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霞 梁和峰 刘荷生
9月25日上午,新韩通船舶重工和中船动力两家企业的负责人,不约而同来到市工信局。他们各自带来一面锦旗,一面写着“尽职尽责,服务热情”,一面写着“心系企业,排忧解难”。内容虽不同,心意一个样:为市工信局提供的“一门帮办”服务点赞。
原来,就在前一个月,这两家企业都要申报2019年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由于是首次申报,加上时间较紧,企业手忙心急却不得要领。接到企业诉求后,市工信局立即启动“一门帮办”机制,帮办员随即赶赴企业上门指导,很快就帮助企业成功申报。
“一门帮办”这么“好用”,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卜晓放领办的难题是“企业反映诉求渠道不畅通”,而解难题的重要抓手,就是优化完善“一门帮办”。
市工信局“一门帮办”工作办公室主任朱庆庆介绍,所谓“一门帮办”是指所有来自企业的诉求,由一个部门扎口受理、相关部门负责办理、监管部门问责处理、一门心思帮办到底。这项颇具创新性的服务机制,直指企业反映问题和诉求渠道不畅通、解决不及时、惠企政策不了解等问题。
去年底,在全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市委书记惠建林指出,对企业“办事难”问题,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制度化安排,并明确由工信部门建立扎口受理企业诉求的常态化服务机制。按此要求,市工信局整合各类资源,牵头起草《镇江市服务企业“一门帮办”实施办法》,“一门帮办”服务今年正式推出。
服务企业涉及多个部门,“一门帮办”仅参与帮办的部门和单位就多达72个。让这个“庞杂”的服务体系高效运转,难度可想而知。市工信局党委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机会,凝聚全委力量,不断优化完善“一门帮办”,力争“以一个难题的攻克破解另一个难题”。
作为“难题领办人”,卜晓放“演”起了企业家。他带领局相关处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开展了一次“今天我来跑项目”的体验式调研。半天时间,他们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跑了多家窗口,打了20多次电话,登录近10次平台,发现了11个现实问题。随后,经细致研究,市工信局对“一门帮办”服务机制进行优化完善,堵住近20个“盲点”和“漏洞”。
一边是量大的企业诉求,一边是面广的帮办部门,如何让政企精准高效对接,服务不变形不走样?
工信部门在牵头构建和优化完善“一门帮办”机制过程中,建立起部门帮办员和企业联络员制度,并开发企业OA系统“镇江政企通”,将企业按地区、产(行)业、产业链等进行智能目标分类。如今,全市“一门帮办”工作队伍超过3000人,企业联络员达到2932人。通过“人到人、点对点”和智能匹配推送,“一门帮办”实现了办与帮办、服务和被服务的无缝对接。
为了确保服务质量,市工信局还联合有关部门,开发出台《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和服务规范》的地方标准,为服务定标准、以标准促服务。通过不断优化完善,目前“一门帮办”已初步形成企业服务机制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政策宣传精准化、帮办工作实效化和服务企业标准化的“五化”特色。
只要拨打一个电话(12345),或关注一个微信号(企业服务号),企业诉求就能第一时间到达职能部门,帮办员就会及时介入帮办。“一门帮办”推出以来,已累计受理企业诉求345件,诉求办结率100%,满意率98%。随着这一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完善,“企业反映诉求渠道不畅通”的难题正在有效破解。
“工信部门是‘企业娘家人’,把企业服务好是我们的初心使命。”卜晓放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工信局把落脚点放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发展上。正是带着这样的“初心使命”,“一门帮办”才能更好打通涉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 市工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