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中本聪”自称的神秘人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研究论文,促使区块链落地生根。十一年过去,昔日“极客”追捧的技术“游戏”,正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影响着公众的衣食住行。
甘肃天水一处苹果园里,冬日暖阳穿透一个个镂空的二维码,一天天给苹果晒出扫描可溯源的印记。陕西西安的彭晓娟在电商平台下单了“自带身份证”的苹果。她刚收到货就迫不及待地和身边人扫描苹果上的二维码,查看区块链所记录的生长、浇灌、筛捡、包装、运输全过程,“感受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海口的摄影师刘帅正是这沧桑巨变的记录者。他熟练地点下“存证”按钮,三亚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被镜头定格又被永恒地保留在区块链上。过去一年,他已经在区块链上存证了超过2000张照片。“这种方法是一位从事区块链的朋友推荐给我的,之后就一直在用,觉得还挺不错。”他和其他摄影师、音视频创作者、文字工作者在这条链上已经存证了超过100万件原创作品,链条上的机构不仅有内容平台,还有公证处、法院等,一旦被侵权,能够轻松维权。
藏在应用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人们不一定能够全部觉察得到。在深圳国贸旋转餐厅的收银台,企业员工陈小姐和余小姐在支付餐费后开票,在她们未知的请看下,就收到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她们开票不久,广西柳州的梁先生在分期商城购买华为nova 5手机后,同样是申请开票,这一小小的行为也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他所开具的发票是深圳市第1000万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具有永远记载,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点。“区块链+移动支付+发票”的试点在深圳告捷,开票场景不断扩大,上链企业也变得越来越多。
江苏苏州相城区的一处楼盘人头攒动,区块链公证下的摇号结果同步出现在现场大屏和网络直播平台。据同济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马小峰介绍,利用公证公信力和区块链技术双重背书,可以实现摇号流程中各节点实时查询、追溯、监管功能,“杜绝人为因素干扰,提高摇号的公信力”。
除区块链上的“一站式政务”外,贵州的马小峰还介绍了区块链在扶贫基金管理上的应用。贫困群众被确定为“扶贫对象”后,信息就会上链并在拥有村、市多节点的链上广播公示,以便防止有人冒领扶贫款项。被资助贫困户购买化肥、树苗、农机后,钱款凭证上链,链上的银行、化肥站、树苗店、农机店,共同确保专款专用。
巨变的种子已经在生活各个角落萌芽成长,区块链技术开始脱离“数字货币”的桎梏,融入金融、政务等多个领域,走进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蔡亮表示,随着区块链不断融入互联网基础设施,它所带来的可信、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点将大大提高下一代互联网的可信度,从而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伍前红这样畅想区块链时代的生活场景:“政府事务数据打通了,老百姓‘最多跑一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验证身份的方式简化了,每个人都不再需要那么多卡证;医疗数据有权限地共享了,病人不必再手持一沓病历本反复做相同的检查;食品药品可溯源了,吃东西不用再那样担心安全问题,事故追责也变得容易;就连朋友邻里间赖账扯皮的事情也有了依凭,不再费口舌、劳心力……”
然而,现在离区块链广泛落地,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北京房山,一家皮革工厂的管理者黄冬安闲下来时爱看新闻,但未曾留意区块链相关的消息。“我很少关注到区块链,要是我能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我是愿意接受它的。”
但黄冬安的家人对区块链还存在些许负面印象。“区块链还处在技术发展的初期。打着‘区块链’旗号的诈骗活动影响了行业发展”,伍前红表示,要让老百姓真正接受区块链,首先要对诈骗行为严格依法处理。钱,老百姓都用过,但有时候老百姓辨别不了真钱假钱。
他呼吁媒体、专业机构与监管部门共同营造一个利于区块链发展的环境,“让骗子进不来,或者进来以后受到相应惩戒。”
“以真技术、实场景的落地,用科普知识加以辅助,百姓就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区块链的好处,就像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解释什么是‘互联网’了,因为我们已经离不开它了。”伍前红说。
黄玲丽
来源:人民网-区块链频道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