摄影校友会,让学校里已经学习多年的学员加入其中,由社团定期组织采风、讲座等活动。既为想进来的新同学腾挪空间,也为“担心离开学校后孤寂”的老学员提供新的活动平台。

在课程设置上,随着更多“5060”后迈入老年阶段,其自身文化水平及当下社会的发展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几年前我们学校的电脑课很热门,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了,电脑课也随之萎缩。”王玉珍介绍,随之而来的是英语类课程,满足老人出国游玩、探望孩子时交流的需求;形象设计班,满足老人对服装选择、色彩搭配、妆容修饰的需要;卫生保健类课程,满足老人对养生的需求等。

质量高、收费低,是公办老年大学火爆的重要原因。当前市场上的优质民办老年教育机构为数不多,可以由政府出台宏观政策,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可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负责,办学质量上由公立老年大学指导等,促进老年教育供给矛盾的解决。

“参与社会的渠道变窄了,这也是导致更多老年人加入老年大学的原因。”刘育林表示,今后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退休老人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减少孤独感,增加被需要感,从这一层面出发缓解老年大学的“入学难”。

来源:半月谈网 记者:邱冰清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