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大四学子即将迎来毕业季,江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四学生吴佰慧却已在复旦大学硕士学习半年有余。能收到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5所名校保研通知,吴佰慧谈得最多的还是自己如何和数学“死磕”的经历,她说:“不断触及新领域、学习新应用、研究新问题,是我大学四年学习的常态,每次碰到的新问题都让我对数学更有兴趣,更加想去掀开数学研究的门帘。”
首次折戟却感受到数学之美
吴佰慧从小学起数学考试就稳居第一,中学多次在省奥数竞赛、全国学科奥赛等竞赛中获奖……一路走来,吴佰慧的数学之路非常顺利。然而,大学入学不久,吴佰慧便第一次体会到数学带给她的挫败感。
大一下学期,学校发出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通知,即便大赛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吴佰慧仍是自信十足,带着无限好奇、憧憬又期待的心情准备一展拳脚。由于与班团事务冲突,担任团支书的吴佰慧没能报名参加学校的培训课程。但吴佰慧并不罢休,“厚着脸皮”蹭听了暑假里20天的集训课程。
当看到第一道有关“钢管订购和运输”的训练题时,吴佰慧傻眼了,竟然连读题都困难。这让吴佰慧体会到在建模思维和理论基础上与高年级学生的巨大差距。试图用数学方法在科技和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实战经历带给了吴佰慧深深的震撼,“数学很系统很科学,快速识记是不够系统完善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为我打开了通向数学新世界的大门,感受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数学魅力。”吴佰慧坦言。
打开通向数学新世界的大门
参加国赛失败,并没有磨灭吴佰慧的热情,反倒让她坚定了目标,铁了心要和数学建模“死磕到底”——她准备参加大二寒假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备赛的那几天特别冷,教室的空调又恰好出了故障,四天四夜的比赛,每天只有凌晨1:00至5:00的睡眠时间,比赛的最后一天更是通宵达旦。然而,吴佰慧却是兴奋不已。对于比赛中一道机场安检的优化问题,吴佰慧记忆尤其深刻。“多么有意思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对新学科领域问题的毫不畏惧,加上调整完善后的知识体系,使她成功用马尔科夫链去刻画机场安检的各个流程,妥善解决了优化问题,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受比赛启发,吴佰慧又针对近年来美国机场安检拥堵的问题,进一步利用Petri-Net和Markov模型,探索乘客流识别瓶颈,对当前拥堵状况进行改进优化,在2017年国际创新与教育会议(ICIARE)上获得了卓越论文奖。
两次参赛经历,迅速提升了吴佰慧透过现象看本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吴佰慧的思路一下开阔了,对数学的感情也“变”了,“上大学后,透过数学看世界,才让我真正爱上了数学,并沉浸其中。”
一则上海某高校大学生推出校园创新金融小产品“挂科险”引发社会争议的新闻,再次勾起了吴佰慧强烈的好奇心。好奇于这一课题中运用的金融数学分析方法,赔率、险额的确立,以及涉及的社会道德风险,吴佰慧立即着手主持了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考试挂科险和高分险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高等数学考试为例》。通过引入树指标马氏链,她不断调整数据、优化定价模型,评估“挂科险”存在的社会价值,并试图将其推广到生活中任意一个有风险的领域,如“减肥险”“分手险”等。之后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发表了1篇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
不断扩充知识才能主导未来
“除了靠自身不断探索求知实践,让我倍感幸运的是,学校的良好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走出国门开拓学术视野,不断在国际大舞台上审视提升自我。”吴佰慧感慨地说。
吴佰慧大三时赴日本参加了中日韩创新工程设计竞赛,通过建模实现与程序编写,成功用Makeblock模块与Arduino面板设计了一款智能小车,获得了铜奖;大四时赴泰国参加了第25届“三国三校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众多外国研究生们同台竞技,从论文撰写到主题演讲,从海报制作到文娱节目的排练,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交流,更是不同创新想法的碰撞和补充。
丰富的创新实践、学术交流经历让吴佰慧更加坚信未来数学应用的巨大潜力,也进一步引发了她对数学更深层次学习的向往。越是走出校门,吴佰慧越是感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获得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所大学的保研资格,吴佰慧却选择了本科时从未涉猎过的复旦大学生物统计学研究方向。“数学给了我探索一切未知的勇气和底气,研究生生涯也从不是我学习的终点。我相信只有不断扩充知识面,未来才有足够的主导权站在数学的肩膀上选择前行的方向。”吴佰慧说。(通讯员 高雅晶 全媒体记者 古瑾)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