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御桥港 石小刚 摄
镇江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也是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听取低碳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汇报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近年来,镇江步履坚定走低碳路线,海绵城市、绿色建筑、低碳出行等建设成为重要实践平台;低碳生活,成为民众的自觉,渗透城市的每个角落。
集“光、储、充”一体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群投入使用 张斌 摄
去年的国际低碳(镇江)大会上,低碳发展“镇江指数”连续第三年发布。这个以“镇江”命名的低碳发展指数,背后是镇江锐意改革创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创造出的低碳发展镇江经验。发布指数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称,“镇江指数”提供了开展城市低碳发展评价的标尺,并且正在创造国际低碳通用语言,致力扩大低碳发展的中国影响力。
此次发布的低碳发展“镇江指数”,由低碳发展理念、低碳发展水平、低碳发展进展、低碳发展管理等4大类和峰值目标、低碳规划、单位GDP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单位能源碳排放、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等16个指标构成。在发布“镇江指数”的同时,徐华清也对镇江低碳发展作出了初步诊断结果,希望镇江低碳城市建设还需从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大气质量等方面重点推进。
自2012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低碳理念普及、模式路径创新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据了解,镇江的低碳发展经验,被业内专家提炼而成三个字:
“新”——镇江在国内低碳领域敢为人先,创造了多项第一,确定了具有先进性的2020年峰值目标,在全国首创了“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打造了国际低碳大会,探索从市场需求侧入手引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全”——镇江的低碳转型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涵盖了城市管理、规划布局、低碳技术、目标机制、低碳产业、森林碳汇、低碳建筑、低碳能源、低碳交通、能力建设等方方面面,开展的低碳发展“九大行动”是值得在其他城市复制推广的低碳发展经验。
“成”——“十二五”期间镇江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积下降29.1%,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3.78%。镇江在城市低碳发展、环境协同治理、低碳技术发展、落后产能淘汰等各方面的显著成效可以成为向全国推广的样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国别主任何佩德先生高度评价镇江的低碳建设,他说,全球的经济发展已经使得数十亿的人脱贫,同时也让环境和资源的发展变得非常严峻,所以低碳发展是越来越重要的。对所有全球的人来说,都要有可持续的发展,这对经济上和经济社会环境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也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当习近平总书记去纽约的时候,国家发改委也提到了镇江,作为一个例子来探讨低碳发展的可能性。
在镇江低碳展示馆,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镇江的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平台(简称“碳平台”)。记者看到,48家年碳排放2.5万吨以上二氧化碳当量的重点企业被纳入监测,其中33家实现了物联网在线监测。而之前参观的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的数据赫然在目。当时,据鹤林水泥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盛新军称,该系统实时监测鹤林水泥的排放状况,具有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数据核算、数据汇总、数据展现及报告生成等功能,每5秒钟进行一次数据传送。“这样相关部门就可以实时监控这些企业的排放情况,对企业来说,系统也为他们提供了了解自己碳排放的机会,可以此为依据,对企业发展及时做出调整。”陪同参观的镇江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而随着近几年市政府的大力推进和在市民中的广泛宣传,低碳、绿色已经如同一种基因,深深植入到镇江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到这个城市的每一处肌理中。
在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走进阶梯教室、体育馆、教室,只见每一间屋子地面上,都有圆孔形小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采用地下水循环系统,保证室内能冬暖夏凉。”这样的地源热泵设备,相较空调,减少了碳排放。
漫步在镇江街头,随处可见一辆辆公共自行车擦身而过,不仅如此,全市大力推进公交出行,15公里以内车票5角钱,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市民广泛参与“变废为宝”活动……在镇江,低碳生活是全民生活方式,更是消费方式。
一湖九河整治后,水体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 王镇荣 摄
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全省唯一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生态市,镇江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级低碳交通试点示范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这些闪亮的荣誉背后浸润着镇江“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实践成效和成功,也展现了现代城市生态发展的广阔前景。 (全媒体记者 陈声秦)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