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精神障碍女子流落镇江 救助人员为她回家千里寻亲

2019-09-07 18:10

今日镇江讯  “你看看我是谁,小妹,你还记得不记得我啦?”6日下午5点12分,在安徽蒙城县救助站内,余新华见到自己走失3年的小妹余宏华,激动地拉住了她的手。一同前来的亲人们围聚在余宏华身边,让这个走失在千里之外的精神障碍患者再次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看着这令人感动的一幕,驱车4个半小时将余宏华从镇江送来安徽的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满心感慨。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救助站党支部书记李正云说:“能把她健康安全的送回来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我们的责任就尽到了。”

救助站工作人员送余宏华回家

寻找归家线索屡受挫折

精神障碍患者记错自己姓名

今年7月5日,一名女性沿着辛丰镇338省道一路直行,口中念念有词“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路人发现异常后报警,最后该女子被送到了市救助站。因其疑似精神障碍,根据救助机构操作规程,市救助站将其送至市精神卫生中心九病区进行检查及治疗。自救助之日起,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一直在竭力为她寻找归家线索,但屡受挫折。

在市精神卫生中心,这名女子自称“张小丽”,年纪62岁,但无法说出具体家庭住址及其他信息。市救助站内的工作人员通过辨认口音,初步推测救助对象的家庭住址范围在镇江周边地区。此后,市救助站主要精力放在进行查找联系“年龄约为58-65岁,且住址在镇江周边地区的女性”。通过公安部门联系,市救助站采取了包括人脸比对、信息系统比对等多种手段,并积极与周边救助站联系,却一直未有符合对象,寻亲事宜一度陷入僵局。

直到8月该女子来“例假”,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这才开始怀疑她之前所述的年龄信息。接着,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加强了与其言语交流,引导她歪歪斜斜写出了“张小丽、蚌埠”这几个字。市救助站也迅速根据这些信息扩大寻亲范围,并将救助对象的音、视频材料发给其口音疑似地(徐州、宿迁、阜阳、蚌埠、菏泽、枣庄等地)救助站,得到了阜阳救助站对于口音的确认。

经过多方联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找到了救助对象早年在阜阳精神病医院的医治记录,辗转联系到救助对象的哥哥。通过反复谨慎地核实双方信息后,工作人员终于确认受助对象真正的身份信息,促成了此次“回归”之旅。

跨两省奔千里真情护送

市救助站送其回家过中秋

“她是2016年6月26日离家出走的,3年多来一直了无音讯。她是一个病人,走失后我们非常担心,不停在找她。”前来接亲的家属告诉记者,余宏华早年受情感问题影响,精神受到刺激后,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症。如今,看到余宏华被专车平安送回,所有亲属都十分感动。

余宏华

接到镇江这边提供的消息后,余家人对照片进行了对比,虽然多年的流浪生活让她瘦了不少,可大家还是一眼就认出亲人。在蒙城县救助站内,看到余宏华身上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药,余家人都十分感动,再三感谢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对自家小妹的照顾。大哥余新华说:“太感谢了,3年了,今年的中秋节我们终于可以全家团圆了。”

李正云表示,此次余宏华的寻亲历程有些艰辛,前期遇到了许多挫折,好在最后结果圆满,“对于所有救助对象,我们救助站就希望他们能尽快回家,和家人团聚,得到更多的温暖。”

记者了解到,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我市民政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余宏华只是众多被救助的人员之一。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以人脸识别、指纹、DNA采样等科技手段为依托,以深化寻亲、让爱回家为使命担当,不断加大寻亲力度,强化寻亲队伍建设,仅今年1-8月救助567人次,其中成功帮助走失、残障等人员回家102人次。  (全媒体记者 王露 通讯员 潘学文 陈波)

编辑:陈路

37

今日镇江讯  “你看看我是谁,小妹,你还记得不记得我啦?”6日下午5点12分,在安徽蒙城县救助站内,余新华见到自己走失3年的小妹余宏华,激动地拉住了她的手。一同前来的亲人们围聚在余宏华身边,让这个走失在千里之外的精神障碍患者再次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看着这令人感动的一幕,驱车4个半小时将余宏华从镇江送来安徽的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满心感慨。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救助站党支部书记李正云说:“能把她健康安全的送回来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我们的责任就尽到了。”

救助站工作人员送余宏华回家

寻找归家线索屡受挫折

精神障碍患者记错自己姓名

今年7月5日,一名女性沿着辛丰镇338省道一路直行,口中念念有词“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路人发现异常后报警,最后该女子被送到了市救助站。因其疑似精神障碍,根据救助机构操作规程,市救助站将其送至市精神卫生中心九病区进行检查及治疗。自救助之日起,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一直在竭力为她寻找归家线索,但屡受挫折。

在市精神卫生中心,这名女子自称“张小丽”,年纪62岁,但无法说出具体家庭住址及其他信息。市救助站内的工作人员通过辨认口音,初步推测救助对象的家庭住址范围在镇江周边地区。此后,市救助站主要精力放在进行查找联系“年龄约为58-65岁,且住址在镇江周边地区的女性”。通过公安部门联系,市救助站采取了包括人脸比对、信息系统比对等多种手段,并积极与周边救助站联系,却一直未有符合对象,寻亲事宜一度陷入僵局。

直到8月该女子来“例假”,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这才开始怀疑她之前所述的年龄信息。接着,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加强了与其言语交流,引导她歪歪斜斜写出了“张小丽、蚌埠”这几个字。市救助站也迅速根据这些信息扩大寻亲范围,并将救助对象的音、视频材料发给其口音疑似地(徐州、宿迁、阜阳、蚌埠、菏泽、枣庄等地)救助站,得到了阜阳救助站对于口音的确认。

经过多方联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找到了救助对象早年在阜阳精神病医院的医治记录,辗转联系到救助对象的哥哥。通过反复谨慎地核实双方信息后,工作人员终于确认受助对象真正的身份信息,促成了此次“回归”之旅。

跨两省奔千里真情护送

市救助站送其回家过中秋

“她是2016年6月26日离家出走的,3年多来一直了无音讯。她是一个病人,走失后我们非常担心,不停在找她。”前来接亲的家属告诉记者,余宏华早年受情感问题影响,精神受到刺激后,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症。如今,看到余宏华被专车平安送回,所有亲属都十分感动。

余宏华

接到镇江这边提供的消息后,余家人对照片进行了对比,虽然多年的流浪生活让她瘦了不少,可大家还是一眼就认出亲人。在蒙城县救助站内,看到余宏华身上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药,余家人都十分感动,再三感谢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对自家小妹的照顾。大哥余新华说:“太感谢了,3年了,今年的中秋节我们终于可以全家团圆了。”

李正云表示,此次余宏华的寻亲历程有些艰辛,前期遇到了许多挫折,好在最后结果圆满,“对于所有救助对象,我们救助站就希望他们能尽快回家,和家人团聚,得到更多的温暖。”

记者了解到,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我市民政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余宏华只是众多被救助的人员之一。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以人脸识别、指纹、DNA采样等科技手段为依托,以深化寻亲、让爱回家为使命担当,不断加大寻亲力度,强化寻亲队伍建设,仅今年1-8月救助567人次,其中成功帮助走失、残障等人员回家102人次。  (全媒体记者 王露 通讯员 潘学文 陈波)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