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激活“造血”功能,援疆扶贫“拔穷根”

2019-10-20 15:10

今日镇江讯   这两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76团养牛场牛儿陆续进场。邻近的77团养牛场运营恰好整一年。它们的建成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市对口援建的团场标准化养牛场的扶贫项目逐步发挥效益,惠及团场困难群众,亦成为镇江援疆扶贫、精准发力的生动缩影。

自第三批援疆工作开展以来,镇江前指始终把脱贫攻坚放在援疆工作突出位置,协调前后方一切力量,坚持靶心不散、成色不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激活“造血”功能,助力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77团标准化养牛场牛群户外晒着太阳

项目引领,增收脱贫有底气

午后暖阳,从牛圈里吃完草以后,77团标准化养牛场,一群西门塔尔牛和褐牛慢慢悠悠,在一边空地停下来半卧半躺,惬意地晒着太阳。作为我市对口援建的5个团场标准化养牛场之一,77团标准化养牛场建成投入使用整整一年。

养牛场建成后如何达成扶贫脱贫目的?负责运营的创锦牧业公司总经理汪保告诉记者,养牛场土地由团场能人大户组成合作社流转过来,再由创锦牧业公司打理运营。困难职工除获得土地租金分红,还可以在养牛场打工。公司还高价收购农牧民田里的麦草,为贫困职工脱贫开辟了新路。

77团标准化养牛场牛圈

77团10连哈萨克族职工别克吐尔森·阿比西以往单纯种地年收入也就万元左右。如今靠土地租金和分红,加之养牛场打工,年收入跃升到4万元以上,家里彻底告别了贫困面貌,“家门口就能上班,相信我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标准化养牛场的渐入佳境,呼应着项目扶贫的蹄实步稳。此前,两期投入2200万元,在72团红军团3连民族连实施5500亩盐碱地“光伏滴灌+土壤改良+订单农业”示范项目,着力探索在环境恶劣地区精准扶贫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

72团“光伏滴灌+土壤改良+订单农业”示范项目

自新一轮援疆以来,镇江前指充分发挥援疆项目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作用,连续三年安排民生领域资金占援疆资金总额均在90 %以上,其中2018年19个基层团场实现援疆项目全覆盖。积极响应兵团向南发展战略,镇江前指在代管的南疆36团投入900万元援疆资金,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帮助团场拳头产品——若羌红枣打开销路,助力职工群众稳定增收,更有获得感。

东轩光电公司外景图

产业发力,安居乐业有奔头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进疆后,镇江前指着力在长效稳定脱贫上下功夫,投入2000万元建成兵团分区就业培训中心,帮助师市职工群众增加就业技能。

在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东轩光电公司维吾尔族职工沙拉依丁告诉记者,以往自己只能打零工,工作很不稳定。进入公司后,包吃包住,学习技能逐渐成为成熟的技术工,收入也增加了50%,每月达到3000多元。“想在这里踏踏实实地干下去,感谢镇江,感谢援疆企业,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生活更有奔头了。”公司董事长罗树峰介绍,该公司像沙拉依丁这样的少数民族员工占到90%。“产业发展,安居乐业,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落实扶贫帮困,我们援疆企业责无旁贷。”

东轩光电车间,沙拉依丁现场机械操作

力促产业扶贫更精准,镇江前指充分运用好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指挥棒,对镇江产业援疆企业和其他落户师市企业吸纳师市本地劳动力尤其是困难职工就业的,给予一定就业补贴。沙枣花涂料、富邦机械环保器材等一批援疆企业目前已吸纳就业人数上百人,助力其长效稳定脱贫。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近三年来,产业援疆团队大力引进一批实体产业项目,有力带动了当地900多人就业。随着一个个产业援疆项目的落地,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建成投运,许许多多贫困农牧民穿上整齐的工装,告别了千百年的农牧生活,成为现代产业工人,有效增加家庭收入,改变了当地困难群众的生活面貌。

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课堂内

教育助力,扶贫“扶智”有希望

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核心动力。我市在对口支援中,把教育援疆作为促进社会公平与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积极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提升当地教学质量,为脱贫攻坚提供教育保障。

去年,作为镇江援疆史上最大的“交钥匙”工程,总投资2.46亿元的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迎来新生报到。当年9月,省委书记娄勤俭率江苏党政代表团来伊犁考察对口援疆工作。面对软硬件堪称一流的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他动情地说:“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教育办好了,孩子就有希望了,家庭就有奔头了,教育也就受人尊重了。”在场,他号召全省援疆人员向镇江多多学习。

今年8月,注入援疆资金4600万元,镇江对口援建的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如期迎来开学季。几乎同步,经过筹建期间镇江幼儿专家的悉心指导,可克达拉市幼儿园正式开园。至此,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高中教育,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领衔,镇江“组团式”教育援疆为新城可克达拉构建完备的一站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使得当地学生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持续推动镇江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师市落地生根。

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书法课

秉持扶贫先“扶智”,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镇江前指持续加强对师市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并先后安排34.8万元援疆资金,重点资助58名师市在内地高校就读的贫困学生,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一系列数字见证教育援疆的精准精细精心。在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镇江前指设立30万元“王华助学金”并发放首批助学金两万元,资助20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同时积极联系后方单位和爱心人士累计捐赠55.6万元,资助434名师市困难学生,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镇江与受援地携手并进,把援疆扶贫任务放在心里、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精准发力激活当地脱贫“造血”功能,致力让团场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共享发展的成果,共同感受镇江人民的关心和温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并肩前行。(镇江报业援疆记者 陈志奎)

