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双一流高校的学生都去哪儿了?江苏省内高校陆续发布就业报告

2019-01-12 21:54 交汇点  

近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陆续公布2018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展示双一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成绩单”。90后毕业生普遍有较高的自我提升意识,六成以上选择了继续深造。

本科生大多选择深造

对于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而言,找到工作可能问题不大。从就业数据来看,重点高校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且薪酬普遍不低。

南京大学2018届毕业生平均薪酬达到了14.41万元/年。其中,本科毕业生薪酬均值为13.91万元/年;硕士毕业生薪酬均值为14.39 万元/年;博士毕业生薪酬均值为16.23万元/年。据报告显示,在2015年—2018年之间,南大毕业生年薪水平分别为9.8万、10.78万、12.75万和14.41万,逐步攀升。部分高校统计了月薪水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初入职月薪6115元,硕士生达8140元,其中月薪均值最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可达12073元。南京农业大学本科生月薪均值为5967元,硕士生月薪均值为6895元,博士生试月薪均值为8124元。

深造率居高不下,是“双一流”高校本科生的显著特征。记者发现,多所“双一流”高校的深造率都超过了一半。南大就业报告显示,升学率正持续走高,多所学院本科升学率都已经超过50%。东南大学今年本科生深造达到52.99%。南航大本科升学出国率达到47.27%,航空宇航学院和航天学院的深造率都超过六成。南京理工大学今年的本科生深造率为53.9%,比去年增加了1.05%。

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行业成最热门流向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往往瞄准了前沿产业。今年南大本科毕业生就业分布前三的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7.9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70%),金融业(8.51%);硕士毕业生就业分布前三的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44%),金融业(18.50%)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1.08%)。近五年来,南大毕业生就业排名前三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和金融业。

南理工毕业生就业的重点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其中本科生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的33.07%,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占20.4%。东南大学本科生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为25.94%,从事高端制造业的为10.51%,江南大学分别为19.08%和6.98%。

报告显示,双一流高校学生的就业数据和江苏的产业发展情况不无关系。有专家表示,目前江苏正在重点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六大领域,这显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颇高。

从地域来看,南大毕业生中一半都留在了江苏,本科生中44.13%在江苏就业,硕士生中50.15%在江苏就业,博士生则有56.66%在江苏就业。东南大学留在江苏就业的本科生占40.14%,硕士生51.79%选择留在江苏,博士生73.85%留在江苏。南京理工大学有38.72%本科生留苏。

自主创业比率不高

尽管身在双一流高校,每所高校都存在一定的待就业率和暂不就业率。根据各校就业报告的分析,硕士暂未就业的主要原因未能满足自己对就业地域的要求、自身定位尚不明确等;而本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期望值过高等。

南大就业报告分析指出,在毕业生未就业原因中,对未来职业规划思考不足占比最高(35.1%),其次是缺乏相关实习、实践经历以及沟通能力、面试技巧不足。

总体来看,尽管就业飘红,但双一流高校的创业率一直较低,比如今年东南大学本科生自主创业率仅为0.1%,南大本科生自主创业人数仅占0.29%。各高校博士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几乎为0。

跟前两年不同,各高校学历和就业率“倒挂”情况不再明显。高学历不仅就业率高,且满意度不低。比如南大本科就业率97.83%,硕士98.51%,博士为99.13%。学历层次越高,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学用结合”的比例越高。今年毕业生中,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同其专业对口的比例为57.85%,其中博士毕业生为94.44%,硕士毕业生为57.91%,本科毕业生为45.91%。

但值得注意的是,硕士生“教育过度”的感觉最明显。今年南大被调查学生当中,本科生“教育适度”比例为79.72%,博士生为76.67%,而研究生则为47.59%。

所谓“教育过度”指的是,自己感觉自己岗位所需教育年限低于自己实际教育年限。一方面社会上考研热度上升,但另一方面就业时研究生却感觉自己“教育过度”。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孙俊华分析,这与社会劳动力市场有关,比如产业结构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结构还不尽合理,适合的岗位少,硕士生就业往往又集中在大城市、大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硕士生只能“高能低就”。“另外,硕士生对自己评价可能过高,目前高校的就业辅导,主要集中在本科生,对研究生的就业辅导精力还不够,导致研究生教育定位不清。”

