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翔
24日,一则新闻来自山西运城。该市一小区打出了打造无狗社区的旗号,向购房者提出特殊要求——承诺不养狗才能买房。人狗大战,本就是当今社会突出的一大特色矛盾,这下炸了,“闻狗色变”的厌狗族与宠狗无限的爱狗族直接在网上又一次杠上了。舆论场也颇为关注,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新京报、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刊发新闻,并发表评论,论述一二。
网友开杠,更多是第一时间的情绪宣滞,譬如“难道养狗的就比不养狗的地位低一等?而且我们正经赚来的钱凭什么不能买新房?”“文明养犬是所有饲主的义务,不歧视消费者也同样是商家的责任。”“真好的开发商,文明城市不允许你来污染环境。”媒体评论,当然要带着理性的思考,也兼而回答了网友的发问。譬如新京报的两篇评论观点鲜明且对立,一篇名《无狗社区,是在用市场方式削减养狗冲突》,别一篇是《“无狗社区”说起来痛快,但并不靠谱》;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则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意味——《“无狗社区”的命运不妨由市场决定》。但看遍能看到的网友发言和媒体评论,却始终没有饶到笔者看这则新闻时的兴奋点,于是,想侃一侃。
其实,这则新闻真正的价值在于——终于有效地管到人了,尽管这实施方并不是社区治理或社会管理的公共部门。
应该说,随着社会形态的进一步演变,现在的中国城市社区,养狗率之高已然超出许多人意料。爱狗族与厌狗族已经很难说谁才是少数群体。于是,人狗矛盾现在越来越凸现,甚至可以说是激烈。也所以,近年来,各地纷纷颁布越来越严厉的养狗条例,开展一次又一次的文明养犬整治行动,相应的政策措施也推出不少。但实话说,成效不彰。有关法律规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不文明和不规范养狗行为也难以被有效约束。这其中有种种原因,譬如养狗没有门槛且实际登记率低,区域内没有明确的数量掌握,执法阻力大、危险程度高和执法取证难等,但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或许有关管理部门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就是,虽然人狗矛盾的本源还是在于人,在于某些人的不文明养狗行为,但政策制订也好,行动整治也罢,其工作的着力点却还是放在了跟狗较劲上。譬如养狗条例,在犬种限缩上下了大功夫;整治行动,重点放在了狗的收容甚至是灭杀。但人呢?那些不遵条例、不文明养狗的人呢?条例上或有罚款规定,一则,五千一万的金额并不足以震慑,二来,对人的处理也是随意性极大——往往是“人家的狗都被收走了,罚就算了吧”。既然都知道事情的本质在人,你种种措施却无法有效地管到人,自然这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就遥遥无期了!
运城的这小区则不然。人家不跟狗“废话”,只与人提要求——养狗就别来,来则不养狗。不仅买房前先说明,还写入合同条款。法律专家的解读可是:条款虽有争议,但合法有效。倘若业主违规养狗,可能被开发商追究违约责任;开发商无权处理小狗,却有权向业主索赔。这样的规定当是一个有效震慑,有心养狗的人在买房前不得不三思。
运城小区的做法,貌似简单粗暴,却也干脆明了。毕竟人家只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只是在做市场细分的营销策略,也只是一种新方式的社会实验。但我们更应当关注,人家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人。
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当然可以搞“无狗社区”,一个街道却不能搞一个“无狗街道”,一座城市更不能搞一个“无狗城市”,因为市场竞争、产品定位与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并不在一个范畴。但人家这种直指问题核心的做法,我们的公共管理部门是不是当有所反思,有所借鉴?(编辑 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