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3年海绵城市试点即将完成,镇江的小伙伴们快看看您受益多少?

2019-04-11 22:22

长江路三角地广场

今日镇江讯  2015年4月,镇江被列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经过3年多卓有成效的建设,很多市民都感觉到,城区内涝难得一见了,小区环境变美了,城市公园绿地增多了,生活在镇江的幸福感增强了。随着4月11日专家组开始对我市进行为期两天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现场检查,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成绩单”发布。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镇江的成功实践

海绵城市试点区范围

镇江颁布施行了《镇江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全市域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29.28平方公里试点区全面达到排水防涝、水环境质量等系列指标,在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方面实现了既定目标。

试点解决了突出问题

一夜河(改造前)

美丽的一夜河风光带

在试点区内,一夜河、虹桥港等2条黑臭水体和玉带河等劣V类水体得到了根本性治理,10处易涝积水区(点)得到消除,试点区总体可以有效应对三十年一遇降雨。在建成区内,7条黑臭水体,36个易涝积水区(点)全部消除。

试点满足了群众诉求

朱方路225号新建停车场

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与海绵城市建设、黑臭和内涝治理相统筹,实施了长江村、周家庄、孟诚社区、会莲庵街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245户1万余名村民、居民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环境。把老旧城区的有序修补、有机更新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统筹,针对45个老旧失管小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同步解决了内涝积水、化粪池漫溢、道路破损、屋面渗漏、绿化和环境质量差、停车难等群众诉求,3万余户超过10万市民受益。

试点改善了生态环境

焦山路旁向家门公园

江苏大学海绵校园

西津渡玉山公园

虹桥港、一夜河、玉带河、孟家湾等过去市民唯恐避之不及的臭河道、臭水塘,现在水清岸绿,鱼虾洄游,生物多样性丰富,成为城市的新景观。海绵公园、玉山公园、向家门绿地等新建的公园广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

二、镇江的特色做法

因地制宜的“海绵+”模式

七里甸铁路桥积水区(改造前)

七里甸铁路桥积水区消除

在实践中,特别是在镇江高密度老城区的试点实践中,形成了“海绵+”模式。

“海绵+治涝/治黑”。黑臭治理、内涝治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景观营造等本身就在海绵城市建设范畴之内,在光明河、御带河等项目实践中,编制系统最优的解决方案,实现了黑臭治理、内涝治理等多目标融合。

原周家庄拆除后建成的虹桥港湿地公园

“海绵+棚改”,在一夜河、虹桥港、御带河、会莲庵街等项目实践中,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共拆迁居民2245户,面积达到43.79万平方米,根本性解决了群众居住环境的脏乱差,大幅提升开发建设的生态品质。

已改造楼幢与未改造楼幢形成强烈对比

改造后的大市口西北片区

“海绵+群众诉求”,老旧失管小区改造中,将海绵城市建设与积水区(点)整治、街巷整治、屋面渗漏、物业提升、小区环境综合治理等群众诉求相结合,既完成了海绵改造,又解决了群众突出困难,实现了老旧城区的有序修补和有机更新。

“厂网河”一体化运营模式

厂网河一体化运营

治理后的虹桥港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统筹”的原则,我市努力构建“厂网河”一体化运营模式,即对现有的河道、管网、闸(泵)站、污水处理厂等实行精准化的运行调度,实现全流域的污染控制与防洪排涝。与传统运营相比,厂网河一体化运营模式打破条块分隔,显著提升城市排涝和水环境治理智慧化水平。

按效付费的PPP筹资模式

PPP模式募集社会资本

通过PPP模式,共募集社会资本13.85亿元。PPP项目以海绵城市综合绩效考核为核心,其空间覆盖了全部试点区29.28平方公里,其时间覆盖了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共23年,其内容覆盖了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实行按效付费,从而保障了海绵项目建设质量和长效运营。因为项目设计科学、边界清晰、操作规范、竞争充分、运营高效,分别被国家财政部、发改委评为示范项目和典型案例。

培育一支产业+技术团队

获得的部分专利证书

镇江技术团队拓展国内市场

成立光大海绵城市发展(镇江)有限公司、江苏满江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海绵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合计4.77亿元,涉足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行业,在专业技术、产品装备等领域拥有20余项技术,其中专利技术7项,初步形成了核心竞争力。目前镇江海绵产业企业除服务本地外,已承接了徐州、宁波、玉溪、武汉、深圳、长沙等10多个城市的相关业务,初显产业化格局。

鼓励公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模式

共管

共商

决策前与社区及居民代表沟通达成共识,设计时征求意见倾听呼声,施工中邀请市民督察员监督质量协调矛盾,竣工后让群众参与项目效果评价。这些真诚、实际的举措,使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形成了良性的建设氛围。

收到的部分锦旗

人民群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同感日益增强,试点期间,共收到锦旗42面,群众感谢与点赞数以千计。公众评价调查结果显示,镇江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满意率达到94.63%。(全媒体记者 方良龙   通讯员 孟宪威)

