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长江“黄金水道”澎湃绿色动能

2019-10-28 17:17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航务管理部门通过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组织方式“四大抓手”,积极推进绿色长江航运体系建设,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

航道建设做生态加法,岸线整治做减法,打造人水和谐的“生态航道”。同时,长江沿线各省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更顺畅。

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腊林洲水域,岸边特制的“H”形水泥砖犬牙交错,碎石覆盖下的绿草葱葱郁郁。“现在大家茶余饭后都喜欢去江边散散步,看看江景,惬意得很。”家住腊林洲水域附近的居民王晓梅告诉记者,“曾经脏、乱,遍布码头、化工厂和小作坊的长江岸线,已变身生态亲水乐园”。

建设生态航道、重现岸线风光、探索多式联运、整治船舶污染……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一年多来长江航务管理部门通过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组织方式“四大抓手”,积极推进绿色长江航运体系建设,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

“生态航道”人水和谐

近日,在长江鄂州戴家洲江段,长江“645”航道整治工程正在铺设沉D形联锁软体排。它串联起几十块圆状混凝土块,通过工程牵引机沉入江底,就像给河床盖上一层“被子”。

“给江底沙洲盖上‘被子’,一方面可以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控制引导江水冲刷长江主航道下的淤泥,拓宽加深主航道。”该标段项目经理李赟告诉记者,该项工程生态投资高达4.55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2.17%,广泛应用了近20种兼具整治与生态功能的新结构、新材料,打造人水和谐的“生态航道”。

记者看到,把水“挤”进航道的同时,长江两岸的生态固滩工程也在实施中,以确保两岸湿地的恢复。“我们的岸上工程采取生态化钢丝网格、生态护坡砖等护岸结构,滩上工程则用生态固滩技术,重建了滩上植被,实现陆上植被和河岸景观较快恢复。”说起护坡采用的新型工艺,长江航道整治中心工程管理处二处副处长林红国十分自豪。

在水下,施工人员正探索建设“生态涵养实验区”,把呆板的水泥框架设计成“人工鱼礁”,这样既可以满足航道整治要求,又可以为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为鱼类产卵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生态涵养实验区”在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尚属首次。

放眼长江,无论是12.5米深水航道工程,还是长江口航道工程,都紧抓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修复不放松,“推进航道生态化,我们已从过去的航道建设重整治,转变为治理、守护、修复并举,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航道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全过程。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创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为建设‘交通强国’和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表示。

在航道建设做生态加法的同时,岸线整治做减法。长江干线2808公里的通航里程中,湖北占1061公里。由于历史原因,过去长江岸线码头众多,仅湖北就有大大小小码头2056个。在推进沿江岸线综合整治中,共拆除、关停和取缔散小码头1211个,占全省码头总量的59%。复绿、修复岸线806万平方米。

江苏南京市大刀阔斧整治码头岸线,“滨江不见江,亲水不近水”已成为过去。

自2002年起,南京启动对滨江区域动迁拆违,农户重新安置,工厂实现搬迁。经过10多年的整治建设,昔日的港口陆续搬迁至龙潭新生圩,主城沿江建成长达58公里的慢行绿道,整条风光带贯通河西新城、江心洲、鼓楼、下关直至浦口,每一段都别具一格。

江边绿道慢跑、水上栈道观鱼、闲看落日余晖……从重庆沿长江而下,两岸新的绿色画卷正徐徐铺开。

“生态+互联网”守护航道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承担了沿江地区83%的煤炭、85%铁矿石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同时,长江大保护对长江航运中产生的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5月份,长江上最大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长江汇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正式投入运营。该服务区用“生态+互联网”在国内率先试点生活垃圾免费接收服务。

