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每一个贫困孩子的小心愿,都值得被尊宠和呵护;每实现一个困难家庭的微心愿,都是一场通往爱的旅途。在今天上午(10日)的“心语心愿”专栏运行两周年座谈会暨“心语心愿工作室”挂牌现场,春意融融,爱意浓浓。爱心人士、圆梦主人公,市文明办、市慈善总会、社区街道负责人,两区领导、镇江报业传媒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和记者编辑济济一堂,因为爱的故事,也为了续写更有爱的故事而团聚。
●暖心圆梦,爱的故事没有终点
千年古渡,爱在西津。一艘红船,讲述救生文化;一张报纸,传递爱的故事。今天的座谈会在金山街道西津古渡社区举行,这里曾是救生文化的发源地,传承着满满的博爱精神。
“心语心愿”栏目去年曾连续报道的贵州仡佬族三兄妹在镇求学故事引发一连串爱心故事,引起了读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今天,三兄妹和他们的爸爸王平祥来到座谈会现场,记者看到,和去年一脸生涩、害羞、胆小甚至有些害怕的眼神完全不同,已经进入学校读书的三兄妹的眼光中,透着自信、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三兄妹因为没有户口,到了入学的年龄却没办法进入期盼已久的校园,在镇江日报的连续报道以及爱心人士、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三个孩子不仅顺利办理了户口,并且进入丹徒区西麓中心小学就读。如今,已经上了大半年学的三兄妹已经适应了新环境、新生活。
“‘心语心愿’对于报业传媒集团来说是一个栏目,对读者来说提供的是可供品读的新闻产品,对基层来说是解决社区急事、难事的有效途径。”通过“心语心愿”栏目和三个贵州孩子结缘,并全程和记者一道帮孩子办理户口、申请入学、联系各界爱心人士助学的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党委书记阮庆红在座谈会现场,以三个孩子“家长”的身份谈了自己的感受。她说,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三个孩子年幼时母亲离世、家境贫寒,此前一直在流浪,“正是这一张报纸,解决了单亲爸爸多年的困境;一次连线,让孩子在镇江的求学梦顺利完成;一份牵挂,让孩子们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源源不绝的爱心。”她说,因为三兄妹中的老三患有先天性面横裂,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孩子已经顺利完成了手术,而她自己也通过这一次爱心帮困,成了整个家庭的一分子。
就在座谈会开始前,三兄妹和爸爸还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心大礼——润州区政协民营经济界别组送来1500元助学红包。送来助学金的柳达表示,这份爱心款是润州区政协民营经济界别组的委员们自发筹集的爱心款,今后每学期,委员们都会给孩子们送来助学金,让他们的求学路走得更顺畅。
还记得去年5月19日那对钻石婚党员夫妇希望能拍张婚纱照的心愿吗?今天,这对党员夫妇王寿田、周洪兰也来到了现场,“感谢党报的这个爱心栏目,感谢爱心企业,感谢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党委,让我圆了几十年的心愿,给老伴一份婚纱照大礼。”他动情地表示,今后将持续关注“心语心愿”,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将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只要别人有需要,只要我能帮得上,我也一定会出一份力!”
