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京口区从去年(2017年)10月份起,在全市率先谋划、探索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社区治理和服务居民的质效得到了较大提升,为全市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探出了新路、积累了经验……”2018年3月22日,《镇江日报》对京口率先构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作了重点报道。2019年月2月11日,本报再次关注了京口社工体系建设成效,“该区社工体系建设形成‘六有六化’工作路径,申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在3000多个案例中已入选600强,中组部城市基层党建调研组认为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刚刚揭晓的复评结果显示,京口案例又进入266强。
社工,社区工作者的简称,是联结党和广大居民的连心桥,他们的工作琐碎又辛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京口社工体系建设探索、创新成绩如何?社工和居民最有发言权。
“如果我女儿还在的话,应该和你一样大了。谢谢你们,我回家了,我有了新家了。”近日,健康路街道气象里社区失独老人夏一平拉着社区党委书记金茜的手,望着在他家帮他做饭的一帮社区工作者,流着眼泪动情地说。“以后我们就是你女儿。”金茜也激动地流了泪。
去年,夏一平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引起器官衰竭,每周要去医院做三次血液透析。在社区和医院的劝说下,他住进了养老院。但这不能让老夏安心,他想回家。
金茜从养老院看望老夏后回到社区,和社区党员商量。他们决定组建社工党员先锋队进门照顾失独老人。这是党员们的自发作为,意味着他们将承担更多的事情和更大的压力。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在京口区,社工们都乐于自加压力,为居民更好地服务。
以前社工工资不高,也没有激励机制,服务百姓的效能高低,全靠个人自觉,社工职业存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选聘不规范、能力不适应”等“七个不”的问题。居民们也在期盼更加高效、更加温暖的服务。
基层有期待,党建就有回应。2018年初,市委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在京口区试点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京口区委殷敏书记告诉记者:“京口区委制定‘1+6’系列文件,让职业体系立起来;建立‘3岗18级’薪酬体系,让社工职业香起来;实施‘全科+全能’培养模式,让社工队伍强起来;形成‘六有六化’工作格局,让社区治理优起来,用心打造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京口样本’”。
据介绍,京口一方面是将社工的“一险一金”全部提高到“五险一金”,给大家最齐全的保障;另一方面将之前的工作经历纳入工龄,一下子提高了老社工的工资起点。
春天来了。对于金茜这样长期扎根基层的社工而言,干事创业一下子有了十足的底气。金茜说:“我2007年到社区工作,那时候工资才550元一个月,然后每年每人普涨100元。我现在是社区正职岗位的11级,每月除去‘五险一金’,拿到手的钱比以前多很多,还给我们交了公积金!”
系统化的薪酬体系,加上规范化的职业素养,就有了“全科+全能”的“双全”社工。京口区民政局局长谢根龙告诉记者:“京口实施‘双全’社工‘1+X’素质培养模式以来,共培养出‘双全’社工346名、助理社工师和社会工作师228人,占比均居全市首位、全省前茅。每个‘双全’社工都能熟练操作所有为民办事流程,社区服务大厅只需要保留两名‘双全’社工,就能办理居民日常事务,75%的社工精力被解放出来,‘全科+全能’让社工队伍强了起来!”
如今,社工职业成了香饽饽。据介绍,京口在网上发布《镇江市京口区集中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公告》后,两天内共有160人报名街道社工,有南京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毕业生,还有研究生,报名比例达18:1。
记者了解到,京口区二年来的社工职业体系建设,始终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让社区治理优起来上,截至目前已解决社区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1430余件;2018年全区上访总量同比下降52%;66个社区(村)获全国和省级荣誉94次(个),京口区还获得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等一系列殊荣。
■短评
让社区工作“末梢”强起来
林兰
今年4月,省委书记娄勤俭在镇江调研时,对京口区社工职业体系建设表示肯定,要求通过改革创新,让社区工作者更有生活保障、更有社会荣誉、更有工作激情,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居民,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的“窗口”和“桥梁”;社区工作者,奋战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京口区社工职业体系建设,就是要让城市基层党建的“根须”活起来,让社区工作“末梢”强起来,用百姓的笑容和点赞,汇集百姓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精神力量。让社工的光荣和梦想在新时代精彩绽放,让社区的治理和服务在新时代更有质感,让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变成真实模样。(梅永生 丁毅 林兰)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