编辑:何冰

55

今日镇江讯   这两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76团养牛场牛儿陆续进场。邻近的77团养牛场运营恰好整一年。它们的建成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市对口援建的团场标准化养牛场的扶贫项目逐步发挥效益,惠及团场困难群众,亦成为镇江援疆扶贫、精准发力的生动缩影。

自第三批援疆工作开展以来,镇江前指始终把脱贫攻坚放在援疆工作突出位置,协调前后方一切力量,坚持靶心不散、成色不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激活“造血”功能,助力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77团标准化养牛场牛群户外晒着太阳

项目引领,增收脱贫有底气

午后暖阳,从牛圈里吃完草以后,77团标准化养牛场,一群西门塔尔牛和褐牛慢慢悠悠,在一边空地停下来半卧半躺,惬意地晒着太阳。作为我市对口援建的5个团场标准化养牛场之一,77团标准化养牛场建成投入使用整整一年。

养牛场建成后如何达成扶贫脱贫目的?负责运营的创锦牧业公司总经理汪保告诉记者,养牛场土地由团场能人大户组成合作社流转过来,再由创锦牧业公司打理运营。困难职工除获得土地租金分红,还可以在养牛场打工。公司还高价收购农牧民田里的麦草,为贫困职工脱贫开辟了新路。

77团标准化养牛场牛圈

77团10连哈萨克族职工别克吐尔森·阿比西以往单纯种地年收入也就万元左右。如今靠土地租金和分红,加之养牛场打工,年收入跃升到4万元以上,家里彻底告别了贫困面貌,“家门口就能上班,相信我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标准化养牛场的渐入佳境,呼应着项目扶贫的蹄实步稳。此前,两期投入2200万元,在72团红军团3连民族连实施5500亩盐碱地“光伏滴灌+土壤改良+订单农业”示范项目,着力探索在环境恶劣地区精准扶贫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

72团“光伏滴灌+土壤改良+订单农业”示范项目

自新一轮援疆以来,镇江前指充分发挥援疆项目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作用,连续三年安排民生领域资金占援疆资金总额均在90 %以上,其中2018年19个基层团场实现援疆项目全覆盖。积极响应兵团向南发展战略,镇江前指在代管的南疆36团投入900万元援疆资金,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帮助团场拳头产品——若羌红枣打开销路,助力职工群众稳定增收,更有获得感。

东轩光电公司外景图

产业发力,安居乐业有奔头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进疆后,镇江前指着力在长效稳定脱贫上下功夫,投入2000万元建成兵团分区就业培训中心,帮助师市职工群众增加就业技能。

在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东轩光电公司维吾尔族职工沙拉依丁告诉记者,以往自己只能打零工,工作很不稳定。进入公司后,包吃包住,学习技能逐渐成为成熟的技术工,收入也增加了50%,每月达到3000多元。“想在这里踏踏实实地干下去,感谢镇江,感谢援疆企业,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生活更有奔头了。”公司董事长罗树峰介绍,该公司像沙拉依丁这样的少数民族员工占到90%。“产业发展,安居乐业,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落实扶贫帮困,我们援疆企业责无旁贷。”

东轩光电车间,沙拉依丁现场机械操作

力促产业扶贫更精准,镇江前指充分运用好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指挥棒,对镇江产业援疆企业和其他落户师市企业吸纳师市本地劳动力尤其是困难职工就业的,给予一定就业补贴。沙枣花涂料、富邦机械环保器材等一批援疆企业目前已吸纳就业人数上百人,助力其长效稳定脱贫。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近三年来,产业援疆团队大力引进一批实体产业项目,有力带动了当地900多人就业。随着一个个产业援疆项目的落地,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建成投运,许许多多贫困农牧民穿上整齐的工装,告别了千百年的农牧生活,成为现代产业工人,有效增加家庭收入,改变了当地困难群众的生活面貌。

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课堂内

教育助力,扶贫“扶智”有希望

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核心动力。我市在对口支援中,把教育援疆作为促进社会公平与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积极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提升当地教学质量,为脱贫攻坚提供教育保障。

去年,作为镇江援疆史上最大的“交钥匙”工程,总投资2.46亿元的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迎来新生报到。当年9月,省委书记娄勤俭率江苏党政代表团来伊犁考察对口援疆工作。面对软硬件堪称一流的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他动情地说:“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教育办好了,孩子就有希望了,家庭就有奔头了,教育也就受人尊重了。”在场,他号召全省援疆人员向镇江多多学习。

今年8月,注入援疆资金4600万元,镇江对口援建的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如期迎来开学季。几乎同步,经过筹建期间镇江幼儿专家的悉心指导,可克达拉市幼儿园正式开园。至此,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高中教育,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领衔,镇江“组团式”教育援疆为新城可克达拉构建完备的一站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使得当地学生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持续推动镇江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师市落地生根。

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书法课

秉持扶贫先“扶智”,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镇江前指持续加强对师市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并先后安排34.8万元援疆资金,重点资助58名师市在内地高校就读的贫困学生,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一系列数字见证教育援疆的精准精细精心。在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镇江前指设立30万元“王华助学金”并发放首批助学金两万元,资助20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同时积极联系后方单位和爱心人士累计捐赠55.6万元,资助434名师市困难学生,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镇江与受援地携手并进,把援疆扶贫任务放在心里、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精准发力激活当地脱贫“造血”功能,致力让团场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共享发展的成果,共同感受镇江人民的关心和温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并肩前行。(镇江报业援疆记者 陈志奎)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