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做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供给侧改革”

2019-07-13 09:57

◎顾洪涛

内容提要 城市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伴随着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根据统计,我市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0.8%。与此同时,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也在进行着深刻转型,政府与居民的关系由原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演变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与需求者的关系,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应运而生。

基层治理面临三大难题

尽管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很快,成就也很突出。但如果从城市化的具体内容看,城市化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如在经济结构、产业形态、人口集聚等方面,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治理能力、居民心理等方面来看,城市化水平则相对滞后。

一是“城市居民”的心理尚未真正形成。很多村民是“洗脚进城”,成为城市居民。但是,其心理、心态还没有真正适应城市生活,仍然保留着许多原来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城市化之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比较稳定,属于熟人文明,相应的治理机制,也是基于熟人文明的特点和规律,人治的成分较多,如老村书记在社会治理中有很大的地位,原居民有事仍然习惯找“老书记”,尽管有的已经不居住在该社区。但是,当前的城市化使得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转变为陌生人的关系,或者说是法理社会关系。社会治理更多需要依靠制度和规则,即法治成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核心。

二是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与能力不足。基层干部是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基层各项事务的组织者、参加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街道、社区的事务有时非常繁杂,这对于基层干部处理事情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号召力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同时,随着辖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公共服务范围的扩大,对干部的经济、管理等业务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三是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弱化。辖区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需要相应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如医疗、教育、交通、环境等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因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变化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出新的需求,很多过去可以由家庭帮助解决的问题,都逐步显化为社会问题,并对社会治理产生压力和风险,如独居老人的照看护理,安置房、保障房小区物业管理难题等等。服务场地建设、办公和服务管理设施等与新形势下城市化发展不相适应。很多居委会处于超负荷、超能力运行当中,也制约了服务管理的效果。

突出党建引领 做好多方协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的过程,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过程,更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

1.进一步理顺思路,完善社会治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党工委领导、办事处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一是推进社会治理多元化。在发挥好基层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社会成员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让居民的问题由居民自己解决。二是推进社会治理法制化。法治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最优模式,能够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要进一步运用法治思维构建责任界定明晰、管理过程公开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把社会治理难题转化为执法司法问题加以解决。三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将辖区所有单位进行有机整合,完善基层辖区各企事业单位之间、街道各职能部门之间、社区之间合作治理机制,多方位搭建合作平台,将社会治理做精做细,达到资源配置共享共用,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

2.进一步做优服务,始终保持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凝聚居民、助推发展、提高效益。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全科+全能”社工,严格规范“双全”社工考聘,健全“双全”社工“评星定级”,落实“双全”社工“三岗十八级”待遇,充分调动社工队伍的干事创业积极性。深化网格党建。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搭建网格党群服务平台,建立一级网格长常态化走访服务群众制度。依托建成的高标准党建服务中心和网格化智能管理平台,把综治、民政、安监、城管等具体工作落实到网格,以“定格、定责、定任务”的形式推进网格化治理工作。突出典型带动效应,对党建优秀服务品牌进行全面推广。打造特色党建。要真正围绕当地群众的需求设计调查问卷,精心设计群众欢迎的党建方式,凝聚群众的智慧,收获群众的参与,真正打造接地气的特色党建品牌。

3.进一步精准施策,切实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对人民诉求的精准满足和服务人民的责任落实,即以人民为圆心,以多元治理方式和精准服务为半径,画出政府-社会共享共治的同心圆。推进惠民项目建设。加快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以及相邻社区服务设施之间的共享程度,精简居民服务流程。统筹做好各类菜市场的建设,对辖区其他传统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牢牢守住居民的“菜篮子”。做好文化品牌。针对辖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联合市区文化、体育等部门,积极举办居民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文体活动,营造团结向上、健康进取的良好文化生活氛围。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依托基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深化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通过购买服务、公益项目招投标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服务治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果。

(作者系京口区象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30

◎顾洪涛

内容提要 城市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伴随着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根据统计,我市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0.8%。与此同时,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也在进行着深刻转型,政府与居民的关系由原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演变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与需求者的关系,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应运而生。

基层治理面临三大难题

尽管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很快,成就也很突出。但如果从城市化的具体内容看,城市化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如在经济结构、产业形态、人口集聚等方面,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治理能力、居民心理等方面来看,城市化水平则相对滞后。

一是“城市居民”的心理尚未真正形成。很多村民是“洗脚进城”,成为城市居民。但是,其心理、心态还没有真正适应城市生活,仍然保留着许多原来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城市化之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比较稳定,属于熟人文明,相应的治理机制,也是基于熟人文明的特点和规律,人治的成分较多,如老村书记在社会治理中有很大的地位,原居民有事仍然习惯找“老书记”,尽管有的已经不居住在该社区。但是,当前的城市化使得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转变为陌生人的关系,或者说是法理社会关系。社会治理更多需要依靠制度和规则,即法治成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核心。

二是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与能力不足。基层干部是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基层各项事务的组织者、参加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街道、社区的事务有时非常繁杂,这对于基层干部处理事情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号召力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同时,随着辖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公共服务范围的扩大,对干部的经济、管理等业务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三是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弱化。辖区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需要相应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如医疗、教育、交通、环境等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因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变化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出新的需求,很多过去可以由家庭帮助解决的问题,都逐步显化为社会问题,并对社会治理产生压力和风险,如独居老人的照看护理,安置房、保障房小区物业管理难题等等。服务场地建设、办公和服务管理设施等与新形势下城市化发展不相适应。很多居委会处于超负荷、超能力运行当中,也制约了服务管理的效果。

突出党建引领 做好多方协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的过程,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过程,更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

1.进一步理顺思路,完善社会治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党工委领导、办事处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一是推进社会治理多元化。在发挥好基层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社会成员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让居民的问题由居民自己解决。二是推进社会治理法制化。法治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最优模式,能够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要进一步运用法治思维构建责任界定明晰、管理过程公开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把社会治理难题转化为执法司法问题加以解决。三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将辖区所有单位进行有机整合,完善基层辖区各企事业单位之间、街道各职能部门之间、社区之间合作治理机制,多方位搭建合作平台,将社会治理做精做细,达到资源配置共享共用,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

2.进一步做优服务,始终保持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凝聚居民、助推发展、提高效益。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全科+全能”社工,严格规范“双全”社工考聘,健全“双全”社工“评星定级”,落实“双全”社工“三岗十八级”待遇,充分调动社工队伍的干事创业积极性。深化网格党建。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搭建网格党群服务平台,建立一级网格长常态化走访服务群众制度。依托建成的高标准党建服务中心和网格化智能管理平台,把综治、民政、安监、城管等具体工作落实到网格,以“定格、定责、定任务”的形式推进网格化治理工作。突出典型带动效应,对党建优秀服务品牌进行全面推广。打造特色党建。要真正围绕当地群众的需求设计调查问卷,精心设计群众欢迎的党建方式,凝聚群众的智慧,收获群众的参与,真正打造接地气的特色党建品牌。

3.进一步精准施策,切实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对人民诉求的精准满足和服务人民的责任落实,即以人民为圆心,以多元治理方式和精准服务为半径,画出政府-社会共享共治的同心圆。推进惠民项目建设。加快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以及相邻社区服务设施之间的共享程度,精简居民服务流程。统筹做好各类菜市场的建设,对辖区其他传统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牢牢守住居民的“菜篮子”。做好文化品牌。针对辖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联合市区文化、体育等部门,积极举办居民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文体活动,营造团结向上、健康进取的良好文化生活氛围。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依托基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深化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通过购买服务、公益项目招投标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服务治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果。

(作者系京口区象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