登上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的趸船,只见工作人员正在将不同生活垃圾转运至垃圾收集船,送到岸上统一处理。长江汇环保总监王康明告诉记者,该环保接收趸船最多可一次接收油污水800立方米、生活污水400立方米、船舶垃圾60立方米。“我们购置的厨余垃圾处理机可以将50公斤的各类湿垃圾处理为肥料,具备变废为宝的能力。”据悉,已有近5000艘船舶在此免费移交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湖北武汉市要求所有船只必须配备垃圾、生活污水和油污水处理装置才允许下水。据介绍,武汉市在港口布置了2000多个垃圾回收装置,专门用于接收船舶垃圾上岸,实现船舶污染物和港口污染物接收处置垃圾全覆盖。

记者在湖北宜昌市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发现,一艘艘货轮接上了岸上的电源。“以往我们在待闸时,船舶使用柴油发电维持运转,会造成很多污染。现在,综合服务区推行绿色能源服务,采用船电宝、岸电桩、T形箱等方式,为待闸船舶供电,基本没污染了。”待闸的“翔渝908”船船长李永胜说。

数据显示,宜昌市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每年可为三峡坝上待闸船舶供应电能680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883吨,一氧化碳排放约5.09吨,二氧化硫排放约13.43吨,氮氧化物排放约8.59吨。

沿江而上,记者欣喜地发现,使用清洁新能源的船只越来越多了。近年来,新建及改建LNG动力船195艘,内河纯电动力公务船、客船将陆续投入使用和运营。高污染高耗能船只淘汰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长江水系累计拆解、改造老旧运输船舶5万多艘,接近长江水系内河运输船舶总数的一半。长江干线货船吨位增长了近2倍,长江干线船舶的单位能耗则下降了20%。

“串珠成链”完善多式联运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无人机辅助监督、违章智能检测、江中的“隐形环岛”“水上电子警察”远程监控指挥……9月18日,记者在长江镇江段看到,昔日长江水急船多的“老虎口”六圩河口,在科技的助力下,这个长江“水上交通第一岗”2018年全年共保障1.85亿吨船载货物安全出港。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河段位于“一带一路”交汇处,以长江通航里程七分之一的长度承担了长江全线70%货运量。据介绍,深水航道建设以后,长江水深从过去的7米至10米增加到12.5米,可以容纳更多大型船舶通航。截至2018年底,该航道共节约水运物流成本约15.5亿元,节约71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42万吨。

在长江中游,长江“645”航道整治工程也正加快推进。届时,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水深将提升到6米,武汉至宜昌段航道水深将提升到4.5米。

据测算,航道水深每提高0.1米,2000吨级的货船就可多装载170吨左右货物。“长江中游航道寸水寸金。”唐冠军说,到2022年,将有效解决长江干线航道“两头深、中间浅”问题,形成一条串起湘、鄂、赣、皖四省的“水上快速路”。

随着长江黄金水道的“梗阻”逐步被打通,位于武汉阳逻港的国家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也将迎来发展黄金机遇期,去年陆续开辟了“上海—武汉—川渝”“上海—武汉—陕西、新疆”两条双向物流大通道,今年又成功开通了“沪—汉—蓉”外贸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长江新丝路物流公司现场运营负责人程巧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外贸线路“上海—德国”为例,集装箱铁水联运时间比纯海运节约24天,比公铁、铁公水联运运输成本分别下降6200元/标箱和1000元/标箱。

在重庆市果园港,去年吞吐量增长到近1600万吨,这在5年前才不过350万吨。果园港的公铁水联运网络,已覆盖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等地,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在这里互联互通。

在上海洋山港,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已成效初显。2018年,上海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200万标箱,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吞吐量过10亿吨的港口,进出长江的货物在这两个港口的占比达四分之一以上。

“随着重庆、湖北、江苏等地‘水公、水铁、水水’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完善,运输链、物流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唐冠军说,沿江各市“串珠成链”构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撑起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骨架。

如今,长江干线形成了三大航运中心、22个主要港口和26个水运开放口岸。长江水系14省市拥有内河货运船舶近12万艘,干线货船平均吨位1780吨,居世界先进水平。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赵昊天

