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有些烙印 或许我们都不自觉

2019-02-15 17:19

□ 华 翔

这个春节,一部影片炸裂了票房,也炸裂了舆论。这就是票房猛卷20多亿,被誉为中国硬科幻电影开山之作的《流浪地球》。

舆论场极其喧嚣,各种声音包括对立冲撞的观点此起彼伏。但有一个问题应该是得到了一致的回答。这问题就是:人类去宇宙流浪,为什么一定要带着地球?是的,这样一种构想,在过往的欧美科幻大片中似乎从未有过。人家把世界上所有动植物的DNA带到其他星球,让地球上的一切在外星球延续,人类一样得救且方法未来可行符合逻辑。比如2014年那部极具影响力的《星际穿越》,就有这样的一句台词:“30年内就会有几百人的殖民地了。”

电影原著者刘慈欣也如是说道:“带上地球去太空航行,在技术和工程学未必可行,也未必合理。”但他写出的内容却依然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而这一点更得到了国人的最大共鸣。譬如如下评论:“面对危难,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应对!而对家园的尊敬和热爱,我中华是全世界最深的!我们不会当大难当头的时候,放弃自己的家园。所以当灾难到来的时刻,我们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坚韧质朴的踏实努力,带着妈妈——地球去流浪。”还有:“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带着地球去流浪就是带着家去流浪,家在身边心就安定,为之牺牲也心甘情愿。”《人民日报》也如是写道:“在这个电影世界中……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而新华社的评论则是:“《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当然有着中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怎么能舍得丢下生活了300多万年的‘祖宅’地球呢?”

后来的评论当然深刻,但始作之际,即使是刘慈欣自己,也并没有如此自觉。谈及为什么会构思带着地球流浪这个情节,他是这样说的:“这我具体真想不起来了……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除了科幻内容本身,我似乎也没有意识到太多的东西。”有自觉时则是很久之后:“直到今天电影上映时,我才意识到这可能与我身处中华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潜意识有关,这种潜意识融合了中华文化对故土的情感,这是一种中国人所特有的回乡情绪。地球本身对我们是一个情感的符号,代表着人类文化的根。”

于是,一个声音悄然在心头生起:有些烙印,或许我们自己都不自觉。这些烙印,不仅体现在刘慈欣的小说创作中,也体现在国人观影时的共鸣里。这些烙印,小则来自原生家庭、故土家乡,大则涵盖民族文化、国家文明,甚至包括求学经历、职业生涯、时代浪潮在我们身上的一次次刻痕。但它或它们,或是我们的根,或已然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左右着我们的情感,深深地影响和决定着我们当下的思想和行动。而那个当下的我们,于此,或有自觉,却更多是无意识的自发。

于是,想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大观丛书”出版者言里的一段话:“认识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箴言,揭示了我们寻找所有人生问题答案的途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只要足够真诚勇敢,当经历过重重风雨磨难之后,痛定思痛,一定会反观自身,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和出路。

所以,认识你自己吧,就像那个叛逆、不服输、天不怕地不怕,因为对父亲有心结,不想见父亲,所以偷偷带着妹妹到地上的世界探险,并且打算不再回来的少年刘启。“当经历过重重风雨磨难之后”,终于寻找到“力量和出路”,也终于领悟到:“我原来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编辑 花蕾)

43

□ 华 翔

这个春节,一部影片炸裂了票房,也炸裂了舆论。这就是票房猛卷20多亿,被誉为中国硬科幻电影开山之作的《流浪地球》。

舆论场极其喧嚣,各种声音包括对立冲撞的观点此起彼伏。但有一个问题应该是得到了一致的回答。这问题就是:人类去宇宙流浪,为什么一定要带着地球?是的,这样一种构想,在过往的欧美科幻大片中似乎从未有过。人家把世界上所有动植物的DNA带到其他星球,让地球上的一切在外星球延续,人类一样得救且方法未来可行符合逻辑。比如2014年那部极具影响力的《星际穿越》,就有这样的一句台词:“30年内就会有几百人的殖民地了。”

电影原著者刘慈欣也如是说道:“带上地球去太空航行,在技术和工程学未必可行,也未必合理。”但他写出的内容却依然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而这一点更得到了国人的最大共鸣。譬如如下评论:“面对危难,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应对!而对家园的尊敬和热爱,我中华是全世界最深的!我们不会当大难当头的时候,放弃自己的家园。所以当灾难到来的时刻,我们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坚韧质朴的踏实努力,带着妈妈——地球去流浪。”还有:“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带着地球去流浪就是带着家去流浪,家在身边心就安定,为之牺牲也心甘情愿。”《人民日报》也如是写道:“在这个电影世界中……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而新华社的评论则是:“《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当然有着中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怎么能舍得丢下生活了300多万年的‘祖宅’地球呢?”

后来的评论当然深刻,但始作之际,即使是刘慈欣自己,也并没有如此自觉。谈及为什么会构思带着地球流浪这个情节,他是这样说的:“这我具体真想不起来了……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除了科幻内容本身,我似乎也没有意识到太多的东西。”有自觉时则是很久之后:“直到今天电影上映时,我才意识到这可能与我身处中华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潜意识有关,这种潜意识融合了中华文化对故土的情感,这是一种中国人所特有的回乡情绪。地球本身对我们是一个情感的符号,代表着人类文化的根。”

于是,一个声音悄然在心头生起:有些烙印,或许我们自己都不自觉。这些烙印,不仅体现在刘慈欣的小说创作中,也体现在国人观影时的共鸣里。这些烙印,小则来自原生家庭、故土家乡,大则涵盖民族文化、国家文明,甚至包括求学经历、职业生涯、时代浪潮在我们身上的一次次刻痕。但它或它们,或是我们的根,或已然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左右着我们的情感,深深地影响和决定着我们当下的思想和行动。而那个当下的我们,于此,或有自觉,却更多是无意识的自发。

于是,想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大观丛书”出版者言里的一段话:“认识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箴言,揭示了我们寻找所有人生问题答案的途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只要足够真诚勇敢,当经历过重重风雨磨难之后,痛定思痛,一定会反观自身,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和出路。

所以,认识你自己吧,就像那个叛逆、不服输、天不怕地不怕,因为对父亲有心结,不想见父亲,所以偷偷带着妹妹到地上的世界探险,并且打算不再回来的少年刘启。“当经历过重重风雨磨难之后”,终于寻找到“力量和出路”,也终于领悟到:“我原来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编辑 花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