●赠人玫瑰,不断传递正能量
曾多次参与过“心语心愿”公益资助的润州区侨联副主席田震鹏先生,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上点赞留言:这是《镇江日报》最接地气的栏目之一。
在座谈会现场,大屏幕上的“新闻力量、民生温度、城市大爱”12个字让作为爱心集体代表的镇江泰州商会会长黄礼龙感触颇深。作为唯一一家参加座谈会的爱心集体代表,黄礼龙表示,两年来一直关注“心语心愿”栏目,栏目一直在践行着“小城大爱”,作为有责任的集体,镇江泰州商会一直将承担社会责任放在突出的高度,“这个栏目不仅有情怀,更通过党报新闻的力量来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
“心语心愿”栏目的“铁杆粉丝”、来自扬中的爱心人士滕先生也特地从扬中赶到活动现场。滕先生原本一直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默默无闻奉献爱心,多次帮助栏目报道的困难家庭圆梦。无论是用来救命的制氧机,还是好学女孩渴望的古筝,贫困姐妹花期盼的电话手表,他都第一时间联系记者,出钱出力。记者获悉,滕先生真名叫滕志虎,“奉献爱心,并不图回报。希望通过我的身体力行,能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困难人群、困难孩子,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这支爱心队伍。”他坚定地表示,自己将会一直在这条公益的道路上走下去。
从老家连云港来镇打拼了20年的袁敏作为爱心人士代表,在座谈会上也动情地表示,自己来镇江创业,从无到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想要帮助真正有困难、有需要的人。”袁敏经营的乐兴源商贸在省镇江中学旁,去年在得知本报“心语心愿”栏目报道的一名考上省镇中、成绩优异的女孩因家境贫寒,陷入困境的情况后,立即联系记者,并上门给女孩送去了爱心款。“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怀揣一份感恩的心,带着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她说,今后将继续关注“心语心愿”栏目,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怀揣梦想,肩负责任,笃实前行
“很感谢这个栏目,先后为我们社区三户困难家庭圆梦。”大市口街道老北门社区党委书记袁克新在座谈会上介绍,这三户家庭中一户是失独家庭,两户是没有父亲的孩子,都是社区的重点关爱对象。他感慨:“‘心语心愿’栏目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暖,不光让困难家庭得到了帮助,也让爱心人士们的爱心得到了激发。”
“对我们基层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栏目。”大市口街道古城社区党委书记李桂花说,社区会为栏目搜索更多的线索、信息,倾听更多市民的“微心声”,同时对困难家庭进行“一对一”圆梦,传递温暖和正能量。会上,大市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赵飞表达了对“心语心愿”栏目成立两周年的祝贺,他认为“心语心愿”是《镇江日报》“走转改”的创新之举,这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平台,也是大爱镇江的缩影。下一步,大市口街道将做好“心语心愿”工作室的直通车,倾听更多市民微心愿。京口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梅永生是“心语心愿”的忠实读者。“栏目已经成为《镇江日报》的知名品牌栏目,小心愿中透出大民生。”他建议本报进一步加大办栏力度,加大栏目的见报频次,在稿件处理上更加精心。
“心语心愿”栏目创办两年以来,近150篇稿件中,70%的报道对象来自润州区。与栏目保持密切联系的金山街道西津古渡社区党总支书记史梅玲表示,“心语心愿”栏目所报,正是民生所向,“小心愿”中彰显的是“大情怀”,在满足困难家庭小心愿的过程中体现了古城镇江的大爱。爱心帮扶是社区一直在做的工作,“心语心愿”的关注则令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实在了。
对于“心语心愿”中浓浓的润州元素,润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勇说,这是润州与“心语心愿”的缘分;这是一档体现媒体社会责任的栏目,栏目的设置理念实现了从“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将“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落实到栏目定位上,很好地回答了“为了谁”这个问题,彰显出党报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使命。这种责任感体现在“心语心愿”栏目中,就是对日常难题、民众愿望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是对社会良善的积极发现和朴实呈现,由此可见,真正为百姓服务,对百姓有用有益的栏目,就会赢得受众的喜爱,获得更多“忠粉”。另外,这是一档有温度的公益栏目,栏目开放了一个互动参与的通道,搭建了一个公益行动的平台,吸引、动员各方力量把有社会情怀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助推民生问题的解决。
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石耘表示,“心语心愿”栏目开栏两周年,已成为我市慈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媒体的新创举。“心语心愿”从栏目变成了工作室,为帮扶困难群体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市慈善总会是我市第一个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心语心愿”栏目今后可以和慈善部门进行合作,建立“心语心愿”专项资金账户,来募捐更多爱心善款,帮助更多困难群体。此外,慈善部门有许多公益志愿者团队,“心语心愿”栏目可以在志愿团队中扩展线索来源。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王红卫表示,“心语心愿”栏目是本报深入践行“走转改”、推进民生报道的创新之举,是一个有爱心、有理想、有情怀的栏目,作为“大爱镇江”的一部分,栏目正在向创建优质品牌栏目迈进。他指出,下一步,栏目关注的对象要更加明晰,比如有困难的老人、孩子、残疾人等,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助困、圆梦、伴行。“‘心语心愿’是一座桥梁、一个平台,让更多人表达爱心,为困难人群提供解困渠道,真正放大党报‘走转改’的效应,践行‘四力’,把触角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紧密相连。”
感谢这个两年,和你们一起经历过的所有圆梦暖心故事!期待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温暖同行!(全媒体记者 胡冰心 杨佩佩 王露)图:谢道韫 摄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