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数小时,看病几分钟。这或许是很多人在大医院就诊时的普遍感受,这种感受里夹杂的情绪,有郁闷,有无奈,甚至有恼火。
不过,从去年开始,不少曾经在市一院门诊的不同候诊区等待就诊的患者和家属,却有些希望这个“候诊时段”能长一些。
原来,在每周安排的固定时段里,医院专科护士会来到候诊区,站到候诊患者面前,身体力行地传授一些守护健康的正确方法和一些小技巧。这波操作,也让原先有些嘈杂的候诊区,变得不同了。
以有一定年资和专科特长的护士为骨干,从医学专业领域进行科普教育的这种“官宣”,有一个官方的名称:健康小课堂。而在很多亲身参与过的患者看来,“候诊科普厅”,也不失妥贴。
门诊护士为什么要选择在每天人流最密集的早晨,办起这样一个“候诊科普厅”呢?用医院动议者的话说,就是“不愿意看到患者因等待问诊而‘虚度时光’,不愿意看到患者因道听途说而‘误入歧途’,更不愿意看到患者因耗时过长而‘怒火中烧’”,于是乎,便策划并且组织开展起了这种“旨在将候诊时间充分运用起来,旨在为患者提供科学防病技巧,旨在为大众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旨在将医院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落到实处”的全新服务举措。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完善和深入,如今的“候诊科普厅”,“硬件”上有了医院专门配备的电脑、投影仪、扩音器等,“软件”上,每位主讲专科护士都有一套完整的课件,但每次讲述并不会简单重复,而是会根据时令季节的高发疾病、患者及家属的集中疑惑和反馈意见进行调整。
因为考虑得全、操作得细,原先只在个别门诊科别候诊区进行的这种医学科普活动,已经拓展到了市一院内科、心血管专科、骨科、呼吸科、消化科等不同科室的候诊区,讲述内容也更具针对性,患者和家属参与的热情也逐渐升高。
“我们总结了一下,候诊区医学科普教育可以归纳为‘三部曲’。”市一院门诊护士长贾静说,“第一部叫‘你说我听,改变陈旧观念’,主讲护士会将正确的生活方式、疾病的早期防治、最新的健康理念,以点及面的告诉候诊的患者及家属。第二部叫‘你教我学,树立健康意识’,不同专科的专科护士会每周围绕不同的主题,给大家讲解类似如何选择合适的饮食、如何适量运动、如何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等问题,将更合适、更正确的方法传递给人们,避免大家走入健康‘误区’。第三部叫‘你舞我动,迈开健康步伐’,护士们会带着大家做颈椎操、健康操,让大家在运动中知晓自身不足,从而“对症下药”,为自己量身定制最合适的健康生活方式。”
事实证明,医院的“好意”,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同。在每次“上课”时,不仅有一些市民在护士的示范下亲身参与,而且还有录下视频回家准备长期坚持的。这些,都是对候诊区医学科普“初心”的正面回应。
延伸下去,这样一个问题就出现了——
在就诊高峰时段,以一定规模开展这种形式的医学科普,究竟能否被复制或借鉴,不同医疗服务单位会给出自己的答案。但是,这种抓住“空窗期”推出面对面服务、围绕患者热点诉求给出专业医学指导、通过一个细节带动社会更大层面关注科学健康的思路和理念,是不是很值得领悟和衍生出更多“奇思妙想”“实招妙招”呢? (崔骏)
责任编辑:崔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