来源:交汇点

编辑:胡杞泽

52

近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陆续公布2018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展示双一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成绩单”。90后毕业生普遍有较高的自我提升意识,六成以上选择了继续深造。

本科生大多选择深造

对于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而言,找到工作可能问题不大。从就业数据来看,重点高校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且薪酬普遍不低。

南京大学2018届毕业生平均薪酬达到了14.41万元/年。其中,本科毕业生薪酬均值为13.91万元/年;硕士毕业生薪酬均值为14.39 万元/年;博士毕业生薪酬均值为16.23万元/年。据报告显示,在2015年—2018年之间,南大毕业生年薪水平分别为9.8万、10.78万、12.75万和14.41万,逐步攀升。部分高校统计了月薪水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初入职月薪6115元,硕士生达8140元,其中月薪均值最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可达12073元。南京农业大学本科生月薪均值为5967元,硕士生月薪均值为6895元,博士生试月薪均值为8124元。

深造率居高不下,是“双一流”高校本科生的显著特征。记者发现,多所“双一流”高校的深造率都超过了一半。南大就业报告显示,升学率正持续走高,多所学院本科升学率都已经超过50%。东南大学今年本科生深造达到52.99%。南航大本科升学出国率达到47.27%,航空宇航学院和航天学院的深造率都超过六成。南京理工大学今年的本科生深造率为53.9%,比去年增加了1.05%。

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行业成最热门流向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往往瞄准了前沿产业。今年南大本科毕业生就业分布前三的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7.9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70%),金融业(8.51%);硕士毕业生就业分布前三的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44%),金融业(18.50%)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1.08%)。近五年来,南大毕业生就业排名前三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和金融业。

南理工毕业生就业的重点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其中本科生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的33.07%,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占20.4%。东南大学本科生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为25.94%,从事高端制造业的为10.51%,江南大学分别为19.08%和6.98%。

报告显示,双一流高校学生的就业数据和江苏的产业发展情况不无关系。有专家表示,目前江苏正在重点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六大领域,这显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颇高。

从地域来看,南大毕业生中一半都留在了江苏,本科生中44.13%在江苏就业,硕士生中50.15%在江苏就业,博士生则有56.66%在江苏就业。东南大学留在江苏就业的本科生占40.14%,硕士生51.79%选择留在江苏,博士生73.85%留在江苏。南京理工大学有38.72%本科生留苏。

自主创业比率不高

尽管身在双一流高校,每所高校都存在一定的待就业率和暂不就业率。根据各校就业报告的分析,硕士暂未就业的主要原因未能满足自己对就业地域的要求、自身定位尚不明确等;而本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期望值过高等。

南大就业报告分析指出,在毕业生未就业原因中,对未来职业规划思考不足占比最高(35.1%),其次是缺乏相关实习、实践经历以及沟通能力、面试技巧不足。

总体来看,尽管就业飘红,但双一流高校的创业率一直较低,比如今年东南大学本科生自主创业率仅为0.1%,南大本科生自主创业人数仅占0.29%。各高校博士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几乎为0。

跟前两年不同,各高校学历和就业率“倒挂”情况不再明显。高学历不仅就业率高,且满意度不低。比如南大本科就业率97.83%,硕士98.51%,博士为99.13%。学历层次越高,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学用结合”的比例越高。今年毕业生中,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同其专业对口的比例为57.85%,其中博士毕业生为94.44%,硕士毕业生为57.91%,本科毕业生为45.91%。

但值得注意的是,硕士生“教育过度”的感觉最明显。今年南大被调查学生当中,本科生“教育适度”比例为79.72%,博士生为76.67%,而研究生则为47.59%。

所谓“教育过度”指的是,自己感觉自己岗位所需教育年限低于自己实际教育年限。一方面社会上考研热度上升,但另一方面就业时研究生却感觉自己“教育过度”。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孙俊华分析,这与社会劳动力市场有关,比如产业结构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结构还不尽合理,适合的岗位少,硕士生就业往往又集中在大城市、大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硕士生只能“高能低就”。“另外,硕士生对自己评价可能过高,目前高校的就业辅导,主要集中在本科生,对研究生的就业辅导精力还不够,导致研究生教育定位不清。”

来源:交汇点

编辑:胡杞泽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