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北寻根记

2017-10-12 17:50

记得小时候,父亲逢年过节就带着我从镇江七号码头去苏北五圩码头,上岸后还要再走上一段才能到达亲戚家。我也不知道那里住着谁,只知道去了很远的地方,还有比我大的哥哥带我到处玩,非常开心。后来慢慢长大,我才知道,我们的老家就在那里——扬州市江都区嘶马镇鲍庄。不过,对于老家的记忆仅限于此,爷爷的回忆已是支零破碎,几乎没有有价值的线索。父亲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有关祖上的情况一直未得其详。

爷爷今年已是百岁高龄,我们几个小辈商量,想在他寿辰之际给他一个惊喜:到江北寻根。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了家谱,理清了爷爷以上十几世的世系,喜不自胜,为文纪之。

好事多磨的寻根路

找寻家谱的想法已经有好几年了。

我从姓名字辈上入手,爷爷是“仁”字辈,父亲是“盛”字辈。从户籍系统上看到,江都老家还有众多“盛”字辈的郭姓族人,并且他们的父辈也是“仁”字辈,由此可以确定,我们、他们可能是同宗同源。找到了几位族人的联系方法后,我踏上了寻根之路。

今年2月底,我辗转走访了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原嘶马镇与大桥镇合并)常兴村(原鲍儿庄)中山组、光明组、郭巷组等处,有幸得到数位宗亲的帮助。

我先后找到中山组郭盛林的儿子、侄媳及光明组郭盛昌老人,问询了《郭氏族谱》的存世情况。让人失望的是,老人的叙述跟爷爷一样:有家谱,但不知现在何处。说实话,当时,心凉了半截,感觉找寻族谱,希望渺茫。

我带着沮丧的心情又继续来到了郭巷组。路边,我遇到了一位张姓村民,听我讲述了找寻族谱的来意后,他将我带到了族人郭益明、郭益堂的家里(与我同辈)。但是,很遗憾,他们都说没有。寻根之路到了这里,几乎山穷水尽了。后来才知道,其实他们中有人存有家谱,只是由于农村的习俗,不轻易将家谱公示在他人面前。

这时候,他们又提到了一位族人郭昌清,据说他比较了解郭姓来源及族谱的相关情况。听此信息,那位张姓村民又不辞辛苦地将我带到了郭昌清家。

郭昌清夫妇很热情,听说我的寻谱之意后,详详细细地介绍了关于郭氏家族自明朝迁徙来此地以及其他的一些传说。据他所述,到目前为止,郭姓族人生活在这里有数千人。郭昌清还特地带我看了“郭家坝”、“郭姓祖坟”等遗址。他曾有过牵头合众建祠堂,修族谱,立牌坊之心。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最终没有能实现,很是遗憾!谈到族谱一事,据他所知,邻居郭姓族人就有,不过是残本。郭昌清答应清明前后,等他回老家后,将族谱借来让我们一观,以了我们镇江郭姓族人之心愿。

终于见到《郭氏族谱》

快到清明节的时候,接到郭昌清的通知,族谱已借到。我接完电话,随即与父亲商议决定,第二天就前往老家阅谱。

《郭氏族谱》终于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泛黄的书卷让我们看到了它经历的岁月沧桑。残本共计四卷,为线装木刻本,卷一载序言、历次修谱序、传记、凡例、族训、家规、像赞、世系图等;卷二、卷三、卷四为第一世至第十八世年表(残缺)。

据谱记载,最近一次为九修谱,时间为民国辛未年(1931年),邗东吴虎卿编辑,序言由姚龙光撰写,重修族谱序由嘶马镇吴春田题。最远一次修谱应为大清雍正十年(1732年)岁次壬子年,由张友云撰写谱序。

家谱记载了我们郭氏家族一世祖铭公事迹。铭公,字恒旺,原籍姑苏(今苏州),明洪武年间(1368-1398)移民江北,因旧谱遗失,世系难稽,公于广陵(今扬州)城东大桥东嘶马北郭家巷择地而居,被奉为一世祖。

从家谱中可知,郭氏族人迁居到此,距今已有600多年,载入郭姓族人1490人,取名字派从第十世祖起为“世可以有智,仁盛益荣昌,积善生惟宝,邦家辉克光”。大清同治十三年重修族谱时共计25部,另有稿谱1部。

