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汇聚各地英才,共建美丽镇江。我们这座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众多来自天南地北的异乡人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和本地市民一道,在生活工作过程中,已经完全融入这座城市,和城市一同成长。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本报今起推出“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我和我的城市·镇江”栏目,走近他们,聆听他们追梦、圆梦的奋斗故事,反映镇江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从而激发全市上下创新创业的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氛围。
【人物简介】
庞春霞,甘肃省天水市人。1994年来到镇江工作,现任市生态环境局辐管处处长。25年来,她早已“习惯了镇江”。让庞春霞开心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天水和镇江的距离“越来越短”。“择一城终老”,已经成为她心灵深处对“第二故乡”的美好寄托。
【镇江印象】
简单实在、包容宽厚,让所有异乡人都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度。
不计其数的异乡人,初到一座城市,都会在车站留下匆匆的脚步。庞春霞的“镇江故事”,是从老镇江火车站开始的。
她清楚地记得1994年6月28日,这个重要的时间点。
当时,大学毕业的庞春霞辞了家乡的工作来镇江投奔丈夫——他是安徽人,在镇江焦化厂工作。火车刚抵达镇江,滚滚热浪让她一时很不适应。“我拎着两个大皮箱,到公交站台坐车去焦化厂,一位热心市民指点说坐4路可以到达。”庞春霞回忆说,这位陌生人的善意、这个城市的温情,给了她特别美好的“第一印象”。
4路公交线途经众多企业。先是恒顺酱醋厂门口闻到了醋味,再一路经过染料厂、大东造纸厂、搪瓷厂、焦化厂,“一路坐下来,感受最深的还是‘化工异味’。”
此时,全省公开招聘环境监理(察)员,镇江招6名。庞春霞考上了。她进入原市环保局直属单位环境监理站,开始了在镇江的“职业生涯”。她的日常工作是跑城区企业、建筑工地等,收取排污费和处理市民的环境投诉。
“那时镇江得沿江开发之先,受到全国各地投资商的青睐,但化工污染也开始了。”庞春霞说。
随着我市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全市上下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2006年,《镇江市鼓励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区办法》出台,沿江企业陆续迁入工业园区。“原先化工企业密集区变成了风景秀美的滨江风光带,很庆幸我见证了镇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庞春霞说,近年来镇江“蓝天白云”越来越多,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其中有着一代代“环保人”作出的努力。
谈及留在镇江的另一个原因,庞春霞毫不犹豫地说:“镇江的面条和香醋,很对我们甘肃人的胃口。”
甘肃人爱吃面,而镇江有锅盖面,这让她首先在“舌尖上”找到了某种归属感。“由于麦子日照时间不一样,面条口感不一样。相比之下,镇江的面条口感更好。”直到现在,庞春霞还保留着一天一顿面条的习惯。有时还自己做家乡面,臊子面、烩面、浆水面……这些都是她拿手的厨艺。
常年生活在镇江,庞春霞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同事、朋友们都会热情地邀请她去家里作客,尝一尝镇江菜。可她忘不掉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她经常穿街走巷在镇江寻找“家乡味”,比如永安路菜场里的一家凉皮最正宗,每年夏天她都要跑上不少趟去尝一尝。
“镇江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我的孩子是土生土长的镇江人。我很享受镇江生活,打算今后就在镇江养老,把生活经营得丰富多彩。感恩镇江这片让异乡人萌发情感的热土,让异乡的人们赢得更多的尊重,得到了更广的心灵归属感……”庞春霞动情地说。 (全媒体记者杨佩佩)
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