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从前卖石头,如今卖风景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2019-06-16 16:28

深氧公园

“金张渚,银湖㳇”,是江苏宜兴当地家喻户晓的一句话。长久以来,地处宜南丘陵山区的湖㳇靠着开矿采石,早早确立了先发优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觉醒,“靠山吃山”行不通了,工业重镇开启绿色转型。修复矿山宕口,提升村庄颜值,挖掘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湖㳇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乡村振兴的“湖㳇实践”正在上演。

乡村美,矿山小镇转型“深氧小镇”

龙山涧

从宜兴市区驱车前往湖㳇,驶进张灵慕线,仿佛走进了一片“林间秘境”。道路随山势起伏,两侧的香樟树像大伞一样遮天蔽日,星星点点的波斯菊点缀其间,低矮稠密的茶园和葱郁挺拔的竹林环绕山头。打开车窗,竹叶清香扑鼻而来。

一草一木皆风景。看着张灵慕线,当地人都明白,湖㳇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卖石头是湖㳇最红火的生意,当地开设了矿山宕口、琉璃瓦厂、水泥厂等近百家。“炮声一响,黄金万两。”张阳村干部林绍赟告诉记者,矿山用火药一炸,挖机一挖,钞票就源源不断进来了。当时村集体收入一年最多能有1000多万元。

“钱是有了,但破坏环境的行为也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宜兴市乡村旅游协会会长黄亚云2001年在一家琉璃瓦厂担任会计。在她印象里,那段日子整天是“炮声隆隆、车轮滚滚、烟雾缭绕、污水横流”。“青山被挖得满目疮痍,重型卡车把路全压坏了。村民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快速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2003年,宜兴对宜南山区启动环境整治,湖㳇成了首个“禁采区”。矿山宕口、轧石机、琉璃瓦厂等全面关停,300多家工业企业被淘汰。同时,全镇花大力气开展矿山宕口复绿,村庄环境整治、污水纳管、修建道路等工程陆续展开。

十多年锲而不舍的整治,让自然面貌重现。5月17日,记者来到深氧健身公园,一块电子大屏显示实时环境状况:负氧离子27582个/立方厘米,PM2.5指数16。远处的阳羡湖青山环抱,湖水清澈,一条6.2公里长的步道在茶园和山水间蜿蜒展开。

环境好了,湖㳇趁势打造了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上荒山复绿中种植的杨梅园、板栗园等,如今这里步步美景,处处宜人。目前,镇植被覆盖率达80%,10多座湖泊相拥,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成了全国闻名的“深氧小镇”。

产业兴,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

“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我们把旅游业作为重点打造的支柱产业,用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镇党委书记张达志介绍,湖㳇一直有“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等美称,拥有竹海、张公洞和陶祖圣境3个国家4A级景区,张阳村、洑西村等先后上榜最美乡村。“从前‘卖石头’,现在‘卖风景’。”2006年成立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出“深氧界”乡村旅游品牌,倡导回归健康、回归心灵、回归家园的旅游新概念。

跟工业比,搞旅游周期长、见效慢,乡镇干部如何克服“政绩冲动”?原来早在10年前,宜兴就开始尝试不以GDP为主要指标的差别化考核机制。对于山区乡镇,更侧重考核生态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

“差别化考核坚定了旅游兴乡之路。”张达志告诉记者,这些年,政府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建设了薰衣草庄园等新景点,形成了10多家规模酒店和200多家特色民宿。去年,总投资80亿元的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落地,弥补了缺少龙头旅游项目的短板。

青山为伴,碧水环绕,配以杨梅节、深氧半马、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去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湖㳇正谋划乡村旅游“升级版”,打造休闲农业、休闲体育、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等丰富的旅游业态,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愿意来,一天到晚都有得玩。

旅游业风生水起,湖㳇也没有抛弃制造业。目前,当地仍保持了18亿元的规上工业销售。张达志认为,“产业转型过程中,工业税收不仅是政府开展民生实事工程的有力支撑,也是持续增加旅游投入的有效保障。”

大东村党总支书记宋文君介绍,过去该村企业以矿山宕口、琉璃瓦企业和砖窑厂为主,污染企业关停后,全村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近些年通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高精尖产品,大东村诞生了10家亿元企业,耐材和机械制造成长为核心产业。

