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您知道吗,“北京时间”其实是从西安发出的

2019-12-10 22:49 镇江市社科联  

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间。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即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5个时区),东八区包括的范围从东经112.5°到东经127.5°,以东经120°为中心线,东西各延伸7.5°,总宽度为15°的区域。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不仅“北京时间”与“北京当地时间”是两个概念,而且,“北京时间”的发播地也不在北京,而是在陕西西安(处于东七区)。

“北京时间”授时台必须建在地理中心地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台总部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设有分部,两地虽处于东七区,但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负责发布北京时间,而非当地的地方时。

严格意义上来说,用户通过不同授时手段得到的时间,实际上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归根结底,所有授时的时间都会溯源到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UTC(NTSC)。比如,通过长短波授时方法得到的时间是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长短波授时台发出的,但长短波授时台发出的时间会通过光纤链路比对的方法,与西安市临潼区的标准时间对齐。因此,也可以说,所有的标准时间都是从西安临潼发出的。

中国的现代授时开启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国海关曾制定海岸时,以东经120度之时刻为标准。

1912年,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将全国分为五个时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9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召集标准时间会议,确认民国元年(1912年)划分之时区为中华民国标准时区。

新中国的现代无线电授时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家汇观象台,后由上海天文台负责。但由于上海地处东南一隅,且不能24小时连续发播,难以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对大地测量的需要。因此,在1955年,全国科技发展12年远景规划中,将在内陆筹建一个能覆盖全国、精度达到毫秒量级的授时台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科学院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初步将台址选在了甘肃兰州市,但是由于和当时的苏联专家意见相左,建台计划暂时搁置。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使最高决策层更加意识到,高精度的时间在未来尖端科技领域具有的决定性的作用,建设中国独立自主的标准时间授时台迫在眉睫。

1965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重提建设授时台计划,科学院再次派专家赴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勘址,并将台址预选在陕西杨陵。1966年授时台台址最终确定在陕西蒲城县,并以“326工程”为代号开工建设短波授时台。

1966年03月26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国务会议,把建设中国标准时间授时台的计划正式确定下来。随之面临的第一大问题便是选址,首先,选址一定要尽量靠近中国大地圆点附近;其次,地势必须开阔;再者,必须有利于备战。最终,中国科学院决定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筹建授时台。1966年0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家科委、国家计委报送《西北授时台基建设计任务书》,授时台建设地点为陕西省武功县。同年6月,根据陕西省军区的意见,授时台台址改定在陕西省蒲城县境。

1968年10月,蒲城尧山脚下,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建成,当时人称时间城。1970年12月15日,时间城开始向全国进行短波广播。半径达300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日后耳熟能详的“……嘀,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点整”。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编辑:邓宇

55

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间。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即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5个时区),东八区包括的范围从东经112.5°到东经127.5°,以东经120°为中心线,东西各延伸7.5°,总宽度为15°的区域。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不仅“北京时间”与“北京当地时间”是两个概念,而且,“北京时间”的发播地也不在北京,而是在陕西西安(处于东七区)。

“北京时间”授时台必须建在地理中心地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台总部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设有分部,两地虽处于东七区,但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负责发布北京时间,而非当地的地方时。

严格意义上来说,用户通过不同授时手段得到的时间,实际上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归根结底,所有授时的时间都会溯源到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UTC(NTSC)。比如,通过长短波授时方法得到的时间是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长短波授时台发出的,但长短波授时台发出的时间会通过光纤链路比对的方法,与西安市临潼区的标准时间对齐。因此,也可以说,所有的标准时间都是从西安临潼发出的。

中国的现代授时开启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国海关曾制定海岸时,以东经120度之时刻为标准。

1912年,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将全国分为五个时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9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召集标准时间会议,确认民国元年(1912年)划分之时区为中华民国标准时区。

新中国的现代无线电授时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家汇观象台,后由上海天文台负责。但由于上海地处东南一隅,且不能24小时连续发播,难以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对大地测量的需要。因此,在1955年,全国科技发展12年远景规划中,将在内陆筹建一个能覆盖全国、精度达到毫秒量级的授时台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科学院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初步将台址选在了甘肃兰州市,但是由于和当时的苏联专家意见相左,建台计划暂时搁置。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使最高决策层更加意识到,高精度的时间在未来尖端科技领域具有的决定性的作用,建设中国独立自主的标准时间授时台迫在眉睫。

1965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重提建设授时台计划,科学院再次派专家赴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勘址,并将台址预选在陕西杨陵。1966年授时台台址最终确定在陕西蒲城县,并以“326工程”为代号开工建设短波授时台。

1966年03月26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国务会议,把建设中国标准时间授时台的计划正式确定下来。随之面临的第一大问题便是选址,首先,选址一定要尽量靠近中国大地圆点附近;其次,地势必须开阔;再者,必须有利于备战。最终,中国科学院决定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筹建授时台。1966年0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家科委、国家计委报送《西北授时台基建设计任务书》,授时台建设地点为陕西省武功县。同年6月,根据陕西省军区的意见,授时台台址改定在陕西省蒲城县境。

1968年10月,蒲城尧山脚下,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建成,当时人称时间城。1970年12月15日,时间城开始向全国进行短波广播。半径达300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日后耳熟能详的“……嘀,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点整”。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编辑:邓宇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