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全省各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生产稳中调优,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乡村振兴十项工程和各项硬任务有序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种植结构调优,复合生产模式增多
今年各地以保障口粮供给为前提,进一步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作物面积,突出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调优品种布局和品质结构,大力推进耕地轮作休耕、稻田综合种养等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推动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农情调度显示,预计江苏全省夏粮面积3578万亩,比上年减173万亩,秋粮意向面积4410万亩,比上年减少约51万亩,2018年秋播全省共开展耕地轮作休耕面积超110万亩。
盱眙县小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该县黄花塘镇五星村回乡创业青年——北大学子段德峰联合校友创办,集虾稻种养、贸易、深加工、科研与技术服务为一体。“我们有1950亩的虾稻综合种养基地和2万亩的合作农场,按照溯源体系模式的要求,对水质、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亩产稻谷500公斤、龙虾100公斤,龙虾米每公斤销售价格最高可达30元,亩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段德峰说,公司注重联农带农,租赁土地并完成前期基础建设后再将土地反租给合作农户,只收取80%左右的租金,养殖全程的饲料、药物等由公司垫资,后期在虾款中抵扣,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出产的虾按照前一年龙虾平均价收购,确保合作农户经济收入,对于养殖好的、出产高的农户给予奖励。
“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超过百亿元。盱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耀介绍,该县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创立“种草养虾、养虾有稻,稻法自然、生态循环”综合种养模式,全力推动虾稻共生,不仅扩大了龙虾养殖面积,还培育出盱眙龙虾香米优质品牌,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江苏省将推进粮食结构优化,创新推广一批稻田综合种养、水稻+N、玉米+N等绿色高效多元复合生产模式,进一步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作物面积,力争调减200万亩左右,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超120万亩。
人居环境整治,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今明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今年初,江苏省委农办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表示,农业农村部门将按照方案总体部署,主动担当,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重点,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同时,切实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大力实施农村地区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全省建成1000个左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
走进邳州高新区果园村,墙上是色彩艳丽的手绘画、房前是错落有致的篱笆菜园,小巷曲径通幽,大路宽敞整洁。然而就在两年前,村里违章搭建遍布,池塘污水横流,因争抢公共空间引发的邻里纠纷层出不穷。
2016年,邳州开始酝酿“公共空间治理”行动。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行动目标是通过治理实现乡村“村庄整洁、宅田界清、路通河畅、水清塘净、沟渠相连、阡陌相通、林网成格、集镇规整”。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村干部带头将自家侵占的“公家”地让出来,清理路障、拓宽道路、拆除违建、垒建景观墙。原本脏、乱、差的果园村游人渐增,成了休闲观光的“打卡”胜地。
记者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了解到,今年以来各地强化乡村规划引领,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持续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推进农房改造、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农村“脏乱差”面貌改观初显。
“春花经济”崛起,三产融合发展加快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产业振兴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近年来,江苏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创新,为农村创新创业开辟了新天地,也为农民就业增收打开了新空间。
一季度,江苏省全省新增休闲农业园区景点超百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6000万人次,综合经营收入超180亿元。
木屋、小院依山而建,一幢幢民宿黛瓦青砖,每到周末,位于宜兴市湖氵父镇洑西村的篱笆驿站常常“一房难求”,这是100多农户以住房入股打造的连锁民宿。
“我们借鉴连锁酒店经营模式,家中有闲置老房的村民自愿加盟,所有加盟的农家乐统一使用‘篱笆驿站’品牌标识,统一装修、统一经营、依次编号,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连锁企业运营模式。”篱笆园农庄总经理黄亚云说,除了发展休闲旅游,为了利用好村里荒废的山地,农庄还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市场”模式成立了大地春农产品合作社,147户农民联合起来,采取土地入股、农庄溢价收购的方法,融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产经营服务。升级版农家乐,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江苏省,休闲农业正朝着“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的常态化方向发展,游客在任何时节到乡村都能乐享田园生活、品尝农家美食、品味农耕乐趣、品读乡土文化。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快速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向农村快速渗透,农村发展二三产业的时空限制明显改观,具备了很好的发展条件。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乡村产业,要把依托种植、养殖、林业和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发展的二三产业,尽可能留在县、乡、村,把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
新华报业网记者 吴琼
来源: 新华报业网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