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住得好”还要“过得好”,江苏改善苏北农房存住乡愁留住人心

2019-06-16 16:27

千百年来,安居乐业是农民最朴素、最真切的愿望。房子寄托了人们对家的记忆,是乡愁的归宿。江苏把改善住房条件,让农民早日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作为苏北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记者从6月14日举行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去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定下实现这一民心工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后,目前苏北34个涉农县(市、区)已有30个基本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优化,今年苏北五市计划实施项目675个,其中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的项目645个,通过规划审批的项目507个,已开工建设的项目394个,今年将有10万农户住房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但一些地区在推进农房改造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比如乡村农房一般应以低层为主,但有的地区却以建多层为主,甚至小高层、高层,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有的地方更多关注住房条件改善,对农民集中居住后就地就近就业及适宜产业发展等方面系统谋划不够等等。如何将住房条件改善工程建成农民群众真心认可的民心工程,相关部门、先行地区的探索和实践不无启示。

图片来源:江苏省财政厅官网

“要我搬”到“我要搬”同向而行

“今年,淮安市计划改造提升规划发展的自然村58个,惠及27240户;计划通过货币补偿让农民直接进城到已有住房居住32863户;今明两年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户改造任务3212户。”对于今年农房改造中哪些人要搬,人往哪里搬?淮安市委副书记戚寿余如数家珍。

精确的数据来自前期细致的调查。淮安去年通过“村村到、户户到、庄庄查、屋屋查”,行政村、自然村、农户“三个全覆盖”,建立起市县镇村四级台账。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全市域范围内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点位和需要保留的村庄,编制了一张农民集中居住规划布点图。全市共规划布点620个。

戚寿余说,农民群众愿不愿意搬迁、接不接受房屋规划设计方案?只有真入户、真调查,才能把真实信息采集上来,才能为规划布点和以户定建、以人定房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为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盐城则通过户型上控面积、面积上控差价、配套上控成本等方式,切实降低实际负担,努力让农民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同时提高工作规范化,做到不强求搬迁进度、不强求土地指标,让群众“放心搬”。

农房改造需要大量资金。今年江苏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已经补贴到位,江苏要求各地加大地方财政保障力度的同时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通过产业链融资、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PPP等方式,多元筹措建设资金。

“住得好”与“过得好”同步推进

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如果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不起来,农民离农业生产地远了,又没有新的就业渠道,很难有获得感和归宿感。

其实,每个村子或地区都有它值得骄傲的东西。比如已有的土特产品、风景名胜、独特文化、著名产业等。放眼全球,很多村镇就是在将地方资源发挥到极致中打响知名度。日本德岛县的上胜町彩叶经济催生生态小镇,每年为这个村创下超过数亿日元的盈利。法国南部波尔多地区一个小小的波亚克村,诞生了闻名全球的拉菲、拉图、木桐等著名酒庄,还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

在当天的推进会上,江苏提出各地统筹考虑农民生产生活、产业长远发展、乡村风貌塑造等实际需求,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在安排村庄总用地时要适度留有余地,为下一步产业发展预留空间。

在这方面,徐州进行了积极尝试。据徐州市委副书记徐大勇介绍,针对农民的实际特点,当地在农房改造中大力引进层次较高、环境友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打造一批绿色高效农业先行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把搬迁群众融入到产业链中,努力实现居住在社区、工作在园区。

连云港则总结推广全市已探索形成的东海县水晶产业、灌云县空港产业、灌南县稻谷经济、海州区城乡融合+等产业模式建设经验,打造一批“一县(区)一品、一县(区)一特”特色产业项目。

“舒适性”与“环境美”相得益彰

在乡村改造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新建居住点简单套用城市住宅小区模式,失去了乡村风貌。在改善苏北农房中,如何让农民的生活空间存得住乡愁、留得住人心,考验着规划和设计者的智慧。

图片来源:江苏省住建厅官网

5月22日,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面向公众开放的“农房建设服务网”上线运行。点开该网,公众可以自主查询农房设计图集、历年农房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优秀乡村建设案例、相关政策文件解读等。在“我选我建”栏目,还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户型和内部设计图纸。在当天的会议上,江苏要求各地充分用好这一平台,有效服务于工作实践。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设计大师、优秀设计单位、优秀设计师参与农房改造实践。借鉴传统营建智慧,用好乡土建设材料,充分体现文化传承、乡土味道,防止千村一面和乡村景观城市化。

盐城市副市长李逸浩介绍,盐城在农房改造中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盐阜建筑文化标识,鼓励把集中居住点掩映中乡村风景中,做好“借景”文章,确保农房建筑与乡村环境相适应,努力呈现原生点田园风光、乡村风貌,真正让农民群众住出归属感、自豪感。

农房改造在留住乡愁的同时,还要与现代生活同步。淮安在农房改造路线图中实施以综合服务、村庄道路、绿化亮化、安全饮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美化家园、清洁用能、清洁用侧、通信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十大提升工程”,新建农民居住区严格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切实满足农民现代生产生活需求。