33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航务管理部门通过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组织方式“四大抓手”,积极推进绿色长江航运体系建设,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

航道建设做生态加法,岸线整治做减法,打造人水和谐的“生态航道”。同时,长江沿线各省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更顺畅。

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腊林洲水域,岸边特制的“H”形水泥砖犬牙交错,碎石覆盖下的绿草葱葱郁郁。“现在大家茶余饭后都喜欢去江边散散步,看看江景,惬意得很。”家住腊林洲水域附近的居民王晓梅告诉记者,“曾经脏、乱,遍布码头、化工厂和小作坊的长江岸线,已变身生态亲水乐园”。

建设生态航道、重现岸线风光、探索多式联运、整治船舶污染……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一年多来长江航务管理部门通过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组织方式“四大抓手”,积极推进绿色长江航运体系建设,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

“生态航道”人水和谐

近日,在长江鄂州戴家洲江段,长江“645”航道整治工程正在铺设沉D形联锁软体排。它串联起几十块圆状混凝土块,通过工程牵引机沉入江底,就像给河床盖上一层“被子”。

“给江底沙洲盖上‘被子’,一方面可以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控制引导江水冲刷长江主航道下的淤泥,拓宽加深主航道。”该标段项目经理李赟告诉记者,该项工程生态投资高达4.55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2.17%,广泛应用了近20种兼具整治与生态功能的新结构、新材料,打造人水和谐的“生态航道”。

记者看到,把水“挤”进航道的同时,长江两岸的生态固滩工程也在实施中,以确保两岸湿地的恢复。“我们的岸上工程采取生态化钢丝网格、生态护坡砖等护岸结构,滩上工程则用生态固滩技术,重建了滩上植被,实现陆上植被和河岸景观较快恢复。”说起护坡采用的新型工艺,长江航道整治中心工程管理处二处副处长林红国十分自豪。

在水下,施工人员正探索建设“生态涵养实验区”,把呆板的水泥框架设计成“人工鱼礁”,这样既可以满足航道整治要求,又可以为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为鱼类产卵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生态涵养实验区”在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尚属首次。

放眼长江,无论是12.5米深水航道工程,还是长江口航道工程,都紧抓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修复不放松,“推进航道生态化,我们已从过去的航道建设重整治,转变为治理、守护、修复并举,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航道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全过程。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创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为建设‘交通强国’和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表示。

在航道建设做生态加法的同时,岸线整治做减法。长江干线2808公里的通航里程中,湖北占1061公里。由于历史原因,过去长江岸线码头众多,仅湖北就有大大小小码头2056个。在推进沿江岸线综合整治中,共拆除、关停和取缔散小码头1211个,占全省码头总量的59%。复绿、修复岸线806万平方米。

江苏南京市大刀阔斧整治码头岸线,“滨江不见江,亲水不近水”已成为过去。

自2002年起,南京启动对滨江区域动迁拆违,农户重新安置,工厂实现搬迁。经过10多年的整治建设,昔日的港口陆续搬迁至龙潭新生圩,主城沿江建成长达58公里的慢行绿道,整条风光带贯通河西新城、江心洲、鼓楼、下关直至浦口,每一段都别具一格。

江边绿道慢跑、水上栈道观鱼、闲看落日余晖……从重庆沿长江而下,两岸新的绿色画卷正徐徐铺开。

“生态+互联网”守护航道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承担了沿江地区83%的煤炭、85%铁矿石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同时,长江大保护对长江航运中产生的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5月份,长江上最大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长江汇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正式投入运营。该服务区用“生态+互联网”在国内率先试点生活垃圾免费接收服务。

