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
举起右手 郑重宣誓
坚定的信仰 坚毅的面庞
铿锵誓言 铭刻在心
矢志不渝 奋斗终身
程开甲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就是国家强起来,
国防强起来。”
他立志于“科学救国”
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他是我国唯一一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军人最高荣誉“八一勋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集于一身的人
他也是一名光荣的
中国共产党员
他是“中国核司令” 程开甲
程开甲(新华社)
1960年 已在学术研究上
建树颇丰的程开甲
接到命令加入
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中
自此
扎根西部荒野中20余载
隐姓埋名 无怨无悔
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
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
首次竖井试验等
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
程开甲在打字机上撰写论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他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时光
献给了茫茫戈壁
却也铸牢了国防盾牌
挺直了民族脊梁
不再惧怕西方列强的嚣张气焰
赵亚夫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句容茅山
一片田野风光如画
村民安居小康
在这里,你经常会看到
一位白发老者行走于田间
用双手摘起一颗草莓
仔细观察其长势
或者有时候
他会坐下来与莓农们
分享种植心得
谈笑间,和蔼可亲
左一为赵亚夫(交汇点新闻)
他是赵亚夫
一颗牵挂“三农”的心
一辈子没离开过农村
55年扎根茅山革命老区
先后推广农业新品种
新技术250多万亩
给16万农民带来
200多亿元直接收益
留学回来时
他用节省下来的外汇
换回13箱农业书籍和
20颗宝贵的原种草莓苗
此后,赵亚夫无偿对农民
培训技术、提供种苗服务
当在时 带出一大批万元户
身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
赵亚夫扎根农村
与农民在田间摸爬
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他用行动践守了对党的承诺,
生动诠释了
“共产党员”的深刻意义
江承年
“要说困难,谁不困难?
这个时候国家也困难,
要多体谅组织的难处。”
在海安有一位老人
今年虽已有90高龄
但仍旧精神矍铄
当他坐在路边
和其他老人家交谈时
你丝毫感觉不出他的特别之处
左二为江承年(交汇点新闻)
但“老党员、当过兵”
是他身上最醒目的标签
他爱讲战争故事
提起这些战斗往事时
情绪激昂、热血沸腾
(交汇点新闻)
江承年
16岁从军
在泰兴、姜堰、如皋、海安等地的
大小100多次解放战役中英勇战斗
荣获个人一等功4次、
二等功4次、
三等功3次
淮海纪念章、渡江纪念章、
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慰问章,
被南京军区(第0000558号奖令)批准授予解放奖章、
还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一枚枚闪耀着光辉的纪念章
是往昔峥嵘岁月的见证者
(交汇点新闻)
但江承年从不用
自己的赫赫战功
为自己谋取一丝权益
妻子患有重病
江承年就一边工作
一边打临工贴补家用
扛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宁可自己吃亏
也不肯多占集体一分
甘愿做一个朴素的人
一心一意拥护党
为党和国家尽心奉献自己
黄文秀
“正因为有暴雨更得赶回去,
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
黄文秀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
从北京研究生毕业后
毅然决然地回到广西百色
投身于扶贫事业
她收起了漂亮的裙子
换上运动服 奔忙于山野屯间
在她的努力下
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
黄文秀带领村民清理村里的垃圾,改善村屯人居环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但意外总是让人猝不及
那是一个平常的周末
黄文秀看望做完
第二次肝癌手术的父亲
那又是一个电闪雷鸣、
狂风暴雨的夜晚
面对病重的老父亲
黄秀文心里割舍不下的
还是村里的父老乡亲
她迅速判断
决定驱车赶往村民家
此一去 竟成永诀
黄文秀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
年轻的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
同事们的担心一语成谶
这一年 她30岁
黄文秀将深沉大爱
藏在日常探望的言语里
藏在日记本的一笔一划里
一切尽在不言中
坚守初心 芳华无悔!
黄文秀的扶贫日记,里面记载着村里的“贫困户家庭分布图”以及入户走访了解到的内容(新华社)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风风雨雨
中国共产党人沐浴着金色荣光
我们感受着那一个个名字背后
赋予的深刻内涵
便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共产党人的风骨
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将继续书写下去
穿越历史和岁月
无问年龄差别
不问出身家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来源:新华日报(xhrb2013)综合整理自共产党员网、新华网、交汇点新闻
记者:吴盈青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