农民富,矿工变花农抱团闯市场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环境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走进张阳村,丁张公路两边,挨家挨户的盆景园总会吸引游客停车驻足。张公微型树石盆景园里,映山红、澳洲杉、三角枫等,株型优美,小的只有巴掌大,大的一个人抱不过来。看到有客人上门,主人施正华放下了手中的活。

“盆景看起来简单,其实是门技术活。一段光秃秃的树桩,要多年精心栽培才能成型。”施正华年过六旬,以前在矿山上班。十几年前矿山宕口关闭后,靠近张公洞景区的张阳村成了旅游热点。一些村民从附近山上挖来苗木,做成一个个小盆景,很受游客欢迎。随后,种植苗木盆景在村里成为风潮,超过半数村民家庭参与其中。“一年收入四五十万元,比开矿采石强多了。”施正华说。

“矿工变身花农,村民找到了致富新路。”林绍赟介绍,村里使出浑身解数壮大苗木产业,把丁张公路打造成“盆景一条街”,成立“张阳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500多户农民抱团闯市场。去年,合作社销售超过1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87万元。“游客来玩,可能会买盆景。专门来买盆景的,又可能被美景吸引,留下来吃顿饭、住一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乡村旅游汇聚了人气,为农民返乡创业搭建了舞台。

龙山村是眼下最热门的民宿村,各式民宿多达58家。不到一年前,王斌放弃了宜兴城里开出租的机会,回到村里开起聚龙山庄。“现在路通了,旅游旺了,外面的人都想法设法租村民的房子开办民宿,我也想试一试。”王斌把闲置的老宅重新装修,落地大窗配上休闲吊椅,在庭院种上花草。就这样,矗立在龙山涧边崭新的三层小楼成了民宿。

“我们一共有10个房间,平时房价200多元,节假日翻倍,还是一房难求,一些来自上海、苏州的客人还成了回头客。”王斌说,旅游名气响了,不愁没客人。“照这样下去,投资的钱两年就能收回。”

来源:交汇点

编辑:缪小兵

61

深氧公园

“金张渚,银湖㳇”,是江苏宜兴当地家喻户晓的一句话。长久以来,地处宜南丘陵山区的湖㳇靠着开矿采石,早早确立了先发优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觉醒,“靠山吃山”行不通了,工业重镇开启绿色转型。修复矿山宕口,提升村庄颜值,挖掘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湖㳇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乡村振兴的“湖㳇实践”正在上演。

乡村美,矿山小镇转型“深氧小镇”

龙山涧

从宜兴市区驱车前往湖㳇,驶进张灵慕线,仿佛走进了一片“林间秘境”。道路随山势起伏,两侧的香樟树像大伞一样遮天蔽日,星星点点的波斯菊点缀其间,低矮稠密的茶园和葱郁挺拔的竹林环绕山头。打开车窗,竹叶清香扑鼻而来。

一草一木皆风景。看着张灵慕线,当地人都明白,湖㳇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卖石头是湖㳇最红火的生意,当地开设了矿山宕口、琉璃瓦厂、水泥厂等近百家。“炮声一响,黄金万两。”张阳村干部林绍赟告诉记者,矿山用火药一炸,挖机一挖,钞票就源源不断进来了。当时村集体收入一年最多能有1000多万元。

“钱是有了,但破坏环境的行为也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宜兴市乡村旅游协会会长黄亚云2001年在一家琉璃瓦厂担任会计。在她印象里,那段日子整天是“炮声隆隆、车轮滚滚、烟雾缭绕、污水横流”。“青山被挖得满目疮痍,重型卡车把路全压坏了。村民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快速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2003年,宜兴对宜南山区启动环境整治,湖㳇成了首个“禁采区”。矿山宕口、轧石机、琉璃瓦厂等全面关停,300多家工业企业被淘汰。同时,全镇花大力气开展矿山宕口复绿,村庄环境整治、污水纳管、修建道路等工程陆续展开。

