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行政审批改革: 深层次变革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9-01-02 09:23

今日镇江讯  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勇气。40年前,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而行政审批改革,也伴随着这一进程的始终。

行政审批改革,是从改革传统行政体制开始的。转变政府职能是“放管服”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成功, 激发了市场活力、解决了就业问题、释放了改革红利。

行政审批改革直接催生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两集中、两到位”“三证合一”“多评合一”“3550”“不见面审批”……一路走来,镇江政务服务中心以服务高质量为引领,推动改革再深化,利企便民再提升,相关改革措施先后受到中央深改办、国务院督查组等充分肯定,全市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率达到95%,真正做到“不推一扇门,不见一个人,办成所有事”。

镇江日报当年报道截图

从无到有,创新“镇江模式”领跑改革大潮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2003年10月14日,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并对外办公。

“高起点、有特色,充分体现服务理念”,是市行政服务中心自成立起的定位。“‘两集中、两到位’就是我市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行政审批机制的重大创新。”市政务服务办综合处处长张卫星介绍,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后,在规范进入中心的日常行政服务行为方面迅速取得成效,但是在具体落实《行政许可法》“一个窗口对外”的规定中,却遇到了矛盾和问题:办件承诺时限长、项目审批环节多、中介机构服务效率差、项目集中度低等,“其中很多行政管理的体制性障碍,成为影响行政服务效率提升的瓶颈。”

2004年12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会议,把推进行政许可“一个窗口对外”的重点概括为“两个集中,两个到位”: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各部门审批处室向中心集中。审批事项进中心到位,中心窗口成为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唯一窗口;审批授权到位,对窗口首席代表充分授权,“接待型窗口”创造条件成为“审批型窗口”。这是“两个集中,两个到位”提法首次出现,其后在实际工作中被进一步概括为“两集中、两到位”。

“两集中、两到位”大力推行后,共有36个部门的346个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服务项目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运作,行政效率明显提高,行政职能明显转变,投资环境也明显改善。2006年10月30日—11月1日,“苏浙皖沪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第九次联席会议”在温州举行,我市“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经验成为那次会议的最广泛共识,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被业界称为“镇江模式”,“‘两集中、两到位’在全省甚至长三角地区掀起行政审批改革大潮。”张卫星表示。

十年积淀,从“镇江模式”走向“镇江标准”

2012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部门审批权限全部进驻中心,进一步放大“镇江模式”效应。中心推出系列举措,两个月的时间,进驻中心的审批部门增加到45个,进驻中心的事项增加到483项,其中许可事项和审批事项由291项增加到345项,进驻率由75%增加到97.7%,占比全省最高,实现了行政审批权力主体100%进中心的目标。

此时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地级市率先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成为第一个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从“镇江模式”向“镇江标准”的跨越从这里起航。中心制定了4大体系1091项标准,为每项工作提供规范和准绳。中心服务标准化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顺利通过省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在此基础上,受国家标准委的委托,中心承担了《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行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

2013年12月,国家标准委明确将镇江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中心在原有的标准上创新改革,形成了包含3层4大体系21个子体系1242项富有镇江特色的标准体系。两年后,该项试点工作以97.6的高分成功通过了国家标准委评估专家组的评估验收。由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制定的《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行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被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并与2016年5月1日实施。

至此,“镇江标准”成为全国标准。

撤销四大交易机构,整合分属7个职能部门的交易平台。2013年的最后一天,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始运行。全市率先实行“一办两中心”,即建立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设置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深化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全方位变革

8月26日晚,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播出了国务院督查组对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暗访视频。暗访中,我市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赢得督查人员的认可和肯定,被称赞为“值得推广”。

一路走来,市政务服务办从未停下“值得推广”的改革创新。2014年,我市举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省市联动首发仪式,我市是全省“三证合一”改革三个试点地级市之一。

同年,市委市政府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部分企业反映投资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评估事项繁多、费用负担过重、周期过长等问题。年底,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实施意见(试行)》,并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试行。“在全国首个采取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方式,成为我市结合实际,用行动响应深化改革要求的创新尝试。”张卫星表示,以“多评合一”引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再次引起广泛反响。

江苏海龙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斌一身轻松地走出市政务服务中心,他原想为项目审批跑断腿、“公章旅行”等担心一扫而光,因为开展“多评合一”工作,整个项目评审及手续办理周期压缩在50个工作日内,让企业真正感受到了政府改革释放的红利。

2017年1月17日,市编办、市经信委和市政务服务办全面启动“e办事”平台建设,包括公共服务、商事登记、多评合一和行政审批等四大功能,行政审批改革正式走向“互联网+”时代。

去年以来,结合全省“3550”改革,我市围绕“不见面”审批改革主线,全面推进全市7462个政务服务事项在江苏政务服务网上线,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7089项,不见面率达95%,市本级不见面事项1596项,不见面率达99.4%。“我们突破难点,完成商业银行、人民银行进驻,实现企业开业全链条闭环审批,企业登记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张卫星表示,政务服务办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综合帮办代办服务体系,不断优化“e办事”平台建设。

“一路走来,我市政务服务改革一直位列第一方阵,去年荣获省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市政务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政务服务办将坚持体制创新与“互联网+”融合促进,切实提升审批服务便民化水平,打造高质量优质营商环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全媒体记者 曾海蓉

