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形容起分娩过程来,“生不如死”是产妇提到最多的词。2018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2018年至2020年,在全国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广。然而今年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通过2018年度全国抽样调查所得出的麻醉分娩镇痛的开展率仅为16.45%。
医学研究表明,分娩的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的剧痛和肝肾结石的绞痛,是排名第三的疼痛。那么排名第三的产痛为何其麻醉镇痛的开展率只有16.45%呢?
全媒体记者 王呈 王蕾摄
何为无痛分娩?
分娩镇痛,又叫无痛分娩,即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近年来,这一概念备受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剧痛难耐的生产过程好像不再是必需的,舒适、安全、少痛的分娩方式成为女性新的追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的分娩镇痛试点工作,推广的是椎管内分娩镇痛。美国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原麻醉学副教授胡灵群介绍:“在腰椎3、4节之间,有一个充满了神经根的腔隙,是疼痛信号传入大脑的必经之路,把麻醉药物注射到这里,就可以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输。”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麻醉科主任宋兴荣在谈到椎管内麻醉时说,椎管内麻醉和全麻不同,全麻是把麻醉药打到血液里,而椎管内麻醉药物的作用点在神经,并且无痛分娩的麻醉药量仅仅是剖宫产的1/10左右,所以它吸收入血的成分很低,药物再通过胎盘进入孩子体内更是微乎其微。如果担心无痛分娩会影响宝宝,剖宫产的麻醉就更应该担心了。
湖南湘雅医院麻醉科医生刘畅介绍,无痛分娩能够让产妇在第一产程也就是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大到10厘米这一过程中的舒适度提高,使产妇得到休息,为第二产程也就是宫口开大到10厘米至胎儿娩出的过程积攒体力,更有利于完成分娩。
为何难推广?
“女性产痛,是激发母爱的必由之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少产妇及家属拒绝无痛分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产妇及家属对药物镇痛的担忧和误解。“打了无痛会影响孩子和妈妈。”这是一些产妇或家属拒绝接受无痛分娩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娩镇痛对母亲和婴儿安全吗?“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废除技术,而应当做风险评估,让更多产妇心中有数。”辽宁抚顺市某三甲医院麻醉医师陶敏表示,无痛分娩的药剂量仅为剖腹产的十分之一,但作为一项有创操作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医疗风险的发生都是概率的事件。
分娩镇痛推广受阻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麻醉医生的缺乏。湖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文赛勇说,开展分娩镇痛最佳模式是麻醉医生24小时进驻产房,并且为了保证手术效果,需要麻醉医生不间断地进行疼痛评估和调整用药速度,直到产程完全结束。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四五个小时,多的时候需要十几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分娩镇痛需要大量麻醉医生。但目前全国麻醉医生大约9万人,每万人口拥有麻醉医生仅0.65人,而欧美发达国家每万人口配备麻醉医生大约2.5人,如果按照欧美发达国家的配备比例计算,我国麻醉医生缺口大约30万人。
此外,现阶段我国的医保基金还是“保基本”,而无痛分娩则属于舒适化医疗范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无痛分娩的产妇隋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无痛分娩应该是对母亲基本权利的保障,属于分娩的基本要求,应当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来源:央视网
编辑:陆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