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这个“456”不简单——内外联动开放释放“上海磁力”
这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浦东国际人才港办事大厅(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华社上海4月21日电 题:这个“456”不简单——内外联动开放释放“上海磁力”
新华社记者何曦悦、程思琪
——全球顶尖科研力量扎堆,上海共有外资研发中心444家;
——外资企业落户步伐加快,在沪外资企业达5万多家;
——外资机构能级不断提升,跨国公司总部达677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
在上海市政府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中,这串“456”数字令人印象深刻,成为开放高地上海不断更新发展的有力佐证。“魔都”的魅力并不止开放前沿的海阔天空,更有内外联动不断释放的“上海磁力”。
参观者在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观看一部展出的Model 3电动车,这也是即将在上海特斯拉工厂生产的车型(4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外资入驻驶入快车道
5万多家外资企业已在上海安家落户,这一数字仍在快速增长,今年1-2月,上海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增长58.6%、14.3%。
仅看备受全球瞩目的机器人制造这一个领域,近期就在上海亮点频现。机器人巨头发那科集团4月4日宣布,将在上海宝山投建新的“超级智能工厂”,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将成为其在日本之外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另一巨头ABB集团表示,将投资1.5亿美元在上海康桥新建一座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超级工厂,预计2020年底投入运营。
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中有3家已在上海布局,堪称罕见。
年初,特斯拉第一座海外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放开外资股比后的首个外商独资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启动,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感叹:“这是中国速度、上海速度!”
近期,还有一批重量级外资项目即将在上海开工,包括投资额10亿美元的英威达己二腈项目,投资30亿元人民币的西门子诊断工厂等。这些工程项目不仅投资体量大、能级高,更是全球各行业领先科技水准的代表。
参观者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ABB集团展示厅观看机器人作业演示(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研发联动形成创新合力
对外敞开大门,对内联通互动。444家外资研发中心落地,带来的是创新动能指数级提升、中外科研生力军携手共进。
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核心区6.6万平方米的天然半岛曾经枯苇摇曳、草木丛生,而如今,整座半岛正成为人工智能的“试验场”,微软、IBM、英飞凌等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入驻,云从科技、小蚁科技等国内新生力量也崭露头角。
人工智能岛“岛民”之一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近日宣布开启“首批意向企业招募”,申请成功的企业团队将在实验室内与微软工程师并肩工作,实现从技术到产品市场化的转变。
“利用上海的平台,我们既可以把中国的优势产品和技术介绍到全世界,也可以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到中国来。”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说。
今年二季度,强生创新中国上海JLABS(初创企业孵化平台)将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启运营。作为强生创新在北美区域之外建立的首家JLABS,这里将为近50家医疗健康生态系统中的生命科学初创公司提供支持。
“中国尤其是上海已成为全球医疗健康创新热点地区。”强生中国区主席孟启明表示,JLABS将与多机构合作,共同打造以上海为中心的创新枢纽。
“外资研发经历了从应用型研发到自主研发,再到现在开放型创新的过程,对于带动本土的创新力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杨朝总结道。
这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外景(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能级提升共同辐射长三角
汇聚677家跨国公司总部,外资进驻的数量在提升,上海利用外资的结构也在优化、能级在提升。不少企业近期透露,外资爱上海,更爱这里能够联动的广阔市场和无限机遇。
“我们在上海布局,看中的是上海成熟的营商环境以及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完善的生态圈,在制造、医药、金融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洪小文说,“我们希望微软能够与上海、与长三角、与中国实现深度有机的结合。”
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布的最新数据,外资企业以约占全市2%的企业数量,贡献了全市20%的就业、27%的GDP、33%的税收、60%的工业总产值。未来,外资企业不仅能深度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更有机会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中。
在位于上海松江的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来自长三角的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毛笔字机器人以优美的笔法书写着“解放人类生产力”;在离此地不远的上海松江小昆山镇,库卡中国首席执行官王江兵讲述着库卡与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协同合作的强烈愿望。
“上海及周边长三角地带有很多国内外客户和供应商,落户在这里可享‘天时地利’,产品交货周期短、成本有优势,我们愿意进一步投资扩产。”王江兵说,中国正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上海政府的有求必应更是给了他们信心,未来期待政府能够搭建平台,与更多长三角地区同行合作,共同完善行业标准,让中国机器人制造再上一个台阶。
媒体记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会议室内观看上市审核系统操作流程演示(3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来源:新华网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