编辑:陈路

46

今日镇江讯  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勇气。40年前,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而行政审批改革,也伴随着这一进程的始终。

行政审批改革,是从改革传统行政体制开始的。转变政府职能是“放管服”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成功, 激发了市场活力、解决了就业问题、释放了改革红利。

行政审批改革直接催生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两集中、两到位”“三证合一”“多评合一”“3550”“不见面审批”……一路走来,镇江政务服务中心以服务高质量为引领,推动改革再深化,利企便民再提升,相关改革措施先后受到中央深改办、国务院督查组等充分肯定,全市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率达到95%,真正做到“不推一扇门,不见一个人,办成所有事”。

镇江日报当年报道截图

从无到有,创新“镇江模式”领跑改革大潮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2003年10月14日,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并对外办公。

“高起点、有特色,充分体现服务理念”,是市行政服务中心自成立起的定位。“‘两集中、两到位’就是我市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行政审批机制的重大创新。”市政务服务办综合处处长张卫星介绍,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后,在规范进入中心的日常行政服务行为方面迅速取得成效,但是在具体落实《行政许可法》“一个窗口对外”的规定中,却遇到了矛盾和问题:办件承诺时限长、项目审批环节多、中介机构服务效率差、项目集中度低等,“其中很多行政管理的体制性障碍,成为影响行政服务效率提升的瓶颈。”

2004年12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会议,把推进行政许可“一个窗口对外”的重点概括为“两个集中,两个到位”: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各部门审批处室向中心集中。审批事项进中心到位,中心窗口成为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唯一窗口;审批授权到位,对窗口首席代表充分授权,“接待型窗口”创造条件成为“审批型窗口”。这是“两个集中,两个到位”提法首次出现,其后在实际工作中被进一步概括为“两集中、两到位”。

“两集中、两到位”大力推行后,共有36个部门的346个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服务项目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运作,行政效率明显提高,行政职能明显转变,投资环境也明显改善。2006年10月30日—11月1日,“苏浙皖沪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第九次联席会议”在温州举行,我市“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经验成为那次会议的最广泛共识,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被业界称为“镇江模式”,“‘两集中、两到位’在全省甚至长三角地区掀起行政审批改革大潮。”张卫星表示。

十年积淀,从“镇江模式”走向“镇江标准”

2012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部门审批权限全部进驻中心,进一步放大“镇江模式”效应。中心推出系列举措,两个月的时间,进驻中心的审批部门增加到45个,进驻中心的事项增加到483项,其中许可事项和审批事项由291项增加到345项,进驻率由75%增加到97.7%,占比全省最高,实现了行政审批权力主体100%进中心的目标。

此时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地级市率先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成为第一个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从“镇江模式”向“镇江标准”的跨越从这里起航。中心制定了4大体系1091项标准,为每项工作提供规范和准绳。中心服务标准化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顺利通过省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在此基础上,受国家标准委的委托,中心承担了《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行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

2013年12月,国家标准委明确将镇江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中心在原有的标准上创新改革,形成了包含3层4大体系21个子体系1242项富有镇江特色的标准体系。两年后,该项试点工作以97.6的高分成功通过了国家标准委评估专家组的评估验收。由市政务服务办牵头制定的《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行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被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并与2016年5月1日实施。

至此,“镇江标准”成为全国标准。

撤销四大交易机构,整合分属7个职能部门的交易平台。2013年的最后一天,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始运行。全市率先实行“一办两中心”,即建立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设置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深化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全方位变革

8月26日晚,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播出了国务院督查组对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暗访视频。暗访中,我市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赢得督查人员的认可和肯定,被称赞为“值得推广”。

一路走来,市政务服务办从未停下“值得推广”的改革创新。2014年,我市举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省市联动首发仪式,我市是全省“三证合一”改革三个试点地级市之一。

同年,市委市政府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部分企业反映投资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评估事项繁多、费用负担过重、周期过长等问题。年底,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实施意见(试行)》,并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试行。“在全国首个采取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方式,成为我市结合实际,用行动响应深化改革要求的创新尝试。”张卫星表示,以“多评合一”引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再次引起广泛反响。

江苏海龙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斌一身轻松地走出市政务服务中心,他原想为项目审批跑断腿、“公章旅行”等担心一扫而光,因为开展“多评合一”工作,整个项目评审及手续办理周期压缩在50个工作日内,让企业真正感受到了政府改革释放的红利。

2017年1月17日,市编办、市经信委和市政务服务办全面启动“e办事”平台建设,包括公共服务、商事登记、多评合一和行政审批等四大功能,行政审批改革正式走向“互联网+”时代。

去年以来,结合全省“3550”改革,我市围绕“不见面”审批改革主线,全面推进全市7462个政务服务事项在江苏政务服务网上线,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7089项,不见面率达95%,市本级不见面事项1596项,不见面率达99.4%。“我们突破难点,完成商业银行、人民银行进驻,实现企业开业全链条闭环审批,企业登记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张卫星表示,政务服务办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综合帮办代办服务体系,不断优化“e办事”平台建设。

“一路走来,我市政务服务改革一直位列第一方阵,去年荣获省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市政务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政务服务办将坚持体制创新与“互联网+”融合促进,切实提升审批服务便民化水平,打造高质量优质营商环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全媒体记者 曾海蓉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