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多地出现连片空气污染过程。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预测预报结果,10日中午前后,受弱冷空气影响,区域扩散条件有所改善,污染自北向南逐步缓解,预计11日区域污染过程结束。10日,部分地区大雾仍然有影响,中央气象台当天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来源:中央气象台
10日早晨至上午,北京南部、天津南部和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大部、江苏北部、湖北中部、辽东半岛、四川盆地西部、新疆北疆沿天山一带等地有大雾。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北部和东部、四川盆地西部、新疆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强浓雾。
自12月6日起,受静稳、逆温、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汾渭平原、河南大部分地区、辽宁和湖北部分地区出现连片污染过程。此次污染过程中,部分城市PM2.5小时浓度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个别城市达到严重污染水平。
针对此次过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表示,大范围静稳叠加大雾天气,导致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自12月7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湖北中部等地区受低气压控制,近地面风速小于2米/秒,且持续出现近地强逆温。同时,多地还发布了大雾预警。他认为,大雾带来的高湿条件促成气态污染物向PM2.5快速转化,快速形成的PM2.5在长时间静稳条件下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天气。
专家指出,此次污染过程与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污染过程类似,均是在强逆温、高湿度、长时间静稳情况下,形成的一次区域性重污染过程。当时43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北京市PM2.5日均浓度达到376微克/立方米。此次污染过程中,55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或黄色预警,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强度,截至9日尚未出现日均值严重污染城市。
来源:新华社 记者 高敬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