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在自家小院古色古香的竹亭里,93岁的杨春英奶奶坐躺在摇椅上,目光追随着年仅5岁,围在身边嬉戏玩耍的曾外孙,脸上不时露出笑意。偶尔,奶奶还“调皮”地发力让摇椅摆动起来。
这一切,都看在不远处,她的丈夫,94岁的杨恒新爷爷眼里。奶奶乐,爷爷也跟着乐,这一看就能看一整天,仿佛怎么都看不够……
时光易老,韶华易逝。但在爷爷眼里,这个只比自己小6个月的女子,依然那么可爱,那么美好,亦像是初见的模样——
与童养媳恩爱一生
“那时候,我们都还是小鬼哦。”当被问到第一次见奶奶时,什么印象,爷爷笑出了声来,面露羞涩地说道:“我那时才14岁,她才13岁,哪懂什么呀。”
也就在那年,她成了他家的童养媳。 奶奶家很穷,9岁时父亲死了,母亲改嫁。在私塾读书时,私塾先生见她可怜,便把她领回了家,而这位私塾先生就是杨恒新爷爷的父亲。 “十三、四岁的孩子在一起,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反而高兴多了个童年的玩伴。”爷爷开心地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中,“那时候农活重,小孩也要下田帮忙,我和她总是一前一后挑着同一根扁担,别人看了偶尔还会开开我们的玩笑……”
1940年1月,日伪侵犯,扬中沦陷。据爷爷回忆,他的父亲明面上是教书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地下党。因为鬼子的迫害,爷爷的父亲英年早逝。
后又遇国民党抓壮丁,爷爷为躲避抓捕,在上海呆了两年。爷爷母亲裹了小脚,干不了农活,所以家里的活全都压在奶奶身上。
奶奶的儿媳蔡月华告诉记者:“别看奶奶个子小,年轻时力气可大了,能一手夹一袋水泥,男人都没她这力气。”这也都是干农活练出来的,“当时家里有十几亩田,还养了猪,从早忙到晚,都苦的伤了心。”奶奶说道。 奶奶说话时,爷爷就看着奶奶,眼里满是怜惜。
四世同堂人人羡慕
如今,杨家四世同堂,儿子、儿媳也是出了名的孝顺,奶奶再也不用那么劳累了。两位老人平日里由儿媳照顾,“一天三餐煮好了端给他们,菜每天不低于5个品种、5种颜色,红、黄、绿、白、黑、 对应五脏六腑。”儿媳告诉记者。
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奶奶一生的遗憾。“我没生过孩子。”年轻时因为养猪,每天都要下河抓草,生理期也不例外,久而久之,伤害了身体,丧失了生育能力。 “女人生不出孩子,难免会有乡亲邻里说闲话,婆婆当时也会有想法。”奶奶说道,但是爷爷却从未说过半句。
婚后的第6年他们领养了一双儿女。“全村都找不到第二个比他们爱孩子的。”邻居介绍:“他们家出门,永远都是爸爸背女儿,妈妈背儿子,家务活从没让儿女做过。”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在乡里当乡长,奶奶做了大队妇女主任,并相继入了党,如今算下来两人党龄都超过60年。
有了孩子后,奶奶就辞去了工作,在家相夫教子。男主外、女主内,一家人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日子。
现在,子女都已年过花甲,“这么多年来,我们家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儿媳蔡月华说:“我跟爱人是自由恋爱,当时我娘家条件比较好,杨家条件一般,房子还是三间草房、五间梁。我爸爸在上海工作,本来准备把我带到上海去,他不同意这门婚事,一方面爱人家条件不好,怕我受苦,二是家里都由婆婆做主,婆婆力气很大,我个子小,怕我被欺负,再加上爱人又是领养的。”没有办酒、没有父亲参加,蔡月华嫁入了杨家,直到一年半后女儿出生,她的父亲才回来。
这段最初不被看好,也不被祝福的婚姻,如今在蔡月华眼里倍感幸福。“公公婆婆对我很好,家里大事小事全都让我做主。”去年,他们家还被扬中市评为“文明家庭标兵户”。
爷爷奶奶年事虽高,但在小辈眼里,他们秀起恩爱来绝不含糊。每天早上奶奶都会在爷爷吃早饭之前准备好一颗鸡蛋、一碗水,这一习惯已经坚持了近80年;每次吃饭,两个人都会互相夹菜给对方;每次出门散步,两人总是手牵着手…… 采访时,奶奶还悄悄向记者抱怨:“老头子现在年纪大了反而脾气不好了,以前脾气可好了。”爷爷听到了,憨憨地笑着:“是的,现在脾气是有点不好……”(图/文 通讯员 刘帆 全媒体记者 张驰川)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