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走过一切空间,遍历所有,我们还能记得是从哪里出发。家乡,是一个人闯荡的底气,也是成长的舒适区。
“你好,我叫镇江,你呢?很高兴认识你!”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城市都不认识,那该是多么遗憾,对不起,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小时候总觉得,镇江会一直在这里,它就像是一个故事,无论多少人传唱,它都会在这里等我,等一个偷懒的读者,终于在一个明媚的午后,走街串巷想认真读它。
可是,它终究没有等我,它以自己喜欢的姿态不断发展,然后站在我的面前满脸微笑:你好,我叫镇江,你呢?
你好,我叫迟到的读者。
作为家乡,镇江从未缺席我的成长,我也希望给它的成长一个暖暖的见证。
我家住在市中心,一抬脚一出门就能进入那时候的“繁华”。那时候,大市口的地标是国际饭店,偶尔的奢侈是29楼的旋转餐厅,最喜欢到新华书店的二楼挑选故事磁带,绿皮火车睡一夜就能到北京。
现在的镇江在更新,在升级,在用不断的发展给老镇江一幅新画面,给故乡人一个新面孔,给外来客一张新名片。大市口的地标日渐丰富,苏宁广场,八佰伴的入驻让商业城一座大楼发展成现代商圈,29层的餐厅也不再是镇江的高度,越来越多的镇江人住进了云端里;曾经在新华书店席地而坐读书的我们如今正舒舒服服坐在漫书城的窗边,看镇江这座城市在霓虹里融进无限的可能;随着高铁站的迅速发展绿皮车也成了一种怀旧文化。
镇江,似乎一直在融进无限的可能。它的精气神,在时间里,在人物里,在故事里。发展的速度,成长的脚步,从未覆盖掉它作为“故乡”的意义。
发展是镇江的前脚掌,历史是镇江的后脚跟,前脚掌跑得快是镇江速度,后脚跟踩得实是镇江底蕴,镇江的发展速度有一种让人踏实又温暖的分寸感,它用足够的包容迎接南来北往的文化,也有足够的底气接受发展速度带来的变化,更有足够的能力保护着自己的过去和记忆中的老镇江。它从未丢掉它的历史,这意味着,它从未忘记它的故乡人。
在外学习了7年,我回到镇江,从事着一份因努力而获得并努力坚持着的工作,服务着自己的“老乡”,创造着家乡的未来,每天在熟悉的地方醒来,认真喜欢着这座城市的一切,将创造、解读、再创造重复到圆满,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心心念念想回来?
因为这里有我与过去同频共振的底气,也是我和它同步成长的舒适区,因为这里有呆不腻的舒舒服服,有我的初心和坚持,因为喜欢这里,而且越来越喜欢。
感恩过往,命中注定皆是美好;以梦为马,吾心安处便是自由。写下这篇文章的今天,虽称不上为家乡的发展史做足了功课,倒也不算敷衍了这场约会。
“你好,镇江,我叫迟到的读者。”
“你好,我的小伙伴,欢迎回家。”(朱颖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