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作为一直在各个领域先行先试、锐意改革的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勇立发展最前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奋力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8月30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这是江苏省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件大事。江苏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也开启了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全国发展探路的新航程。
能级提升:“大进大出”到“优进优出”
“外贸大省”的荣耀,几乎伴随了江苏改革开放的全部历程。开发“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让江苏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释放。
改革开放之初,江苏年对外贸易4.3亿美元,到2018年,已跃升至6700多亿美元。经过持续扩大开放,江苏贸易伙伴从不足30个国家(地区)到超过230个,2000年以来进出口规模一直位居全国第二。
与“制造大省”相契合,江苏出口提档升级轨迹清晰。从贴牌加工到设计生产再到自创品牌,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到新兴产业,从商品到服务,江苏出口不仅“个头”长得快,“体魄”也日益强健,2018年,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比66.1%和38%。新兴出口市场迅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占全国的11.8%。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新兴服务出口占比超过60%。廉价、低端、代工,不再是江苏出口的标签。
近年来,保税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异军突起,为江苏省外贸提升能级加油添力。从上世纪90年代给外贸企业做黄页网站起步,到成为领先全国的互联网跨境贸易专业平台,总部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中国制造网,见证并推动了江苏外贸这一变迁。凭借互联网优势,公司为全国中小供应商开辟新的出口渠道,拥有注册供采会员1380万,其中苏企约占10%,去年网上采购成交额超过622亿美元。近几年,通过设立海外仓,既缩短出口产品抵达国外消费者的时间,也帮助出口企业改变无渠道、无品牌、无服务的被动局面。
适应新时代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江苏加快步伐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助力制造业升级换代,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之需。
去年7月,位于常熟的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公司研制的φ14.93m超大直径泥水平衡复合式盾构机走出国门,用于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公司海外部经理张天举说,这台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装备,整合了德国、日本进口的轴承、电机、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一举打破海外超大直径盾构机市场由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
去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江苏省以领先全国的采购金额,再度令世界关注。
路径变革:“引进来”到“双向投资”
9月7日,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迎来首批入驻企业,美国赛仕、英国晴空医疗、日本欧姆龙等纷纷签约。这一成果落地,牵头建设创新园的阿斯利康功不可没,公司负责人表示,阿斯利康是地区总部,就应发挥更多作用,不仅集聚公司要素,还要组织海外更多创新力量落户江苏。
1981年,江苏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江海木业有限公司”落户无锡。历经波澜壮阔的4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江苏省累计使用外资4500多亿美元,2003年以来有14年保持全国第一。2018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达到255.9亿美元,是1985年的2132.5倍。
引资金、引项目、引技术,对于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江苏而言,是补短板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的关键指标。
从1992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江苏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外资来源地不断拓展,投资领域越来越广。
重规模,更重质量。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为江苏外资重要集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10亿美元,现代服务业实际外资占四成以上。江苏省累计认定25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包括地区总部153家,功能性机构105家。
如今,江苏四分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超过六成的对外贸易额、超过七成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三成以上的就业岗位,都来自外资。
“引进来”,打开了江苏经济接轨国际的“一扇窗”;“走出去”则成为对外开放的又一选择。截至2018年底,江苏省累计对外投资近700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额占比超过50%。
无论“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依靠开放载体层次和竞争力提升,江苏对外开放的领先很大程度得益于开放平台的领先。昆山自费兴办开发区,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都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158家各级各类开发区,吸纳了近90%的外资,创造了江苏省55%的经济总量。从促进产业集聚到创新功能转型发展,再到南北共建、境外建设经贸合作区,江苏的开发区能量正加速外溢。
在埃塞俄比亚,昆山经开区的名字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阿瓦萨工业园,是埃塞俄比亚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园区,由埃政府主导投资、中国公司承建,借鉴昆山经开区经验进行管理。昆山经开区先后为阿瓦萨工业园培训136名管理人员。工业园已集聚一批服装及相关企业,建成后可提供6万个就业机会,年创汇10亿美元。在另一个城市德累达瓦,埃方政府开辟的一座工业新区里,从昆山经开区走出去的江苏宏鑫路桥集团投资建设昆山产业园,目前建设进展顺利。
制度创新:“服务窗口”到“一网通办”
开放,让江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风生水起;改革,则不断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8月30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泾爱康综合门诊部在苏州吴江区盛泽行政服务局申领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这是长三角地区首张镇级中心异地办理证照。提交材料第二天,这个门诊部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像这样的“一网通办”,吴江区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实现了区镇全覆盖,可通办51个事项,其中涉及企业的30项,涉及个人的21项。
作为重塑市场、社会和政府三者应有地位、更好发挥三者作用的关键举措,江苏省“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在各项改革中备受关注,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苏省就提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江苏形象”,推动投资领域简政放权,率先在全国制定实施省级地方法规《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办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重大项目提供“直通车”服务。
简政放权越来越彻底、“不见面审批”改革品牌美誉度与日俱增、“3050”改革持续深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强化……“放管服”改革让无数在江苏的企业有了更多“获得感”。
探索开展省市县三级权力清单标准化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权力清单制度,梳理确定江苏省基本目录清单10大类1.15万项。2013年以来,江苏累计取消行政权力事项789项,下放273项、委托市县行使126项。
开展“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试点,“不见面审批”成为江苏省普遍的制度安排。建成覆盖65个省级部门、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的江苏省政务服务“一张网”。省市县三级可网上办理事项12.9万项,占比96.7%。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4省市14个城市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办理。到今年底,至少26个城市可实现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应用电子证照实现办事材料免交、异地发证。
2017年,以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江苏通过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集成优化等手段,重构办事流程,做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权证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50个工作日内完成。
改革激发动力,改革释放活力。截至8月底,江苏省市场已有主体993.53万,年底有望突破1000万。
改革开放,持续释放江苏活力,让得风气之先的江苏持续站在发展的潮头。
来源:交汇点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