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近日,市区虹桥港湿地公园东侧出让地块已开始桩基施工,开发商坦陈,虹桥港原来又脏又臭,现在变成开发地块的后花园。无独有偶,孟家湾湿地公园去年8月竣工后,不仅旁边的帝宝花园笑了,西北角地块也已成功出让,开发商称如今水清景美的孟家湖,是其投资的参考依据之一。
“我市从2017年开始,对这两个水体进行了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拓宽清淤、截污除臭,全面提升水环境。”市给排水管理处行业监管科科长曹德圣感慨,从整治效果看,污水治理确实对改善水环境,提升百姓的居住环境、生活品质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全国首份面源污染控制规划
在镇江污水治理进程中,2013年8月市政府颁布实施全国第一份面源污染控制规划——《镇江市面源污染控制规划》,无疑是个里程碑事件。规划针对城市面源污染的特殊性,分析镇江水环境现状,提出采取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减少径流、截流调蓄、生态治理、强化管理等手段,全面实施城市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为镇江建设山水花园城市、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曹德圣介绍,城市面源污染,是指降雨过程中,雨水及其形成的地表径流冲刷降尘、油污、重金属等城市地面污染物,使雨水受到第一次污染,然后通过沉积有污水、底泥等污染物的雨水管网,形成二次污染,两次污染叠加,造成受纳水体水质污染。
2010年我市启动“一湖九河”水环境整治,但令管理部门头疼的是,每逢暴雨,依然有大量污水会排入金山湖等水体,金山湖解放路排口更出现“污龙”,被百姓诟病。为此,我市与同济大学合作,在国内率先对整个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进行研究,通过对9场降雨不同分布地点、不同降雨时段取样化验分析发现,雨水径流污染对河道污染的占比达60%-70%。
当时国内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治理还处于探索阶段,镇江住建部门把思考和搜索目光扩大到世界范围,借鉴美国西雅图的低影响开发(LID)雨洪管理理念,2011年率先开展城市面源污染治理规划编制。在省住建厅主持召开的评审会上,由来自北京、上海等地8位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经严格评审认为,《规划》技术路线正确,目标明确,设施布局总体合理,对全省乃至全国开展城市面源污染治理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
全国首批海绵试点建设城市
就在我市按规划启动沿金山湖3.8平方公里区域示范引领项目时, 2014年底,住建、水利、财政三部委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其提出达成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涵养水资源的多重目标,采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路线,与我市所做消除城市面源污染和内涝防治工作高度吻合。经积极申报,2015年4月镇江被批准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
3年试点期间,镇江先行先试,砥砺前行,编制完成内容更完善、系统性更强的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在29.28平方公里试点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73个,总投资达88亿元。通江河道的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告别瞬时暴雨“看海”的尴尬……今年4月,镇江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现场考核,并以较高排名获得财政部额外奖补1.2亿元。
多管齐下建成山水花园城市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污水治理的重头戏,2016年镇江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打响。市住建局263办公室卞玉国介绍,在完成上报7条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上,去年我市全面开展新增13条黑臭水体整治,截至目前基本完成12条,剩余丹徒跃进河将于11月底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基本形成“长制久清”的机制。
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保护金山湖,有效削减进入金山湖和长江的污染物,总投资6亿元的沿金山湖CS0污染控制工程正紧锣密鼓建设。
同时,我市围绕打好碧水保卫战,高质量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力争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
市住建部门还以省市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和4个国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建设为两大抓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人们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在前3年完成572个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再完成174个规划发展村庄和居民点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方良龙 李溟 孟宪威)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