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耳屎,学名耵聍。一根棉签、一个挖耳勺……坐下来细细掏一会儿耳朵,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但是,掏了这么多年的你可能都掏错了。
耳屎,掏还是不掏?怎么掏?告诉你,还真是一个问题!
你欠耳屎一句“谢谢”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也就是耳屎。
虽说人家叫屎,但它却是个有用的屎。一直以来我们就顾着把人家往外掏,却不知道它默默守护着耳道的健康。
它是耳膜的保护屏障,能利用自身的黏黏属性粘住、阻挡异物,如沙子、灰尘、小昆虫等。同时,耳屎还能润滑耳道,消炎、抗感染。
总之,优点一大堆,是我们耳朵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耳屎,大多能自己蹦跶出来
既然耳屎给人带来这么多好处,那是不是就不要掏耳朵了呢?
通常情况下,由于耳屎有自洁功能,在我们吃饭咀嚼、运动蹦跶、洗澡冲凉时,它会自然脱落或被洗掉。但是,也有部分人的耳屎不太听话,赖在里面不出来,这就造成了堵塞,不得不掏!
一旦耳屎堵住了耳道,就会造成耳道痒、痛,听力下降,耳鸣、咳嗽等,医学上称之为耵聍栓塞。
你用什么掏耳朵?
纵观人类掏耳史,排名前三的工具基本为以下几种:
1.国民掏耳勺
这种掏耳勺基本家家必备,人人有之。虽历史悠久,但对技术有着较高要求。由于掏耳勺为金属质地,如果用力稍猛,或进入耳道过深,很容易造成耳膜损伤,这在耳鼻喉科门诊屡见不鲜。
2.棉签
棉签虽然能带出一部分耳屎,但实则是将更多的耳屎推向了深处,可能堵得更厉害,不推荐使用。
3.发夹
稍微有点年纪的应该都用过发夹来掏耳朵,这跟掏耳勺一个道理,掏得不好很容易造成损伤,没点技术含量的不推荐使用。
掏不对有什么后果?
不要以为掏耳朵是小事,造成永久损伤的可不少见。
黄秋生介绍,前不久江大附院门诊就来了位老年人,她在家织毛衣时,感觉耳朵痒痒,便顺手拿起棒针掏起了耳朵,一阵剧痛后赶紧来了医院,确诊为鼓膜穿孔。
还有些市民热衷采耳,当然作为休闲手段,采耳无可厚非,但是在享受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店家有没有做到一人一工具,如果不及时消毒更换器具,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引发霉菌感染。还有些采耳机构标榜能够治疗中耳炎,这就超出了经营范围,不要轻信。
耳朵到底掏还是不掏?
掏耳朵作为人生一大乐趣,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频繁掏
耳屎长得没那么快,老是掏容易损伤耳道,特别干净的耳道也失去了抵抗外界刺激的保护屏障。总之,掏耳一时爽,一直掏必定要受伤。
2.去医院掏最好
如果经常感觉到耳朵痒,那可能是得了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或是霉菌感染,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去耳鼻喉科就诊。
如果是耵聍堵塞,最好也是去耳鼻喉科,医生会用专业工具将耳屎取出,舒适又安全。
3.注意工具和力度
如果在家掏耳朵,轻轻在耳道口意思几下即可,不要掏得太深。(通讯员 孙卉 全媒体记者 古瑾)
责任编辑:崔骏 胡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