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年底看“六稳”:因何要“稳” 如何求“稳”

2019-12-09 14:56 经济参考报  

年底看“六稳”:因何要“稳” 如何求“稳”

硬招实招掷地有声 经济韧性潜力活力彰显

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定调2020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从去年7月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首次提出“六稳”,到去年底要求进一步“六稳”,再到此次政治局会议,“六稳”已经成为去年下半年至今,并将延续至2020年的我国宏观调控一以贯之的重点。

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下,我国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6.2%的增速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物价、就业、国际收支,四项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均总体平稳。“稳”的同时更有“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升级,新动能不断累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已迈入深水区的改革稳步向前,中国经济韧性、潜力、活力全面彰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

站在当前的时间点上回望,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六稳”的贡献。

因何要“稳”?

缘于问题导向:纵观国际,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明显变化。把脉国内,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要让“黑天鹅”飞不起、“灰犀牛”冲不动,既要有先手,也要有高招。要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需要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守住定力、稳住方向,办好自己的事。

缘于底线思维: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经济社会大局才能稳定。要牢牢托住稳就业、避免大规模失业,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如何求“稳”?

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预期,六个方面相互关联,又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如何协调推进六个“稳”,又如何把握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四个坚持指明了航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怎样看“稳”?

2019年,“六稳”贯穿全年,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部署,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揽子硬招、实招掷地有声。

——稳就业,位列“六稳”首位。就业稳,则人心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调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横跨20多个部委的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力促政策协调联动。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为新增就业主渠道的作用。

在贵州,云上刺梨花科技有限公司乘减税降费等政策东风,建成了刺梨原材料培育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新增约80个就业岗位,让更多的乡镇居民“足不出乡”即可就业。

全国来看,今年前10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2个月实现全年目标,新增就业连续7年超额达标。

——稳金融,其要义在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关键任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其中重点。今年以来,防风险取得积极成效:有效稳住了宏观杠杆率;平稳有序处置高风险机构;大力整顿金融秩序;应对金融市场波动风险;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总体看,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我国金融风险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金融支持实体方面,金融系统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更畅通,资金供需关系更合理。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3.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万亿元。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等多项金融数据整体向好,正是实体经济存在较强的资金需求和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共同作用的结果。

——稳外贸,对于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而言,这关乎经济发展全局,关键则在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今年以来,先后出台一系列自主降低关税政策,下调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完善财税金融支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提升贸易便利化……一系列举措为外贸企业派发“红包”,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激发市场活力。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逾90%的产品远销海外,今年前8个月累计销售额约28亿元,同比增长超五成。“一系列稳外贸降成本的举措实实在在缓解了资金成本压力,推动新一轮产业升级,使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大大增强。”谈起逆势增长的秘诀,其负责人贾贯华说。

外贸一头连着国际,一头连着国内,稳外贸对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在全球贸易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态势。最新数据显示,前11个月,进出口总值2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9.9%,高出全国整体增速7.5个百分点。

——稳外资,同样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资企业在进出口、工业产值、税收、就业方面分别贡献了全国总量的约50%、25%、20%和10%。

今年以来,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版的负面清单越缩越短。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增强了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意愿和信心。

从建厂动工到首批整车进入门店,从一片空地到具备制造能力的工厂,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创下全世界最快整车厂建厂纪录。“上海速度”让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惊叹,她欣喜地发现,伴随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上海速度”正变成中国普遍速度。

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407家,实际使用外资7524.1亿元,同比增长6.6%。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近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吸引外资730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外资流入最多的发展中经济体。

——稳投资,是稳内需、稳经济的扛鼎之举。内需提供中国经济强大支撑力,而投资正是内需的重要一翼。今年以来,稳投资精准发力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更加强调“有效投资”。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力度,推出专项债新规,完善项目资本金制度,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重大项目……

在12月的第一天,西安72个稳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达到786亿元;在武汉,前10个月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63亿元,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2019年重大项目投资目标。其他省市也纷纷按下重大项目投资的“快进键”。

全国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投资增速总体平稳。投资结构也继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2%,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长速度在13%或以上,实现较快增长。

——稳预期,是“六稳”工作的重要落脚点。预期稳则人心稳。坚定发展信心,做好稳预期工作,才能有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新问题、新矛盾的力量。

稳预期的治本之策在于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今年以来,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经济形势,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开放的市场,这些都为企业注入了发展的信心。

世界银行最新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继去年一次性跃升32位后,今年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再次提升15名至第31位。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获得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由衷点赞。

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对当地经济前景的信心、本企业盈利前景的信心较高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比例均超过50%。税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92.2%的纳税人认为减税降费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增强了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我对中国近年来推进的包括减税、外资开放等深化改革的举措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表示乐观,会继续关注这些举措的执行落地。”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会长彭捷宁说。

实践证明,做好“六稳”工作,是有效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经济环境,变下行压力为上行动力,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正确决策,也充分印证了我国经济有足够的韧性和充足的腾挪空间,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应对各种挑战。

站在当前的时间点上往前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必胜信心,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中国经济航船即将驶入2020年,在这一关键收官之年,“六稳”仍将全面推进,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护航,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驶向经济体量与发展质量的历史性新航程。(记者 孙韶华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赵昊天

42

年底看“六稳”:因何要“稳” 如何求“稳”

硬招实招掷地有声 经济韧性潜力活力彰显

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定调2020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从去年7月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首次提出“六稳”,到去年底要求进一步“六稳”,再到此次政治局会议,“六稳”已经成为去年下半年至今,并将延续至2020年的我国宏观调控一以贯之的重点。

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下,我国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6.2%的增速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物价、就业、国际收支,四项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均总体平稳。“稳”的同时更有“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升级,新动能不断累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已迈入深水区的改革稳步向前,中国经济韧性、潜力、活力全面彰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

站在当前的时间点上回望,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六稳”的贡献。

因何要“稳”?

