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工科男的文艺人生

2019-01-21 10:56

今日镇江讯  普通话和镇江话,哪个更重要?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对于上学的孩子,普通话很重要,每到考试都有标准;逐渐上了年纪的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家乡的归属感,这就体会到了乡音乡愁的重要。记者采访到的这位镇江老年男子发音人,则对镇江方言情有独钟,不仅著有20万字《镇江方言大全》,还赠送给了市图书馆和市档案馆。

镇江方言发音人回首往事        

今年71岁的许金龙向记者回忆了当年参加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镇江方言发音人的那段记忆,他的记忆力很好,那是2011年1月,省语委专家来镇江,利用3天时间与经过筛选的老年男子、老年女子、青年男子、青年女子的4名同仁一同进行合作采集,对镇江方言在各个年龄段的实况面貌呈现出来进行全程采集。视频、音频录制成果全部藏入国家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先是每人按规定念了1200个单词和50个短句,第二天各自发挥,用20分钟时间脱稿方言讲述。老许讲述的是:规定故事《牛郎织女》; 自选话题《马良独造金山寺》;镇江谚语、歇后语;《四库全书》与金山文宗阁;“三山五岭八大寺”。

第三天的内容是老年男子、老年女子、青年男子、青年女子在茶室合作采集,将镇江方言在各个年龄段的面貌呈现出来;青年男子则从有关镇江诗词入手,再现了镇江的地域文采风华。然后是通过4人会话形式,漫话镇江的历史、风光、交通、人文、教育、习俗。 

眼看整个方言采集工作接近尾声了,忽然发生一起意外的小插曲。第三天下午4:30,老许正在目睹录制现场悬挂的那块特制的“中国有声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江苏省镇江市区调查点”背景牌,默念着,“中国有声语言资源数据库……中国有声语言资源数据库……”念着念着总觉得其中有误。“不对头!牌子写错了!应该是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老许连忙告诉领队裴伟老师。“的确是搞错了,可不能让低级错误带入历史,必须重换背景牌才是。”南师大孙华先教授惋惜地说。于是决定连夜制作新的背景牌,晚上10:00后重新录制。

夜深人静,寒气逼人,老年男子、老年女子、青年男子、青年女子在多功能厅重新合作采集,上午半天的劳动成果全部报销。直到次日凌晨2:30,一场紧张的镇江方言采集方才划上圆满的句号。

老许对镇江方言情有独钟          

许金龙告诉记者:“当时,两位年轻的70后的录制的量相对比较少,以老年男子的工作量最多。国家语委对方言采集的要求非常高,专门向各省市区统一发放了日本进口的录音器材。”

2016年,方言采集又上升为国家语言保护工程,全省又从57种方言中筛选出24种方言,像句容、扬中等地的方言都不存在了,未能列入。那时候,由于镇江上次采集工作完成的成绩相对比较好,于是镇江的原班人马第一个到南京去采集。后来许金龙又拿到了2016年发音人的证书。现在,采集的影像资料留在国家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长期保存,留给专家及后人去研究。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还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我对镇江方言情有独钟,因为它是老祖宗留给镇江人的瑰宝。现在全国各地方言都面临消失的危险,有的词汇长期不用被淘汰了,有的外来语被接受了,还有一些网络语言常常也加了进来。如今,上海小孩子说不好上海话,苏州小孩子说不好苏州话,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我们镇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因此方言必须加以抢救和保护。”许金龙说。

方言,是本地话,是土话,似乎上不了大台面。但是,方言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特有的声音,不经意间弥漫在我们身边,是城市彼此区别的符号。许金龙认为,一个没有方言、没有乡音的城市,是贫瘠的,甚至是可怜的。老许还和一些热心人士成立了镇江方言学会,他担任副会长,进校园,到社区,他们依然在不停地从事传承、研究和宣传工作。每周六下午都在西津渡都天行宫表演节目,用镇江话向外地游客介绍镇江,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时间。

镇江新华书店书架有售《镇江方言大全》

《镇江方言大全》赠与两馆  

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在当下的城市里,普通话已然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而方言则裹着人们的乡愁渐渐走远。进入改革开放年代,方言的 “地盘”变得越来越小了。

曾经有一回单位在开会,本地大学生用镇江话读报念得结结巴巴,后来改用普通话顿显眉飞色舞。许金龙纳闷了,怎么本地出去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就讲不好镇江话了呢?看来保存和传承地方方言很有必要。许金龙说:“我从1987年就着手收集整理镇江方言,后来又不断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自己便有意地搜集镇江市区方言的一些词汇。越整兴趣越浓,到后来越发不可收拾。很多时候,老许都喜欢随身带着一个巴掌大的本子和铅笔头,和附近老人聊天的时候,便将他们口中所说的地道的镇江方言中的一些词汇记录下来。如今,老许刚开始用来搜集镇江市区方言的本子已经发黄发霉,一些纸张也由于年代过久开始脱落,而在小本子的下方,则方方正正地写着“说词解字”及“1987年开始搜集”等字。从小本子——中本子——大本子,再从5万字——11万字——20万字的《镇江方言大全》出版了。全书按照汉语拼音音序和不同的词性排列,并且加上注音和注释。据了解,他著作的《镇江方言大全》一书,则先后赠与了市图书馆和档案馆,新华书店也在书架上摆上了他的书进行出售。

