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
3月21日,青岛海关通报,该关隶属黄岛海关查获2.8万余张“问题地图”。
经权威部门鉴定,这批近3万份的“问题地图”存在严重问题:台湾地区居然被标注为一个“国家”、中印边界标注错误等。
这样一批错漏百出的“问题地图”,原本要出口至境外。很难想象,若非青岛海关及时查获,其将造成怎样的恶劣影响……
“问题地图”背后“问题”多
就在青岛海关通报的同一天(21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省新闻出版局、青岛海关、济南海关联合在青岛市举办“问题地图”查处情况现场通报会。
在青岛市委保密部门的指定场所,803箱、28908份“问题地图”被运上粉碎机传送带,现场全部销毁。
28908份“问题地图”被现场销毁。(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网站)
“地图无小事,关系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巡视员马赟在21日青岛的现场通报会上如是表示。
生产过程猫腻不少:“未审核、冒用、出口……”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问题地图”几个字,结果令我们感到触目惊心。
就在青岛市销毁“问题地图”的三天前(18日),深圳海关刚刚通报,该关日前破获一起走私出口“问题地图”案。
深圳海关网站截图
令人震惊的是,“涉嫌侵犯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地图竟然多达30万余张,其中26万余张已经出口荷兰!
所幸,这批地图被办案人员紧急追回。
而在郑州海关今年1月通报的走私“问题地图”案中,近2万张“问题地图”被伪报为“旅游海报”欲出口至德国。最终被郑州海关查验发现。
屡禁不止的背后,不禁让人想问:这些地图究竟如何产生?又为何出现明显错误?
在国内媒体的相关报道中,这些地图的生产过程有着“相似之处”:
青岛海关查获的“问题地图”由安徽合肥某公司出口至境外某国,该公司收到国外客户的地图招贴画图样后,未向有关部门提交审核,直接委托另一企业加工生产。
深圳海关查获的“问题地图”由“国际某机构”向香港一印刷有限公司下订单,由东莞一印刷有限公司印刷,从香港中转出口至荷兰。
郑州海关查获的“问题地图”,则由深圳某印刷厂印制,又冒用深圳某进出口公司名义,准备出口至德国。
“国外客户”、“未经审核”、“出口境外”……一些国内涉事公司就这样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订单,原封不动地照图样生产,企图蒙混过关。
地图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版图,描述着国家的领土范围。当我们在谴责国外企业或机构悬挂张贴“问题地图”的时候,却何曾想到,有些“问题地图”的原产地竟然就在国内?!
对此,不少网友用激动的言词表达着自己的愤怒:
从源头上整治“问题地图”
事实上,除了出口境外,近年来“问题地图”也屡屡出现在国内市场上。
2018年1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通报8起“问题地图”典型案件,它们或在广告中被使用、或被登载在网络上、或用于地球仪制作,甚至有的已经被出版社出版。
这些“问题地图”,通过网络、有关商品等载体,广泛传播,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新华社2017年9月的一篇报道指出,2012年以来,我国地图市场快速扩张,每年公开出版的地图约2000多种,近3亿册幅。
市场庞大、生产主体繁多、人员结构复杂,是“问题地图”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因如此,近年来国家开始重点从源头上整治“问题地图”。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编制完成的新版世界地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网站)
整治的第一步,即是从“定规立矩”开始。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中国早在2006年8月1日便施行了《地图审核管理规定》;为加强地图管理,2016年1月1日又施行了《地图管理条例》;2018年1月1日施行新修订的《地图审核管理规定》。
这些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地图审核制度,向社会公开的地图,无论境内使用、境外使用,或是境内人员在境外出版,都应当报送有审核权的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核。
严格规范的同时,排查也在一刻不停地进行中。
2012年至2017年6月,全国各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共受理地图审核申请3.3万余件,审核批准3万余件。
2017年8月至10月,国家多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问题地图”违法违规案件。
资料图片:2017年,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第四巡查组在焦作新华书店巡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网站)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支持严查!绝不能让中国领土在地图上被侵占!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