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5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本与往日并无二致,惠风和畅,天朗气清。
下午,微信群里接二连三地传来内罗毕爆炸的消息,急忙刷推特查看最新进展,爆炸发生在一家酒店,原因不明,人员伤亡情况未知,只有网友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和短短两三秒的视频,此外再无任何参考。几分钟后,先后接到北京总社编辑部的电话,希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现场照片。
联系雇员得知,暂时没有我们的人在现场或附近,会尽量通联现场照片,但无法保证一定会有。经过短暂协调和准备,我和同事从新华社非洲总分社驻地出发赶往事发现场,其他同事前往驻地附近高楼寻找制高点用长焦镜头拍摄事发现场周围场景。
非洲总分社驻地距离事发现场约6公里车程,内罗毕当时正值下班高峰,道路拥堵,辗转了大小道路之后终于开到了事发现场附近。这时发现已经开始施行道路管制,我们的车被拦下,估计是看到随身携带的东非记者证,一番交涉之后,交警最终放行通过。
到达现场后,警察已经把唯一的出入口封锁,十字路口被军警、媒体、当地居民围得水泄不通,所有媒体都被拦在警戒线以外。大家的脸上写着茫然,网上已经有消息称3人遇难,不知是否还会发生爆炸。
我们挤到警戒线最前排,举起相机试图用长焦镜头尽量往里拍摄事发现场,但由于道路蜿蜒,目光和镜头所及范围内只能看到闪着红灯的救护车、军车以及缓缓走出的平民,天上一直有两到三架军用、警用直升机盘旋。
我们正在努力向里观望的时候,不远处突然传出一声爆炸的闷响,一秒钟后,周围的人们纷纷向后退散,我和同事也迅速向不远处的停车地点撤离,同事前两天崴了脚,一瘸一拐地和我在大马路上往回跑,我边跑边回身查看情况,单手举着相机向路口捏了一气。
赶到车前才发现,司机不见了,打电话也没人接,心情不免有些复杂。好在司机很快从现场跑来,休整了一段时间后,我们看现场又恢复了拥挤,于是又返回警戒线观察。
每次试图往警戒线里走两步,就会有警察过来“Just go back,you are not allowed(退回去,你们不能进)“,夹杂着一些斯瓦西里语以及“NI HAO(你好)”,我们说“Jumbo(斯瓦西里语的‘你好’), NIHAO”, 对面说“WO BU HAO” , 于是紧接着又被推了回来。后来,我们穿上了增援司机送来的防弹衣,准备和前期已深入警戒线以里的当地雇员詹姆斯再突一次。
詹姆斯从里面来接应,我和同事王腾从警戒线左边侧翼小心快步跟上,快走几步后听到后面警察冲我们喊,詹姆斯头也不回跟我说“别回头,不要管他”,结果警察飞跑过来截住了我们,再一次把我和同事拎回警戒线外。后来我们得知,詹姆斯不久后也和其他记者一样被疏散了出来。
就近突破无果,我们原计划在附近寻找高楼,争取登高拍摄,但现场周围高楼很少,所有院子都已经接到警方通知,大门紧闭,刚看到一个开了半个铁门的院子,走近两步就吃了闭门羹。在与司机讨论后得知这里是唯一的出入口,别无他法,我们只能继续蹲守。
期间,每一个从道路尽头走出来的人都牵动着警戒线外所有人的心,在大家的注视下,走出来的每个人都面色凝重、目光低垂,其中多数是当地人,临近警戒线,看到等候已久的亲人或朋友,双方紧拥而泣。
陆续也有记者走出来,和同行拥抱,或者给什么人打电话,我不确定他们的镜头到底记录到了什么,但他们的眼神里写着自己刚经历了死亡,这种表情,很难用文字形容。
太阳渐渐落山,围观者也开始散去,转播车周围的记者们也在收拾装备,警察的表情趋于平和,我和同事传完稿件后,再次试图突破警戒线未果,遂决定先返回驻地休整,如有情况再返回。
回到驻地,食堂的大师傅给我们煮了一锅鸡蛋面,特好吃。
来源:新华社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