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

2019-01-04 09:57

□ 潘春华

西柏坡为中共中央旧址、革命圣地,地处绵亘蜿蜒的太行山东麓平山县境内,是一个松柏苍翠、风光秀美的小山村。这里曾经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和大决战期间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部。这里因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而闻名于世,这里还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初秋的一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这个小山村,瞻仰这片红色土地。

西柏坡,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有100多户人家,群山环绕,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沃,稻麦两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1947年5月,中央工委先期进驻。1948年5月,毛泽东和党中央东渡黄河,经雁门关、五台山秘密来到这里。从此,西柏坡走上中国革命的大舞台,引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西柏坡精神也像满山常青的松柏一样,根植在中国人民的心头。

高高耸立于停车场南侧山顶上的西柏坡纪念碑,是这片红色土地的亮点——49级台阶、3层平台、28米高,每个数字都有深刻的寓意。在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前广场中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人铜像群雕《赶考》巍然矗立,再现了当时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光辉形象,个个气宇轩昂、栩栩如生、熠熠生辉。鲜花组成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格外醒目,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踏出了一条坎坷风雨路,走得异常坚定从容。党旗上,镰刀斧头金光闪闪,无数拳头在这里高高举起,重温铮铮誓言。

西柏坡面临碧波荡漾的岗南水库,背靠松柏苍翠的柏坡岭。这里,在绿树山坡之间一道弯弯曲曲的围墙,围着一簇太行山区普通的白色民房,这是中共中央原机关大院,建筑面积1.644万平方米。中北部有一山,中设防空洞,所有房舍,大多为四合院式小平房,均为土坯垒筑,其墙面以白灰粉刷,显得洁净而雅致。

大院里,一座座低矮的土坯房,一张张简陋的办公桌椅,都浸润着岁月的特殊气息。中央领导人旧居、军委作战指挥室、“九月会议”会址、“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和国共和平代表谈判处等旧址,基本保持了历史原貌。它们,见证了一次次运筹帷幄,一场场硝烟弥漫。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在大院西侧,这里原是中央机关的大伙房,屋顶上有两个小天窗,主席台是普通的条桌,上方挂着党旗和毛泽东、朱德的照片,台下是简易的木条凳。如今,党旗、画像、粗糙的桌椅犹在。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孕育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当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即军委作战室为五小间土平房,地处大院东部,总共不足70平方米,是当时中央机关自己动手修建的,三张桌子,两张军事地图,一部电话。正是在这里,毛主席和党中央运筹帷幄,部署和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一道道战斗命令从这里发出,一份份胜利捷报从各地传来。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作战室,一不发款,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许多电报,就把国民党给打败了。”

毛泽东旧居原为民宅,甬道边有一石磨和猪圈,警卫战士主张拆掉,毛泽东却不同意。他说,我们走后,老乡们搬回来还用得上。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经常盘腿围坐在石磨旁写字工作,同中央领导人商讨国家大事,指点江山。闲暇之余也会到院子里转转,一边帮老乡推碾,一边和老乡谈论家常。因此西柏坡也有了“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的佳话。毛泽东办公室和卧室里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原物。在这里度过的300多个日子里,毛泽东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就有20多篇。《人民日报》报头也是在这里挥毫题写的。

1949年3月23日上午,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毛泽东同他的战友们最后一次登上柏坡岭,深情地望着西柏坡,望着这片红色的土地,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说,我们都应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在毛泽东旧居前的石磨旁久久驻足,重温两个“务必”, 不禁感慨万千。走进西柏坡,就是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幸福!(编辑 花蕾)

45

□ 潘春华

西柏坡为中共中央旧址、革命圣地,地处绵亘蜿蜒的太行山东麓平山县境内,是一个松柏苍翠、风光秀美的小山村。这里曾经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和大决战期间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部。这里因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而闻名于世,这里还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初秋的一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这个小山村,瞻仰这片红色土地。

西柏坡,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有100多户人家,群山环绕,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沃,稻麦两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1947年5月,中央工委先期进驻。1948年5月,毛泽东和党中央东渡黄河,经雁门关、五台山秘密来到这里。从此,西柏坡走上中国革命的大舞台,引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西柏坡精神也像满山常青的松柏一样,根植在中国人民的心头。

高高耸立于停车场南侧山顶上的西柏坡纪念碑,是这片红色土地的亮点——49级台阶、3层平台、28米高,每个数字都有深刻的寓意。在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前广场中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人铜像群雕《赶考》巍然矗立,再现了当时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光辉形象,个个气宇轩昂、栩栩如生、熠熠生辉。鲜花组成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格外醒目,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踏出了一条坎坷风雨路,走得异常坚定从容。党旗上,镰刀斧头金光闪闪,无数拳头在这里高高举起,重温铮铮誓言。

西柏坡面临碧波荡漾的岗南水库,背靠松柏苍翠的柏坡岭。这里,在绿树山坡之间一道弯弯曲曲的围墙,围着一簇太行山区普通的白色民房,这是中共中央原机关大院,建筑面积1.644万平方米。中北部有一山,中设防空洞,所有房舍,大多为四合院式小平房,均为土坯垒筑,其墙面以白灰粉刷,显得洁净而雅致。

大院里,一座座低矮的土坯房,一张张简陋的办公桌椅,都浸润着岁月的特殊气息。中央领导人旧居、军委作战指挥室、“九月会议”会址、“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和国共和平代表谈判处等旧址,基本保持了历史原貌。它们,见证了一次次运筹帷幄,一场场硝烟弥漫。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在大院西侧,这里原是中央机关的大伙房,屋顶上有两个小天窗,主席台是普通的条桌,上方挂着党旗和毛泽东、朱德的照片,台下是简易的木条凳。如今,党旗、画像、粗糙的桌椅犹在。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孕育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当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即军委作战室为五小间土平房,地处大院东部,总共不足70平方米,是当时中央机关自己动手修建的,三张桌子,两张军事地图,一部电话。正是在这里,毛主席和党中央运筹帷幄,部署和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一道道战斗命令从这里发出,一份份胜利捷报从各地传来。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作战室,一不发款,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许多电报,就把国民党给打败了。”

毛泽东旧居原为民宅,甬道边有一石磨和猪圈,警卫战士主张拆掉,毛泽东却不同意。他说,我们走后,老乡们搬回来还用得上。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经常盘腿围坐在石磨旁写字工作,同中央领导人商讨国家大事,指点江山。闲暇之余也会到院子里转转,一边帮老乡推碾,一边和老乡谈论家常。因此西柏坡也有了“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的佳话。毛泽东办公室和卧室里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原物。在这里度过的300多个日子里,毛泽东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就有20多篇。《人民日报》报头也是在这里挥毫题写的。

1949年3月23日上午,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毛泽东同他的战友们最后一次登上柏坡岭,深情地望着西柏坡,望着这片红色的土地,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说,我们都应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在毛泽东旧居前的石磨旁久久驻足,重温两个“务必”, 不禁感慨万千。走进西柏坡,就是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幸福!(编辑 花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