缘于问题导向:纵观国际,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明显变化。把脉国内,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要让“黑天鹅”飞不起、“灰犀牛”冲不动,既要有先手,也要有高招。要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需要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守住定力、稳住方向,办好自己的事。

缘于底线思维: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经济社会大局才能稳定。要牢牢托住稳就业、避免大规模失业,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如何求“稳”?

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预期,六个方面相互关联,又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如何协调推进六个“稳”,又如何把握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四个坚持指明了航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怎样看“稳”?

2019年,“六稳”贯穿全年,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部署,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揽子硬招、实招掷地有声。

——稳就业,位列“六稳”首位。就业稳,则人心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调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横跨20多个部委的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力促政策协调联动。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为新增就业主渠道的作用。

在贵州,云上刺梨花科技有限公司乘减税降费等政策东风,建成了刺梨原材料培育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新增约80个就业岗位,让更多的乡镇居民“足不出乡”即可就业。

全国来看,今年前10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2个月实现全年目标,新增就业连续7年超额达标。

——稳金融,其要义在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关键任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其中重点。今年以来,防风险取得积极成效:有效稳住了宏观杠杆率;平稳有序处置高风险机构;大力整顿金融秩序;应对金融市场波动风险;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总体看,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我国金融风险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金融支持实体方面,金融系统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更畅通,资金供需关系更合理。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3.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万亿元。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等多项金融数据整体向好,正是实体经济存在较强的资金需求和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共同作用的结果。

——稳外贸,对于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而言,这关乎经济发展全局,关键则在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今年以来,先后出台一系列自主降低关税政策,下调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完善财税金融支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提升贸易便利化……一系列举措为外贸企业派发“红包”,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激发市场活力。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逾90%的产品远销海外,今年前8个月累计销售额约28亿元,同比增长超五成。“一系列稳外贸降成本的举措实实在在缓解了资金成本压力,推动新一轮产业升级,使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大大增强。”谈起逆势增长的秘诀,其负责人贾贯华说。

外贸一头连着国际,一头连着国内,稳外贸对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在全球贸易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态势。最新数据显示,前11个月,进出口总值2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9.9%,高出全国整体增速7.5个百分点。

——稳外资,同样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资企业在进出口、工业产值、税收、就业方面分别贡献了全国总量的约50%、25%、20%和10%。

今年以来,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版的负面清单越缩越短。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增强了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意愿和信心。

从建厂动工到首批整车进入门店,从一片空地到具备制造能力的工厂,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创下全世界最快整车厂建厂纪录。“上海速度”让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惊叹,她欣喜地发现,伴随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上海速度”正变成中国普遍速度。

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407家,实际使用外资7524.1亿元,同比增长6.6%。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近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吸引外资730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外资流入最多的发展中经济体。

——稳投资,是稳内需、稳经济的扛鼎之举。内需提供中国经济强大支撑力,而投资正是内需的重要一翼。今年以来,稳投资精准发力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更加强调“有效投资”。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力度,推出专项债新规,完善项目资本金制度,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重大项目……

在12月的第一天,西安72个稳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达到786亿元;在武汉,前10个月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63亿元,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2019年重大项目投资目标。其他省市也纷纷按下重大项目投资的“快进键”。

全国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投资增速总体平稳。投资结构也继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2%,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长速度在13%或以上,实现较快增长。

——稳预期,是“六稳”工作的重要落脚点。预期稳则人心稳。坚定发展信心,做好稳预期工作,才能有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新问题、新矛盾的力量。

稳预期的治本之策在于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今年以来,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经济形势,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开放的市场,这些都为企业注入了发展的信心。

世界银行最新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继去年一次性跃升32位后,今年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再次提升15名至第31位。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获得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由衷点赞。

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对当地经济前景的信心、本企业盈利前景的信心较高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比例均超过50%。税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92.2%的纳税人认为减税降费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增强了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我对中国近年来推进的包括减税、外资开放等深化改革的举措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表示乐观,会继续关注这些举措的执行落地。”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会长彭捷宁说。

实践证明,做好“六稳”工作,是有效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经济环境,变下行压力为上行动力,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正确决策,也充分印证了我国经济有足够的韧性和充足的腾挪空间,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应对各种挑战。

站在当前的时间点上往前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必胜信心,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中国经济航船即将驶入2020年,在这一关键收官之年,“六稳”仍将全面推进,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护航,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驶向经济体量与发展质量的历史性新航程。(记者 孙韶华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赵昊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