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市民上街购物消费,如果再掏出皮夹子,细数一沓沓现金,或是选择刷哪张银行卡,向商家支付款额——那么,对不起,您实在“OUT”了!
大约也就在近两三年里,“无现金”走进我们的生活。
移动支付在消费生活中普及
大多数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出门购物消费,无论是购买“重量级别”的大件耐用商品,如空调、冰箱、彩电、电脑等,还是小到不起眼的日用消费品,如牙刷、肥皂、毛巾等,甚至各种移动缴费项目……只需要一部能接上网络的智能手机,即可全部可以搞定。他们不用再到收银点或面对面履行交易手续,任何消费功能隔空、实时,即刻办得妥妥;下一步就是由快递小哥负责将货物送到家门口,直接在小区分发点、云柜中取货就是了。
即便是购买每天必吃的各类主副食品,尤其是蔬菜、水果、水产等新鲜货,以及到现场才能办妥的生活服务和维修项目,掌握移动支付功能的市民,也不用现场从兜中掏出厚实的皮夹子,只要手执一机在商户提供的支付宝或微信二微码上,轻松地扫一扫,在“滴”的一声中,又准又快又安全完成数字交易,同时也免去了收票找零的麻烦。
而上述的这些无现金交易的过程,市民只要将手机与银行卡绑定就行了,在卡中存入足够的钱之后,上街“潇洒走一回”的愿望就能实现!
也就在这几年,记者也加入了数量庞大的移动支付群体。平时尤爱去的一处无现金交易的地方,就是江滨新村。
江滨新村,主城区面积最大、人口密度高、网格化管理十分规范的一个大型平民社区。这个居民区,热闹繁华、充满市井味和烟火气,不但让人感受到充盈的人气,而且聚集生活所需的点点滴滴。这儿,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常所需,走上一遭便“一网打尽”,满载而归,并且都可以实现无现金购物。
在为社区配建的江滨农贸市场,如今,无论是蔬菜区、瓜果区,还是水产区、禽类区、肉品区,每个摊位都可以扫码支付。上个周末,记者在这个市场逛了一大圈,花了32元买了一斤多的竹节虾,10多元一条的鲈鱼,半斤剖好的20元的鳝丝,以及2斤4元的冬瓜……记者笔笔扫码付款,用支付宝支付过程中,还多次各获得一角钱左右的“花呗”红包!
蔬菜区的王师傅说,菜市场很少有不装“它们”(指二维码)的摊主,只有极少数年纪大的自产自销农民,他们搞不懂这个,仍使用麻烦的过手现金收付方式。“从交易支付情况来看,60岁是一个分界线,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顾客,他们多选择现金支付方式;而此年龄以下的年轻人,就很少现钱付款,他们更习惯于扫码支付。”
紧连着江滨农贸市场,社区向东有一条约一公里长的“创业一条街”,街面不宽但十分热闹,此街上有做小吃的、卖烧饼的,修鞋卖席的,以及茶叶铺子、熟菜店、薰鱼作坊……不一而足。这条商业街,几乎囊括了所有家用小商品和各项生活服务。在移动支付“大行其道”的金融服务环境下,这条街亦自发构建成为“无现金交易一条街”。
靠街西端头有一处卖烧饼的铺子,每天下午2点起,烤饼师傅将一屉又一屉又酥又香又脆的黄桥烧饼和六角铮铮的京江脐,用黑色长方形的铁托盘端上台面,供应定时而来的居民顾客。店铺搭建的棚子支架上悬有一根线,挂着蓝色的支付宝二维码和绿色的微信二微码,由顾客扫它支付钱款。掌柜王师傅说,他在3年前开店时,就向支付宝公司和微信团队申请了二维码,“做生意要靠这个呀,顾客需要也方便,所以我配用了这两张‘财神’小牌牌。”
“3年之前刚配它们‘上岗’时,一天中十之三四的顾客用它们付款;近两三年,手机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使用率大幅度提高,十之七八的顾客扫码支款。如果说我一天的营业额可以达到5000元的话,那么,其中有3000元靠它们收款。”王师傅还戏言道,“我的双手现在不沾‘铜钱味’啦!”
无现金交易更需金融安全保障
“叮咚,XX元已经到账!”
为了保证每笔收款及时、准确到账,很多小额交易的商铺或摊位如今都装配一只蓝牙音箱,实时语音提示为店主及时知晓支付情况。但我发现有的没有安装蓝牙音箱的商户,在顾客扫码支付后,商家因为不知道是否付款,甚至追到门口一定要求顾客将手机上的交易记录找出来给他们过目,这才放心。
无论是大型耐用消费品,还是小额商品,在都可以扫码支付的金融生态环境之下,人们对数字化交易更加提出了确保万无一失的“金融安全”的底线要求。
20多岁的小王师傅在象山大道开了一家水果超市,他说,现在多数顾客不带现金外出消费购物,他在手机上向微信团队和支付宝公司申请了二维码,官方几天之后给他寄来小牌牌。“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有极少数顾客有意逃款,当你正忙于做他人生意顾不上核检他的款是否到账时,他假装先扫码、然后说已付款,实际上我没有收到款。因为是数字化交易,每天盘点营业额,我还查不出逃了多少笔多少钱!”小王师傅还说,“当然这其中,也有因为顾客操作手机不熟练,而引起支付失败的情况发生。”
无现金支付,虽然给城市经济和居民消费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无可比拟的高效便捷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但大数据运营和信息化技术支持的无现金交易,也会有“百密一疏”的可能性。
5月19日4时许,记者在解放北路一家医疗器材店,为老人买了一根医用拐杖,通过支付宝支付了66元;奇怪的是,支付仅几分钟之后,我手机又收到一条标注“消费退货收入”的短信。我立刻骑车到绑定银行的自助机上查询,交易记录显示表明这笔款还在我的卡上。我又返回该店向营业员补交了现金,她在收款电脑上查到,当时这笔移动支付是“成功”的。我问她这是什么原因、能否查个明白。她表示,银联公司每个月出对一次账,到时候才能知道。之后,我又多次向该店询问此事,前几天一位王姓工作人员告诉我,从总部查实到,本店当时没有收到扫码支付的这笔钱。
在数字化消费生活中,也有因为客户自己不慎操作造成的。黄先生有一次扫码租骑体验共享单车的运动项目,由于第一次扫码租车,他的支付宝APP在手机屏上不停跳出“是否同意该条款”的界面,黄先生不假思索地一概打了“勾”。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没有认真细致逐页阅读条款,在半年时间中,他连续每月被扣款18元费用。直到上个月,他“偶然”发现了这个问题,终止了此项代扣。
手机移动支付创造了一个过去无法想象的“无现金社会”。它在便利消费、激发需求、活跃市场的同时,强力推进了金融信息化程度的高度发达,促进了现代经济向着更高水平转型升级、加速繁荣发展。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无现金社会,已然让城市生活,变得更便捷、更美好。(全媒体记者 干光磊)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