家谱里的历世先祖

据《郭氏族谱》记载,第十四世智春,字泽如,号兰香,生光绪十七年辛卯十月初五日未时,配镇江北门花生万吴恒兴次女,生光绪二一年乙未十二月十八日子时,生二子,仁财、仁源(出继智明为嗣),二女。这个郭智春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太爷爷(曾祖父)。

由于我爷爷已近百岁,基本回忆不清关于我们家族的一些情况以及当年他父亲郭智春是何时来到镇江的。爷爷一直以为他是独子,但是,从族谱中可知,他还有一个兄弟,自幼过继给他的叔叔(智明)为继子,另外,他还有两个亲妹妹。

我在族谱上倒追始祖后,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家族世系图:第一世(始祖)铭公(字恒旺)、第二世友公(字永茂)、第三世财公(字长盛)第四世显公(字君荣)、第五世:钦公(字前川)、第六世居禄(字冲环)、第七世日章(字中美)、第八世之幹(字荣先)、第九世宗宪(字天盛)、第十世世熊(字惟忠,皇清例赠修职郎)、第十一世可美(字敦懿)、第十二世以仕(字雨农,邑庠生)、第十三世长年(字庚延)、第十四世智春(字泽如,号兰香)、第十五世仁财(才)。

从家谱中可知,乾隆到光绪年间,我四世族人应为“耕读传家”。民国后,战乱纷起,民不聊生。我祖郭智春12岁丧父,寡母三儿,家境中落,其为老大,因此,来镇谋生。

祖父郭仁才(财),生于民国八年己未年九月初三巳时,自幼随曾祖父郭智春学习木工手艺,解放后进入江苏省镇江船厂,1979年退休。现如今身体康健,神清气朗,耳聪目明。生有四子一女,共有族人34人,儿孙相伴,四世同堂,寿享晚年。

祖父百岁大寿之际,我们找寻到了《维扬江都郭氏族谱》,寻根圆满,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有句老话,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不知在镇江还有我们维扬江都郭氏族人否?

京口嘶马一水间,

维扬郭氏驻两边。

游子寻根愁满绪,

求得祖谱泪沾襟。

(作者:郭涛)

50

记得小时候,父亲逢年过节就带着我从镇江七号码头去苏北五圩码头,上岸后还要再走上一段才能到达亲戚家。我也不知道那里住着谁,只知道去了很远的地方,还有比我大的哥哥带我到处玩,非常开心。后来慢慢长大,我才知道,我们的老家就在那里——扬州市江都区嘶马镇鲍庄。不过,对于老家的记忆仅限于此,爷爷的回忆已是支零破碎,几乎没有有价值的线索。父亲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有关祖上的情况一直未得其详。

爷爷今年已是百岁高龄,我们几个小辈商量,想在他寿辰之际给他一个惊喜:到江北寻根。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了家谱,理清了爷爷以上十几世的世系,喜不自胜,为文纪之。

好事多磨的寻根路

找寻家谱的想法已经有好几年了。

我从姓名字辈上入手,爷爷是“仁”字辈,父亲是“盛”字辈。从户籍系统上看到,江都老家还有众多“盛”字辈的郭姓族人,并且他们的父辈也是“仁”字辈,由此可以确定,我们、他们可能是同宗同源。找到了几位族人的联系方法后,我踏上了寻根之路。

今年2月底,我辗转走访了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原嘶马镇与大桥镇合并)常兴村(原鲍儿庄)中山组、光明组、郭巷组等处,有幸得到数位宗亲的帮助。

我先后找到中山组郭盛林的儿子、侄媳及光明组郭盛昌老人,问询了《郭氏族谱》的存世情况。让人失望的是,老人的叙述跟爷爷一样:有家谱,但不知现在何处。说实话,当时,心凉了半截,感觉找寻族谱,希望渺茫。

我带着沮丧的心情又继续来到了郭巷组。路边,我遇到了一位张姓村民,听我讲述了找寻族谱的来意后,他将我带到了族人郭益明、郭益堂的家里(与我同辈)。但是,很遗憾,他们都说没有。寻根之路到了这里,几乎山穷水尽了。后来才知道,其实他们中有人存有家谱,只是由于农村的习俗,不轻易将家谱公示在他人面前。