编辑:何冰

41

长江路三角地广场

今日镇江讯  2015年4月,镇江被列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经过3年多卓有成效的建设,很多市民都感觉到,城区内涝难得一见了,小区环境变美了,城市公园绿地增多了,生活在镇江的幸福感增强了。随着4月11日专家组开始对我市进行为期两天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现场检查,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成绩单”发布。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镇江的成功实践

海绵城市试点区范围

镇江颁布施行了《镇江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全市域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29.28平方公里试点区全面达到排水防涝、水环境质量等系列指标,在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方面实现了既定目标。

试点解决了突出问题

一夜河(改造前)

美丽的一夜河风光带

在试点区内,一夜河、虹桥港等2条黑臭水体和玉带河等劣V类水体得到了根本性治理,10处易涝积水区(点)得到消除,试点区总体可以有效应对三十年一遇降雨。在建成区内,7条黑臭水体,36个易涝积水区(点)全部消除。

试点满足了群众诉求

朱方路225号新建停车场

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与海绵城市建设、黑臭和内涝治理相统筹,实施了长江村、周家庄、孟诚社区、会莲庵街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245户1万余名村民、居民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环境。把老旧城区的有序修补、有机更新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统筹,针对45个老旧失管小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同步解决了内涝积水、化粪池漫溢、道路破损、屋面渗漏、绿化和环境质量差、停车难等群众诉求,3万余户超过10万市民受益。

试点改善了生态环境

焦山路旁向家门公园

江苏大学海绵校园

西津渡玉山公园

虹桥港、一夜河、玉带河、孟家湾等过去市民唯恐避之不及的臭河道、臭水塘,现在水清岸绿,鱼虾洄游,生物多样性丰富,成为城市的新景观。海绵公园、玉山公园、向家门绿地等新建的公园广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

二、镇江的特色做法

因地制宜的“海绵+”模式

七里甸铁路桥积水区(改造前)

七里甸铁路桥积水区消除

在实践中,特别是在镇江高密度老城区的试点实践中,形成了“海绵+”模式。

“海绵+治涝/治黑”。黑臭治理、内涝治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景观营造等本身就在海绵城市建设范畴之内,在光明河、御带河等项目实践中,编制系统最优的解决方案,实现了黑臭治理、内涝治理等多目标融合。

原周家庄拆除后建成的虹桥港湿地公园

“海绵+棚改”,在一夜河、虹桥港、御带河、会莲庵街等项目实践中,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共拆迁居民2245户,面积达到43.79万平方米,根本性解决了群众居住环境的脏乱差,大幅提升开发建设的生态品质。

已改造楼幢与未改造楼幢形成强烈对比

改造后的大市口西北片区

“海绵+群众诉求”,老旧失管小区改造中,将海绵城市建设与积水区(点)整治、街巷整治、屋面渗漏、物业提升、小区环境综合治理等群众诉求相结合,既完成了海绵改造,又解决了群众突出困难,实现了老旧城区的有序修补和有机更新。

“厂网河”一体化运营模式

厂网河一体化运营

治理后的虹桥港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统筹”的原则,我市努力构建“厂网河”一体化运营模式,即对现有的河道、管网、闸(泵)站、污水处理厂等实行精准化的运行调度,实现全流域的污染控制与防洪排涝。与传统运营相比,厂网河一体化运营模式打破条块分隔,显著提升城市排涝和水环境治理智慧化水平。

按效付费的PPP筹资模式

PPP模式募集社会资本

通过PPP模式,共募集社会资本13.85亿元。PPP项目以海绵城市综合绩效考核为核心,其空间覆盖了全部试点区29.28平方公里,其时间覆盖了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共23年,其内容覆盖了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实行按效付费,从而保障了海绵项目建设质量和长效运营。因为项目设计科学、边界清晰、操作规范、竞争充分、运营高效,分别被国家财政部、发改委评为示范项目和典型案例。

培育一支产业+技术团队

获得的部分专利证书

镇江技术团队拓展国内市场

成立光大海绵城市发展(镇江)有限公司、江苏满江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海绵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合计4.77亿元,涉足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行业,在专业技术、产品装备等领域拥有20余项技术,其中专利技术7项,初步形成了核心竞争力。目前镇江海绵产业企业除服务本地外,已承接了徐州、宁波、玉溪、武汉、深圳、长沙等10多个城市的相关业务,初显产业化格局。

鼓励公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模式

共管

共商

决策前与社区及居民代表沟通达成共识,设计时征求意见倾听呼声,施工中邀请市民督察员监督质量协调矛盾,竣工后让群众参与项目效果评价。这些真诚、实际的举措,使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形成了良性的建设氛围。

收到的部分锦旗

人民群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同感日益增强,试点期间,共收到锦旗42面,群众感谢与点赞数以千计。公众评价调查结果显示,镇江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满意率达到94.63%。(全媒体记者 方良龙   通讯员 孟宪威)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