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鹏 何旭
上海产业疏解外迁的重点领域
上海产业疏解并不是丢掉,包含“淘汰”“转移”“协同发展”等多重概念,也并不是所有核心功能都要强化,部分核心功能的非核心环节在未来也需要疏解或弱化。可以从产业链角度、价值链角度、空间布局角度、服务范围角度分析。
——产业链角度。产业升级滞后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一般性制造业。《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8年版)》中涉及的电力、化工、电子、钢铁、有色、建材、医药、机械、轻工、纺织、印刷、船舶、电信等15行业,共541项内容。
——价值链角度。功能环节对城市发展目标不起主导或决定性作用、可与核心功能分离的,核心功能里的非核心环节。包括:贸易功能中的区域性批发市场,航运功能中的航空运输、港口物流运输等环节,金融功能中的后台服务环节。
——空间布局角度。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可以从主城区退出的功能。包括:部分一般性制造业功能;部分专业技术服务功能;部分科技创新功能;部分总部经济功能。
——服务范围角度。服务范围远远超过上海市域的,服务对象多是上海以外的地区人口的部分服务功能。包括:部分为周边地区服务的医疗教育产业,包括合作医疗、中低端应用型教育等。
从长远看,上海将按照全球城市“创新”和“对外连通性”的特征和要求,进一步疏解以下产业和功能:一是按照“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要求,引导制造业中除核心制造环节外的其他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逐步外移;二是引导不具有国际连通性特征的一般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外移,如各种后台服务等;三是将部分对区位和人才要求不高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逐步外移;四是将部分市场化养老产业外移,引导上海市民异地养老。
上海产业疏解外迁的范围层次
上海产业疏解外迁不是一哄而出,而是根据都市圈的地域空间和辐射范围,由内而外梯级疏解,构建了产业疏解外迁四大层次。
1.上海的郊区新市镇:承接主城区退出功能。包括部分一般性制造业功能、专业技术服务功能、科技创新功能以及总部经济功能。比如专业技术服务方面,在嘉定、松江等地区建立专业的汽车检测基地,在金山或临港地区建立高端装备检测基地。比如总部经济方面,生产性企业总部的生产功能和金融总部的后台服务功能向青浦、松江和金山等郊区的总部经济园区转移。
2.上海大都市圈7城:承接核心功能中非核心功能环节。包括区域性批发市场、航空运输、港口物流运输等环节,将重点向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城市转移。比如航空运输,在上海周边地区寻找分担上海航空运输压力的地方建立上海第三机场,目前苏州、南通两地在全力争取。比如港口物流,将逐步转移到宁波、舟山等地,部分区域性仓储物流基地加快外迁。
3.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承接产业升级滞后的一般性制造业。明确到2020年,以《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8年版)》为指导,以淘汰和限制的方式疏解一般性制造功能。其中不少企业发展水平较高,但由于与上海城市定位不符,不得不疏解外迁,反过来对长三角其他城市来说,是一次招商引资和产业转型的重要“窗口期”“机遇期”。
4.长三角区域以外城市:承接剩余的“三高”一般性制造业。剩余的“三高”产业将进一步向西部疏解进而向“一带一路”等地区转移。
上海产业疏解的承接方式
近年来,不仅仅是临近上海周边,其他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都将对接上海作为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开展各类招商活动,竞争日趋激烈,态势十分逼人。主要有3种形式:
1.产业对接。南通海门市专门出台《海门对接服务上海“55580”行动计划(2017-2020年)》。嘉兴港区出台了接轨上海工作实施方案,围绕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保税物流的强链补链等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扬州市每年开展对接上海产业转移双月招商活动。湖州举办南浔中小微企业(上海)招商推介会,24个小微企业园在沪集中亮相,精准对接上海产业转移。
2.科创合作。南通市与上海市科技委签订《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跨江创新联合体、创新创业引领示范区。绍兴市与上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签订共建绍兴分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升级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是安徽唯一物联网新兴产业集聚园区。湖州市启动上海师大创新设计中心,依托湖州产业优势,提升“政产学研商金”合作体系的运行效率与实效性。
3.园区共建。南通已与上海共建了7个合作园区,累计落户亿元项目近100个,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规划面积5.24平方公里,瞄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集聚,总投资400亿元。上海与江苏共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确立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健康食品3大主导产业,除此之外,盐城还与上海共建了16个各类园区,多层次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宣城与松江共建松江宣城产业园,通过入驻科研团队等方式,转移人工智能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对我市的启示和建议
苏南板块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历史上就是紧密连结的共同体。上世纪90年代的乡镇经济,上海输出技术与人才,在“星期六工程师”们的指导下,苏南乡镇经济迅速发展壮大。21世纪初的民营经济,上海受城市要素的制约,许多上海民营企业向周边城市转移,苏南城市承接产业转移浪潮,迅速发展壮大。
当前进入资本经济时代,上海资本要素加快转移,协同发展和差异化互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过去苏南的发展得益于上海的支撑,未来只有始终与上海在一起,才能明晰发展方向和战略突破口。实现招商引资更大发展,最大的机遇在上海,最大的突破在上海。我们建议:
1.加强对接、编制规划。目前,国家层面正在加快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上海正会同苏浙两地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将在交通一体化、市政基础设施统筹等方面深化合作。建议市发改委牵头,抓紧同上海市特别是辖区发改委的沟通对接,编制产业协作规划,推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针对性承接上海相关产业疏解外迁。
2.驻点招商、精准承接。建议由商务局牵头,结合上海疏解产业类型和我市七大主题招商,围绕核心功能中非核心功能环节,加快制定“招商地图”,加强与上海电气等产业集团对接,梳理一批重点招商项目,精心准备在上海举办产业对接招商会。开展点对点招商,上门对接、上门服务,特别重大的项目要成立项目专班,盯紧看牢、主动服务,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和质量。
3.共建园区、做大载体。目前,包括吴淞工业区(精品钢和造船)、桃浦工业区(生产性服务业)等园区都面临着转型和退出,将向长三角区域疏解。建议由市商务局牵头,借鉴上海与南通开展“飞地经济”合作的经验,按照“区区联动、品牌合作”的思路,建立省级开发区与上海重点园区的紧密合作机制,搭建“区中园、园中园”等接轨载体平台,推动产业能级有效提升。
4.技术合作、加快转化。建议由市工信局、科技局牵头,组织相关企业与上海交大等高校院所对接合作,争取联合部分平台在镇江设立创新服务中心,转化一批成熟的产业研发技术和专利。探索离地注册孵化模式,与上海高校院所、园区企业合作建设离地众创空间,就地吸引上海科技人才、创投基金和尖端项目进驻,并给予专项政策支持,待企业发育长大后再导入镇江落户。
(作者单位: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