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王呈 石小刚 摄
日前,50多岁的市民朱女士打开手机中的江苏省镇江中国旅行社“真旅客”公众号,无锡拈花湾小镇游、黄山温泉度假游、飞马城……众多旅游路线跃然可见。然而当时光向前回拨到40多年前,对于朱女士来说,旅游还是一件无法想象的奢侈之事。
1978年,我市成立了镇江中国旅行社,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镇江历史上第一家旅行社。它的成立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据镇江中旅老员工回忆,1978年镇江正式对外开放,外国人及华侨、港澳台同胞纷纷来到镇江,除了正常的对外交流活动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客人希望来国内旅游,为了回应这种需求,我市成立了镇江中国旅行社。
虽说是成立了旅行社,但当时它与外办的接待科其实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在当时员工的工作证上清晰地标注着“单位:外事办公室;职别:旅行社后勤”。当时没有旅行团的概念,一般称为考察团或是访问团;工作人员接待这些考察团或是访问团称为上任务,而导游也不称为导游而是陪同人员。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镇江中国旅行社只接待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1979年,我市成立了第一家澳资宾馆——金山宾馆,这是镇江第一家涉外宾馆。交通便捷,拥有较强对外接待能力的镇江,成为华东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城。为了服务华侨及港澳台同胞,镇江中国旅行社当时有配备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广东话、闽南话、潮州话等翻译。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计划经济年代,镇江中国旅行社在国内旅游行业中颇有影响力,可以排到全国第7位。但即使是这样,镇江中国旅行社一年的接待量也只有几千人,年利润区区十几万元。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也深刻影响着旅游行业。1983年8月4日,镇江中旅从原来外办接待科划出,终于成为一家独立核算管理的旅游事业性质单位。企业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1980年中后期,镇江中旅不再“等米下锅”,而是主动走出去找市场找客源,并开始承接零散游客及国内游客,提供住宿、交通、餐饮、导游等服务。旅行社发展打破了体制禁锢,1985年镇江成立了中国青年旅行社镇江支社,1990年底镇江市有二类旅行社4家,翻译导游85人,国际旅游定点饭店1家,客房规模142间,旅游系统干部职工人数700余人。
与许多“老企业”一样,镇江中旅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也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一方面国外入境游的客人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国内游市场还没有起色,企业发展一度低迷落没。90年代初,镇江中旅曾在企业内提出国内游年利润力争1万元的目标,而当时中旅上下竟无一人敢挑此重任。
市场的挑战也倒逼着企业的转型,从19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镇江中旅开始不断引进国内旅游业人才,将市场重点由入境游市场转向国内游市场。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游市场也蓬勃发展,战略成功转移为镇江中旅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至2005年,镇江中旅的年营收入达到3000万元。镇江旅行社也由最初的1家呈现出燎原之势,全市有旅行社59家。
大浪淘尽始得金,进入新世纪以来,镇江中旅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10年,全年营收首次超1亿元,2018年,全年营收近2亿元。而最令人欣喜的是2016年,镇江中旅再次挺进了全省旅游行业的前列,在江苏2000多家旅行社中,镇江中旅排名第18位。
“近年来,镇江中旅深耕自驾游、定制游、互联网+旅游等市场,创新产品,推出了“一带一路”等线路,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镇江中旅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强大,人民富裕了,旅游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镇江中旅副董事长周金民说。与此相印证的是中旅的营收结构,据统计,目前,中旅的营收中入境游每年只有一千人次左右,但出境游却能占比50%-60%。
国内活跃的旅游市场,也带动着整个产业的兴旺和发达。截至目前,镇江已有旅行社120家,旅游星级饭店29家,江苏省精品休闲度假饭店6家,A级景区35家,高级导游15名。(全媒体记者 司马珂 通讯员 张仁君)
■短评
旅游之变折射国强民富
司马珂
从“足不出户”到旅游观光,再到如今走出国门,休闲度假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的旅游生活的形成,以及旅游理念、旅游半径的转变,见证的是人们生活的改变。这种改变的脉络,在镇江中旅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清晰的烙印。
20世纪70年代旅游的客源市场主体都是外国人,中国人去旅游那是“奢侈品”。正如业内人士所说,那时即使有钱,受制于一些其他条件都未必能成行,可以说当时大家还没有旅游的概念。
人民生活日益富足,让国人的旅游观念也在悄然改变,从集体出游到出境游,再到如今的自由行、私人定制游的出现,这是度假休闲成为生活常态之后市场细分的结果。这也意味着,旅游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过去窘迫地为生存温饱而劳作,到今日工作、生活、休闲生活方式的出现,旅游的变化,折射出的是人们消费能力的变化和百姓的富足。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