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用餐,消费者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拆了包装好的消毒餐具,发现有异物或没洗干净。用开水反复烫,也很难放心。这些餐具,商家一般要收取1元的餐具费。江苏省政风热线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消毒餐具厂卫生状况不佳,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带来餐具消毒不彻底、卫生质量不达标的隐忧。
餐具消毒达不达标靠自检
“相关卫生手续有吗?”
“不需要。”
“化学检验的仪器在哪里?”
“不需要。”
“怎么保证清洗的东西是安全卫生的?”
“就是(靠)自检。”
近日,省政风热线记者来到连云港市绿新消毒餐具厂发现,这家企业位于当地一处居民区附近,主要对餐饮具进行清洁、消毒等处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检就是洗完之后,看餐具上有没有灰尘、大的污垢。
1元餐具清洗消毒状况着实令人堪忧。赣榆区城头镇的绿源消毒餐具厂内污水横流,工作人员“赤手空拳”包装餐具。有工作人员说:“如果按照规定全封闭整改,成本太高,一家也不能干。”位于赣榆区赣马镇的诚鑫餐具厂则声称,出厂的时候都做了安全卫生方面检测,且全部符合要求。而对于记者指出脏乱的环境,他表示:“餐具厂都是这样。”
对此,赣榆区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工作人员说,查一次,好一次。该部门负责人表示,主要靠企业自查。监督部门每年至少抽检一次,对于不合格的进行罚款,最近还对诚鑫罚过款。
然而,企业自查并没有解决“入口”的安全问题。记者发现,今年1月,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11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通告中,绿源消毒餐具厂生产的一次性餐具被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去年12月21日,省市场监管局官网发布600个批次食品抽检信息,其中赣榆区青口镇张海玲火锅店使用了标称“诚鑫餐具清洗服务部”生产的一次性餐具,同样大肠菌群不符合规定。通告中均要求,企业所在地设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核查处置,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进行整改。
市场整合后的空白地带
近年,经历市场整合和行业整顿后,江苏的餐消企业逐渐走上标准化、规范化道路。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餐饮具集中消毒分会会长吕先铭说,以前几万元开一个消毒厂,现在上一套无菌化设备需要60多万元,建一个无菌化车间至少投入要300万元。有的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加快更新换代,有的企业无力承担这些费用,发展慢了下来。
据了解,我省2016年底发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卫生规范,从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过程中的物料采购到餐具、饮具的回收、除渣、浸泡、清洗、消毒、烘干、包装、贮存和配送等环节都有了“明确规范”。《食品安全法》也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经洗净、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严规之下,企业为何屡屡违规?业内人士认为,有的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不惜把价格拉低,这背后则拉低了质量和服务水平。
“监管中间还存在部门协同的难题。”省卫健委综合监督处处长唐月明说,现在餐消企业拿到工商营业执照就能开业,无需经卫生部门审批。卫生部门监管职责主要在事中事后,而基层卫生监督部门人力有限,有时难以面面俱到。
重在加强源头管理
如今,餐饮具集中消毒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配套产业。但舌尖上的安全,谁来把关?省餐饮协会执行会长于学荣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源头管理,让餐消企业形成品牌效应,获得百姓的认可,从而对行业形成倒逼效应。
据了解,南京市对达到卫生标准的餐消企业统一使用印有环保无污染的“1122”标志。被授权使用标志的餐具消毒企业,都是经过严格考察、评估和筛选过的。截至去年9月,“1122”标志已推广至5000家餐馆。常州市去年对12家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进行信用评级,其中B级(信用良好)有9家,C级(一般失信)3家。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卫生监督部门均已出具监督意见书责令整改。
“提高行业门槛,进一步促进餐消企业转型升级。”吕先铭说,去年,他们向生态环境部提出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环评问题的咨询申请。今年的生态环境部1号令明确,餐饮集中清洗消毒项目需自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这也意味着,自建污水设备需要由发改委部门立项,接受环评“三同时”验收,不达标的小作坊将无法进入市场。
唐月明说,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涉事企业进行联合监管,并运用医疗卫生信用体系,对失信企业进行惩戒。同时,利用数字影像监控等在线监测方式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餐饮具食品卫生安全。
在节目直播中,省卫健委还对互联网+医疗、0到3岁婴幼儿托育难、基层医院儿科紧缺等问题进行答复。省卫健委主任谭颖表示,网友的参与反映出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关心,我们一定以更加强烈的责任心来做好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
来源:交汇点
编辑:陈希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