来源:交汇点

编辑:缪小兵

36

千百年来,安居乐业是农民最朴素、最真切的愿望。房子寄托了人们对家的记忆,是乡愁的归宿。江苏把改善住房条件,让农民早日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作为苏北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记者从6月14日举行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去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定下实现这一民心工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后,目前苏北34个涉农县(市、区)已有30个基本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优化,今年苏北五市计划实施项目675个,其中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的项目645个,通过规划审批的项目507个,已开工建设的项目394个,今年将有10万农户住房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但一些地区在推进农房改造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比如乡村农房一般应以低层为主,但有的地区却以建多层为主,甚至小高层、高层,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有的地方更多关注住房条件改善,对农民集中居住后就地就近就业及适宜产业发展等方面系统谋划不够等等。如何将住房条件改善工程建成农民群众真心认可的民心工程,相关部门、先行地区的探索和实践不无启示。

图片来源:江苏省财政厅官网

“要我搬”到“我要搬”同向而行

“今年,淮安市计划改造提升规划发展的自然村58个,惠及27240户;计划通过货币补偿让农民直接进城到已有住房居住32863户;今明两年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户改造任务3212户。”对于今年农房改造中哪些人要搬,人往哪里搬?淮安市委副书记戚寿余如数家珍。

精确的数据来自前期细致的调查。淮安去年通过“村村到、户户到、庄庄查、屋屋查”,行政村、自然村、农户“三个全覆盖”,建立起市县镇村四级台账。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全市域范围内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点位和需要保留的村庄,编制了一张农民集中居住规划布点图。全市共规划布点620个。

戚寿余说,农民群众愿不愿意搬迁、接不接受房屋规划设计方案?只有真入户、真调查,才能把真实信息采集上来,才能为规划布点和以户定建、以人定房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为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盐城则通过户型上控面积、面积上控差价、配套上控成本等方式,切实降低实际负担,努力让农民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同时提高工作规范化,做到不强求搬迁进度、不强求土地指标,让群众“放心搬”。

农房改造需要大量资金。今年江苏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已经补贴到位,江苏要求各地加大地方财政保障力度的同时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通过产业链融资、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PPP等方式,多元筹措建设资金。

“住得好”与“过得好”同步推进

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如果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不起来,农民离农业生产地远了,又没有新的就业渠道,很难有获得感和归宿感。

其实,每个村子或地区都有它值得骄傲的东西。比如已有的土特产品、风景名胜、独特文化、著名产业等。放眼全球,很多村镇就是在将地方资源发挥到极致中打响知名度。日本德岛县的上胜町彩叶经济催生生态小镇,每年为这个村创下超过数亿日元的盈利。法国南部波尔多地区一个小小的波亚克村,诞生了闻名全球的拉菲、拉图、木桐等著名酒庄,还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

在当天的推进会上,江苏提出各地统筹考虑农民生产生活、产业长远发展、乡村风貌塑造等实际需求,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在安排村庄总用地时要适度留有余地,为下一步产业发展预留空间。

在这方面,徐州进行了积极尝试。据徐州市委副书记徐大勇介绍,针对农民的实际特点,当地在农房改造中大力引进层次较高、环境友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打造一批绿色高效农业先行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把搬迁群众融入到产业链中,努力实现居住在社区、工作在园区。

连云港则总结推广全市已探索形成的东海县水晶产业、灌云县空港产业、灌南县稻谷经济、海州区城乡融合+等产业模式建设经验,打造一批“一县(区)一品、一县(区)一特”特色产业项目。

“舒适性”与“环境美”相得益彰

在乡村改造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新建居住点简单套用城市住宅小区模式,失去了乡村风貌。在改善苏北农房中,如何让农民的生活空间存得住乡愁、留得住人心,考验着规划和设计者的智慧。

图片来源:江苏省住建厅官网

5月22日,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面向公众开放的“农房建设服务网”上线运行。点开该网,公众可以自主查询农房设计图集、历年农房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优秀乡村建设案例、相关政策文件解读等。在“我选我建”栏目,还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户型和内部设计图纸。在当天的会议上,江苏要求各地充分用好这一平台,有效服务于工作实践。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设计大师、优秀设计单位、优秀设计师参与农房改造实践。借鉴传统营建智慧,用好乡土建设材料,充分体现文化传承、乡土味道,防止千村一面和乡村景观城市化。

盐城市副市长李逸浩介绍,盐城在农房改造中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盐阜建筑文化标识,鼓励把集中居住点掩映中乡村风景中,做好“借景”文章,确保农房建筑与乡村环境相适应,努力呈现原生点田园风光、乡村风貌,真正让农民群众住出归属感、自豪感。

农房改造在留住乡愁的同时,还要与现代生活同步。淮安在农房改造路线图中实施以综合服务、村庄道路、绿化亮化、安全饮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美化家园、清洁用能、清洁用侧、通信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十大提升工程”,新建农民居住区严格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切实满足农民现代生产生活需求。

来源:交汇点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