十多年锲而不舍的整治,让自然面貌重现。5月17日,记者来到深氧健身公园,一块电子大屏显示实时环境状况:负氧离子27582个/立方厘米,PM2.5指数16。远处的阳羡湖青山环抱,湖水清澈,一条6.2公里长的步道在茶园和山水间蜿蜒展开。

环境好了,湖㳇趁势打造了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上荒山复绿中种植的杨梅园、板栗园等,如今这里步步美景,处处宜人。目前,镇植被覆盖率达80%,10多座湖泊相拥,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成了全国闻名的“深氧小镇”。

产业兴,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

“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我们把旅游业作为重点打造的支柱产业,用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镇党委书记张达志介绍,湖㳇一直有“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等美称,拥有竹海、张公洞和陶祖圣境3个国家4A级景区,张阳村、洑西村等先后上榜最美乡村。“从前‘卖石头’,现在‘卖风景’。”2006年成立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出“深氧界”乡村旅游品牌,倡导回归健康、回归心灵、回归家园的旅游新概念。

跟工业比,搞旅游周期长、见效慢,乡镇干部如何克服“政绩冲动”?原来早在10年前,宜兴就开始尝试不以GDP为主要指标的差别化考核机制。对于山区乡镇,更侧重考核生态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

“差别化考核坚定了旅游兴乡之路。”张达志告诉记者,这些年,政府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建设了薰衣草庄园等新景点,形成了10多家规模酒店和200多家特色民宿。去年,总投资80亿元的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落地,弥补了缺少龙头旅游项目的短板。

青山为伴,碧水环绕,配以杨梅节、深氧半马、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去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湖㳇正谋划乡村旅游“升级版”,打造休闲农业、休闲体育、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等丰富的旅游业态,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愿意来,一天到晚都有得玩。

旅游业风生水起,湖㳇也没有抛弃制造业。目前,当地仍保持了18亿元的规上工业销售。张达志认为,“产业转型过程中,工业税收不仅是政府开展民生实事工程的有力支撑,也是持续增加旅游投入的有效保障。”

大东村党总支书记宋文君介绍,过去该村企业以矿山宕口、琉璃瓦企业和砖窑厂为主,污染企业关停后,全村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近些年通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高精尖产品,大东村诞生了10家亿元企业,耐材和机械制造成长为核心产业。

农民富,矿工变花农抱团闯市场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环境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走进张阳村,丁张公路两边,挨家挨户的盆景园总会吸引游客停车驻足。张公微型树石盆景园里,映山红、澳洲杉、三角枫等,株型优美,小的只有巴掌大,大的一个人抱不过来。看到有客人上门,主人施正华放下了手中的活。

“盆景看起来简单,其实是门技术活。一段光秃秃的树桩,要多年精心栽培才能成型。”施正华年过六旬,以前在矿山上班。十几年前矿山宕口关闭后,靠近张公洞景区的张阳村成了旅游热点。一些村民从附近山上挖来苗木,做成一个个小盆景,很受游客欢迎。随后,种植苗木盆景在村里成为风潮,超过半数村民家庭参与其中。“一年收入四五十万元,比开矿采石强多了。”施正华说。

“矿工变身花农,村民找到了致富新路。”林绍赟介绍,村里使出浑身解数壮大苗木产业,把丁张公路打造成“盆景一条街”,成立“张阳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500多户农民抱团闯市场。去年,合作社销售超过1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87万元。“游客来玩,可能会买盆景。专门来买盆景的,又可能被美景吸引,留下来吃顿饭、住一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乡村旅游汇聚了人气,为农民返乡创业搭建了舞台。

龙山村是眼下最热门的民宿村,各式民宿多达58家。不到一年前,王斌放弃了宜兴城里开出租的机会,回到村里开起聚龙山庄。“现在路通了,旅游旺了,外面的人都想法设法租村民的房子开办民宿,我也想试一试。”王斌把闲置的老宅重新装修,落地大窗配上休闲吊椅,在庭院种上花草。就这样,矗立在龙山涧边崭新的三层小楼成了民宿。

“我们一共有10个房间,平时房价200多元,节假日翻倍,还是一房难求,一些来自上海、苏州的客人还成了回头客。”王斌说,旅游名气响了,不愁没客人。“照这样下去,投资的钱两年就能收回。”

来源:交汇点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