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荣
近年来,句容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次和综合收入连续3年增幅达15%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发展效益同步提升。
但是深度对标苏南先进发达地区,与人民群众对美好文旅生活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不足:一是文旅融合形式多、内容少。句容南道北佛,宗教文化丰富,一个县级城市同时拥有2个宗教文化圣地,在我省甚至全国都是少见的,同时,茅山是南京都市圈红色文化高地,但是,融合不是简简单单把“文化菜”夹入“旅游饭”中,空乏无物,这样,往往培育出“鸡肋”品牌;二是文旅融合样式老、新意少。创意是文旅融合的“红娘”,但是,门票经济大行其道,创新创意缺乏动力,融合创意偏少,老把式多,更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作品,多是机械复制,同质化竞争,发展后劲不足;三是文旅融合起步早、层次低。全市文化旅游机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但长期以来,文化和旅游系统优秀人才不愿进来,专业人才留不住,文旅复合型人才少,年轻干部少,职能融合受制于“人”,职能融合层次还有待拓展提升。
政策引导、科学规划,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科学做好顶层设计。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在产业准入、生态保护、功能布局、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推动茅山(春城)乡村旅游区、茅山湖康体养生旅游区、天王戴庄有机文化旅游区、白兔乡村旅游区、边城运动度假区等文旅集聚区错位发展。持续优化“两山一湖”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各板块文旅设施均衡配置、特色打造、有机衔接,进一步提升文旅生产要素集中度。加强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水利交通、环境保护等各类空间性规划的有机衔接,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优化提升城乡景观化,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全域化。
二是强化文旅产业联动机制。凝聚各方建设合力,统筹协调水利、财政、交通、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物力、人力,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攻坚工程,从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挖掘、线路开发等方面大力推进,同时,充分考虑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做到合理、适度开发,实现旅游发展、文化保护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完善A级景区、旅游区(点)公共服务配套,破解秦淮、佛教、道教、葛洪、东乡等“潜藏文化密码”,使之融入“五山一水四分田”,使之形象具体、可视可感,坚持“一镇一特色”和“一村一品牌”战略部署。大力打造文旅街区、风情小镇、水美乡村,使各镇各村既有各自特色,又能相互衔接起来,形成多要素聚焦,多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水平,切实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动恒大文旅城、康缘中华养生谷、茅山温泉谷等文旅项目建设,依托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A级景区、工业旅游区(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成熟的旅游线路,点、线、面协同推进,大力发展花园、菜园、果园、茶园、田园、家园等融合载体,挖掘旅游产业致富潜力,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打造一条环长三角经济带生态文旅经济圈,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的全景产业链。
四是配齐配强文旅队伍。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人才是关键,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协同,努力筑好年轻干部“蓄水池”,着力引进理念新、会创意、懂管理的专业型、复合型文旅人才。
五是推进“句容福道”建设。充分借鉴和吸收苏南其他县市先进经验,结合乡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丰富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句容福道文化,发挥好“福道”纽带作用,将全市旅游区(点)、A级景区、特色景点等串联起来,串点成线,由线及面,推动文旅融合“点线面”均衡发展,有序推动游憩设施建设,构建形态多样的自助游休憩驿站、生态景观体系等,打造带有句容标志的福道品牌。
创新驱动、创意增值,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
要在“真”上下功夫。依托真山真水、文化遗址、革命遗迹等,积极开发文旅产品,承办体育赛事,打造文体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文旅创意,用真心、真情、真周到留住游客,释放独特文旅魅力,展现特有人文关怀。
要在“异”上下功夫。文旅融合既要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又要符合游客“求异”心理,旅游产品开发要有各自鲜明的主题,防止“千城一面”“千景一面”,不断加强文旅产品内涵提升、功能优化、结构深化。
要在“深”上下功夫。从小处着眼,从“深”处着手,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革命事迹等为小切口,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增强旅游体验的科技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新时代句容故事。
要在“值”上下功夫。注重文化“包装”、艺术加工、品质保障,增加丁庄葡萄、白兔草莓等农副产品的“文化味”,增强康养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特色餐饮等旅游产品的文创属性,出台奖励扶持办法,提高社会各方参与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和开发制作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培育一批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群。
多维营销、深耕市场,开启全域旅游精准营销新模式
建立立体宣传推介机制。旅游“三分造景,七分造势”,坚持做大做强草莓节、葡萄节、茶香文化节等有影响力的推介活动,开通文体活动、重大赛事的旅游推介通道,加强与中央、省市重要媒体以及携程、驴妈妈等知名OTA合作,形成线上、线下专业化、品牌化、一体化营销体系。把旅游招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明确招商任务,强化激励措施,加强招商针对性,变“招商”为“选商”。同时,奔赴全国大中城市,办好客场推介活动,建立部门协作、政企合作、行业合作、区域合作的宣传推广机制,形成多领域、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宣传推介模式。
增强营销科技含金量。运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借助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现句容山水魅力、特色物产等,根据不同客源地、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群体的游客偏好,精准投放广告信息,精细开发和培育市场,让“葛洪故里,秦淮源头,福地句容”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
延伸文旅产业链。坚持市场化、品牌化,立足句容风土人情,加强休闲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农事旅游等产品开发力度,引进开拓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文旅项目,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做好“有中生新”,另一方面,紧扣文旅消费新热点,做好“无中生有”,推出更多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文旅产品,推动文旅产业向中高端集聚。
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布局合理、形象鲜明的旅游标示系统,与城市主要出入口、客运枢纽中心相衔接,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出入口,树立全市旅游导览图。发挥好重点文旅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恒大文旅城、康缘中华养生谷建设等重点文旅项目推进力度,鼓励在交通枢纽中心、景区、旅游区、民宿、酒店等游客集聚地,适度安排文旅互动体验、文创产品展售等。
(作者单位:句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