这时候,他们又提到了一位族人郭昌清,据说他比较了解郭姓来源及族谱的相关情况。听此信息,那位张姓村民又不辞辛苦地将我带到了郭昌清家。

郭昌清夫妇很热情,听说我的寻谱之意后,详详细细地介绍了关于郭氏家族自明朝迁徙来此地以及其他的一些传说。据他所述,到目前为止,郭姓族人生活在这里有数千人。郭昌清还特地带我看了“郭家坝”、“郭姓祖坟”等遗址。他曾有过牵头合众建祠堂,修族谱,立牌坊之心。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最终没有能实现,很是遗憾!谈到族谱一事,据他所知,邻居郭姓族人就有,不过是残本。郭昌清答应清明前后,等他回老家后,将族谱借来让我们一观,以了我们镇江郭姓族人之心愿。

终于见到《郭氏族谱》

快到清明节的时候,接到郭昌清的通知,族谱已借到。我接完电话,随即与父亲商议决定,第二天就前往老家阅谱。

《郭氏族谱》终于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泛黄的书卷让我们看到了它经历的岁月沧桑。残本共计四卷,为线装木刻本,卷一载序言、历次修谱序、传记、凡例、族训、家规、像赞、世系图等;卷二、卷三、卷四为第一世至第十八世年表(残缺)。

据谱记载,最近一次为九修谱,时间为民国辛未年(1931年),邗东吴虎卿编辑,序言由姚龙光撰写,重修族谱序由嘶马镇吴春田题。最远一次修谱应为大清雍正十年(1732年)岁次壬子年,由张友云撰写谱序。

家谱记载了我们郭氏家族一世祖铭公事迹。铭公,字恒旺,原籍姑苏(今苏州),明洪武年间(1368-1398)移民江北,因旧谱遗失,世系难稽,公于广陵(今扬州)城东大桥东嘶马北郭家巷择地而居,被奉为一世祖。

从家谱中可知,郭氏族人迁居到此,距今已有600多年,载入郭姓族人1490人,取名字派从第十世祖起为“世可以有智,仁盛益荣昌,积善生惟宝,邦家辉克光”。大清同治十三年重修族谱时共计25部,另有稿谱1部。

家谱里的历世先祖

据《郭氏族谱》记载,第十四世智春,字泽如,号兰香,生光绪十七年辛卯十月初五日未时,配镇江北门花生万吴恒兴次女,生光绪二一年乙未十二月十八日子时,生二子,仁财、仁源(出继智明为嗣),二女。这个郭智春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太爷爷(曾祖父)。

由于我爷爷已近百岁,基本回忆不清关于我们家族的一些情况以及当年他父亲郭智春是何时来到镇江的。爷爷一直以为他是独子,但是,从族谱中可知,他还有一个兄弟,自幼过继给他的叔叔(智明)为继子,另外,他还有两个亲妹妹。

我在族谱上倒追始祖后,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家族世系图:第一世(始祖)铭公(字恒旺)、第二世友公(字永茂)、第三世财公(字长盛)第四世显公(字君荣)、第五世:钦公(字前川)、第六世居禄(字冲环)、第七世日章(字中美)、第八世之幹(字荣先)、第九世宗宪(字天盛)、第十世世熊(字惟忠,皇清例赠修职郎)、第十一世可美(字敦懿)、第十二世以仕(字雨农,邑庠生)、第十三世长年(字庚延)、第十四世智春(字泽如,号兰香)、第十五世仁财(才)。

从家谱中可知,乾隆到光绪年间,我四世族人应为“耕读传家”。民国后,战乱纷起,民不聊生。我祖郭智春12岁丧父,寡母三儿,家境中落,其为老大,因此,来镇谋生。

祖父郭仁才(财),生于民国八年己未年九月初三巳时,自幼随曾祖父郭智春学习木工手艺,解放后进入江苏省镇江船厂,1979年退休。现如今身体康健,神清气朗,耳聪目明。生有四子一女,共有族人34人,儿孙相伴,四世同堂,寿享晚年。

祖父百岁大寿之际,我们找寻到了《维扬江都郭氏族谱》,寻根圆满,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有句老话,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不知在镇江还有我们维扬江都郭氏族人否?

京口嘶马一水间,

维扬郭氏驻两边。

游子寻根愁满绪,

求得祖谱泪沾襟。

(作者:郭涛)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