镇江话的内涵相当深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了镇江人千百年来的情感传承。镇江话有很多名词非常形象化。例如:桥爪子、信瓤子、袖笼子、鞋碗子。镇江话的形容词丰富多彩,例如:鼻塌咀歪、嬉大六刚、盐烧污纳、一铺狼烟,朗朗上口,光是成语就有1200多个。动词和形容词的叠尾词共收集整理了450个之多,更加重了词汇的色彩。那些口头有、手头无的字,在动词里面就有500个之多。镇江话当中的藏尾词、数字睄语、暗语诙谐幽默。 镇江话一些连读音讲快了,外地人同样听不懂。

镇江图书馆收藏证书

工科男也有颗文艺心  

七十有一的许金龙出生在镇江市主城区,在东南大学全日制建筑管理工程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职称,在工程技术管理岗位耕耘五十载,曾担任过多年基层企业领导职务,退休前后从事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他酷爱诗词、戏曲、人文、历史、地理,同时热衷于江淮方言研究和中国汉语谐音词的收集整理,是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镇江方言老年男子发音人、首届镇江话大奖赛资深评委。老许现在还是镇江市作家协会会员,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老许拿出别人打麻将、喝咖啡的时间一心搞好业余创作。他至少积累有10本以上和语言相关的札记和原创记录,这是他从事创作的源泉。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他整理了厚厚的两本汉语谐音词,密密麻麻地手抄了100多万字,他觉得镇江话保留了很多“入声”,而且还比较丰富,由于平时特别注意,这是与普通话的很大区别。他准备适当时候出版一册《中国汉语谐音词总汇》。1971年开始至今,老许还创作了近22000字的个人诗词集,共收录201首现代诗、律诗和词。同时,他从2000年起还自己写作了一部陈年往事故事集《逍遥长风行》,共60篇约31万余字。老许还告诉记者,他创作的一部反映一个家族、一条老街变迁的长篇纪实小说《春江潮》最近将问世。(全媒体记者 孙霞)

编辑:何冰

41

今日镇江讯  普通话和镇江话,哪个更重要?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对于上学的孩子,普通话很重要,每到考试都有标准;逐渐上了年纪的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家乡的归属感,这就体会到了乡音乡愁的重要。记者采访到的这位镇江老年男子发音人,则对镇江方言情有独钟,不仅著有20万字《镇江方言大全》,还赠送给了市图书馆和市档案馆。

镇江方言发音人回首往事        

今年71岁的许金龙向记者回忆了当年参加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镇江方言发音人的那段记忆,他的记忆力很好,那是2011年1月,省语委专家来镇江,利用3天时间与经过筛选的老年男子、老年女子、青年男子、青年女子的4名同仁一同进行合作采集,对镇江方言在各个年龄段的实况面貌呈现出来进行全程采集。视频、音频录制成果全部藏入国家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先是每人按规定念了1200个单词和50个短句,第二天各自发挥,用20分钟时间脱稿方言讲述。老许讲述的是:规定故事《牛郎织女》; 自选话题《马良独造金山寺》;镇江谚语、歇后语;《四库全书》与金山文宗阁;“三山五岭八大寺”。

第三天的内容是老年男子、老年女子、青年男子、青年女子在茶室合作采集,将镇江方言在各个年龄段的面貌呈现出来;青年男子则从有关镇江诗词入手,再现了镇江的地域文采风华。然后是通过4人会话形式,漫话镇江的历史、风光、交通、人文、教育、习俗。 

眼看整个方言采集工作接近尾声了,忽然发生一起意外的小插曲。第三天下午4:30,老许正在目睹录制现场悬挂的那块特制的“中国有声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江苏省镇江市区调查点”背景牌,默念着,“中国有声语言资源数据库……中国有声语言资源数据库……”念着念着总觉得其中有误。“不对头!牌子写错了!应该是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老许连忙告诉领队裴伟老师。“的确是搞错了,可不能让低级错误带入历史,必须重换背景牌才是。”南师大孙华先教授惋惜地说。于是决定连夜制作新的背景牌,晚上10:00后重新录制。

夜深人静,寒气逼人,老年男子、老年女子、青年男子、青年女子在多功能厅重新合作采集,上午半天的劳动成果全部报销。直到次日凌晨2:30,一场紧张的镇江方言采集方才划上圆满的句号。