登上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的趸船,只见工作人员正在将不同生活垃圾转运至垃圾收集船,送到岸上统一处理。长江汇环保总监王康明告诉记者,该环保接收趸船最多可一次接收油污水800立方米、生活污水400立方米、船舶垃圾60立方米。“我们购置的厨余垃圾处理机可以将50公斤的各类湿垃圾处理为肥料,具备变废为宝的能力。”据悉,已有近5000艘船舶在此免费移交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湖北武汉市要求所有船只必须配备垃圾、生活污水和油污水处理装置才允许下水。据介绍,武汉市在港口布置了2000多个垃圾回收装置,专门用于接收船舶垃圾上岸,实现船舶污染物和港口污染物接收处置垃圾全覆盖。

记者在湖北宜昌市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发现,一艘艘货轮接上了岸上的电源。“以往我们在待闸时,船舶使用柴油发电维持运转,会造成很多污染。现在,综合服务区推行绿色能源服务,采用船电宝、岸电桩、T形箱等方式,为待闸船舶供电,基本没污染了。”待闸的“翔渝908”船船长李永胜说。

数据显示,宜昌市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每年可为三峡坝上待闸船舶供应电能680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883吨,一氧化碳排放约5.09吨,二氧化硫排放约13.43吨,氮氧化物排放约8.59吨。

沿江而上,记者欣喜地发现,使用清洁新能源的船只越来越多了。近年来,新建及改建LNG动力船195艘,内河纯电动力公务船、客船将陆续投入使用和运营。高污染高耗能船只淘汰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长江水系累计拆解、改造老旧运输船舶5万多艘,接近长江水系内河运输船舶总数的一半。长江干线货船吨位增长了近2倍,长江干线船舶的单位能耗则下降了20%。

“串珠成链”完善多式联运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无人机辅助监督、违章智能检测、江中的“隐形环岛”“水上电子警察”远程监控指挥……9月18日,记者在长江镇江段看到,昔日长江水急船多的“老虎口”六圩河口,在科技的助力下,这个长江“水上交通第一岗”2018年全年共保障1.85亿吨船载货物安全出港。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河段位于“一带一路”交汇处,以长江通航里程七分之一的长度承担了长江全线70%货运量。据介绍,深水航道建设以后,长江水深从过去的7米至10米增加到12.5米,可以容纳更多大型船舶通航。截至2018年底,该航道共节约水运物流成本约15.5亿元,节约71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42万吨。

在长江中游,长江“645”航道整治工程也正加快推进。届时,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水深将提升到6米,武汉至宜昌段航道水深将提升到4.5米。

据测算,航道水深每提高0.1米,2000吨级的货船就可多装载170吨左右货物。“长江中游航道寸水寸金。”唐冠军说,到2022年,将有效解决长江干线航道“两头深、中间浅”问题,形成一条串起湘、鄂、赣、皖四省的“水上快速路”。

随着长江黄金水道的“梗阻”逐步被打通,位于武汉阳逻港的国家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也将迎来发展黄金机遇期,去年陆续开辟了“上海—武汉—川渝”“上海—武汉—陕西、新疆”两条双向物流大通道,今年又成功开通了“沪—汉—蓉”外贸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长江新丝路物流公司现场运营负责人程巧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外贸线路“上海—德国”为例,集装箱铁水联运时间比纯海运节约24天,比公铁、铁公水联运运输成本分别下降6200元/标箱和1000元/标箱。

在重庆市果园港,去年吞吐量增长到近1600万吨,这在5年前才不过350万吨。果园港的公铁水联运网络,已覆盖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等地,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在这里互联互通。

在上海洋山港,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已成效初显。2018年,上海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200万标箱,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吞吐量过10亿吨的港口,进出长江的货物在这两个港口的占比达四分之一以上。

“随着重庆、湖北、江苏等地‘水公、水铁、水水’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完善,运输链、物流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唐冠军说,沿江各市“串珠成链”构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撑起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骨架。

如今,长江干线形成了三大航运中心、22个主要港口和26个水运开放口岸。长江水系14省市拥有内河货运船舶近12万艘,干线货船平均吨位1780吨,居世界先进水平。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赵昊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