老许对镇江方言情有独钟          

许金龙告诉记者:“当时,两位年轻的70后的录制的量相对比较少,以老年男子的工作量最多。国家语委对方言采集的要求非常高,专门向各省市区统一发放了日本进口的录音器材。”

2016年,方言采集又上升为国家语言保护工程,全省又从57种方言中筛选出24种方言,像句容、扬中等地的方言都不存在了,未能列入。那时候,由于镇江上次采集工作完成的成绩相对比较好,于是镇江的原班人马第一个到南京去采集。后来许金龙又拿到了2016年发音人的证书。现在,采集的影像资料留在国家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长期保存,留给专家及后人去研究。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还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我对镇江方言情有独钟,因为它是老祖宗留给镇江人的瑰宝。现在全国各地方言都面临消失的危险,有的词汇长期不用被淘汰了,有的外来语被接受了,还有一些网络语言常常也加了进来。如今,上海小孩子说不好上海话,苏州小孩子说不好苏州话,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我们镇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因此方言必须加以抢救和保护。”许金龙说。

方言,是本地话,是土话,似乎上不了大台面。但是,方言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特有的声音,不经意间弥漫在我们身边,是城市彼此区别的符号。许金龙认为,一个没有方言、没有乡音的城市,是贫瘠的,甚至是可怜的。老许还和一些热心人士成立了镇江方言学会,他担任副会长,进校园,到社区,他们依然在不停地从事传承、研究和宣传工作。每周六下午都在西津渡都天行宫表演节目,用镇江话向外地游客介绍镇江,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时间。

镇江新华书店书架有售《镇江方言大全》

《镇江方言大全》赠与两馆  

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在当下的城市里,普通话已然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而方言则裹着人们的乡愁渐渐走远。进入改革开放年代,方言的 “地盘”变得越来越小了。

曾经有一回单位在开会,本地大学生用镇江话读报念得结结巴巴,后来改用普通话顿显眉飞色舞。许金龙纳闷了,怎么本地出去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就讲不好镇江话了呢?看来保存和传承地方方言很有必要。许金龙说:“我从1987年就着手收集整理镇江方言,后来又不断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自己便有意地搜集镇江市区方言的一些词汇。越整兴趣越浓,到后来越发不可收拾。很多时候,老许都喜欢随身带着一个巴掌大的本子和铅笔头,和附近老人聊天的时候,便将他们口中所说的地道的镇江方言中的一些词汇记录下来。如今,老许刚开始用来搜集镇江市区方言的本子已经发黄发霉,一些纸张也由于年代过久开始脱落,而在小本子的下方,则方方正正地写着“说词解字”及“1987年开始搜集”等字。从小本子——中本子——大本子,再从5万字——11万字——20万字的《镇江方言大全》出版了。全书按照汉语拼音音序和不同的词性排列,并且加上注音和注释。据了解,他著作的《镇江方言大全》一书,则先后赠与了市图书馆和档案馆,新华书店也在书架上摆上了他的书进行出售。

镇江话的内涵相当深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了镇江人千百年来的情感传承。镇江话有很多名词非常形象化。例如:桥爪子、信瓤子、袖笼子、鞋碗子。镇江话的形容词丰富多彩,例如:鼻塌咀歪、嬉大六刚、盐烧污纳、一铺狼烟,朗朗上口,光是成语就有1200多个。动词和形容词的叠尾词共收集整理了450个之多,更加重了词汇的色彩。那些口头有、手头无的字,在动词里面就有500个之多。镇江话当中的藏尾词、数字睄语、暗语诙谐幽默。 镇江话一些连读音讲快了,外地人同样听不懂。

镇江图书馆收藏证书

工科男也有颗文艺心  

七十有一的许金龙出生在镇江市主城区,在东南大学全日制建筑管理工程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职称,在工程技术管理岗位耕耘五十载,曾担任过多年基层企业领导职务,退休前后从事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他酷爱诗词、戏曲、人文、历史、地理,同时热衷于江淮方言研究和中国汉语谐音词的收集整理,是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镇江方言老年男子发音人、首届镇江话大奖赛资深评委。老许现在还是镇江市作家协会会员,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老许拿出别人打麻将、喝咖啡的时间一心搞好业余创作。他至少积累有10本以上和语言相关的札记和原创记录,这是他从事创作的源泉。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他整理了厚厚的两本汉语谐音词,密密麻麻地手抄了100多万字,他觉得镇江话保留了很多“入声”,而且还比较丰富,由于平时特别注意,这是与普通话的很大区别。他准备适当时候出版一册《中国汉语谐音词总汇》。1971年开始至今,老许还创作了近22000字的个人诗词集,共收录201首现代诗、律诗和词。同时,他从2000年起还自己写作了一部陈年往事故事集《逍遥长风行》,共60篇约31万余字。老许还告诉记者,他创作的一部反映一个家族、一条老街变迁的长篇纪实小说《春江潮》最近将问世。(全媒体记者 孙霞)

编辑:何冰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