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日历是人们查询日期信息的主要途径。当时,日历种类很多,有放在写字台上的台历,也有挂在墙上的挂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挂上挂历。彼时的挂历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必备的上佳礼品之一。挂历的内容多种多样,既有名山大川风景照片,也有名车、“美女”。
图为70年代流行的挂历。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而进入80年代,随着《小花》、《火烧圆明园》等电影在国内的热映,挂历的主角从“八个样板戏”的人物变成了当红电影明星。
下图为1981年挂历上的刘晓庆、陈冲。新华社发
80年代,是挂历最为“红火”的时期,几乎家家必备
图为1982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时任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在看望全国“三八红旗手”王凤芹时,向她赠送新年挂历。 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 摄
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挂历也从往年流行的山水风光、电影明星为主,加入了“泳装”系列。这是1992年9月13日《镇江日报》刊登的报道《泳装挂历开禁》,选取了不少市民对泳装挂历的看法。
摘录:丁庭柱(丹徒县公安局)美是永恒的。回避美,拒绝美,甚至攻击美,都是人类的愚昧与无知。想当年,连旗袍都被宣布为资产阶级的,多么可笑可悲;忆奥运,中国女子体操队员却因衣着“覆盖面”偏大被扣分,可惜可叹!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对“有关部门”的“解禁”表示赞赏,同时希望众多的“有关部分”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要再做出违背美的法则的事情来。
图为1993年12月11日《镇江日报》刊登的报道《不爱美人爱江山》,报道显示:泳装美女挂历很快就过了市民的热烈追捧期“失宠了”。
摘录:
今年镇江的挂历市场,美女挂历尤其是“比基尼女郎”挂历较以往明显增多。然而昔年这些炙手可热的“美女”却让今年的挂历销售商陷入愁眉不展的境地。原来今年顾客挑选挂历时不爱“美人”爱“江山”,往年很普通的世界风光挂历,物以稀为贵,竟然很抢手,让一些老于此道的挂历销售商大跌眼镜,连声慨叹:今年的行情看不懂了!
有位顾客说:他打算买本挂在客厅,这么“露”的,挂不出。挂了,人家会以为自己品味太低。
随着手机、电脑进入千万家,挂历也逐渐遇冷
这是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的一个挂历市场,推出了买10本送12本的“营销手段”,买者依然不多。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进入新世纪,挂历不再是市民到年底必买的物品之一。党的十八大后,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颁布,原本单位之间利用公款送挂历的风潮也被“叫停”。而挂历本身更多被赋予了宣传作用。图为2011年1月10日,镇江市近千名民警,走进街头巷尾,深入小区和村头,开展宣传活动,将市公安局统一制作的十余万份安全防范常识的扑克牌、挂历、年画等送到市民的手中。图为丁卯派出所民警向沃得花园小区居民们赠送年历、年画。
宋建设 摄
今天,今日镇江记者走进新华书店,发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价格不菲的挂历,如今都只要35元一卷,比店内很多畅销书都便宜。
67岁的市民卢爱华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天天用手机看日子,但有事情的时候还是习惯在挂历、日历上记一笔防止忘记。每年结束了翻翻,看看上面都记了些什么,也是个不错的回忆。所以今年还会买2019年的挂历。“年纪再大点,我也不买了。一卷挂历还蛮重的,拎回家累呢。”老卢跟记者打趣道。
书店一位工作人员说,挂历现在进得少了,因为来买的市民确实越来越少,都是老年人还比较坚持每年都买挂历和台历。他们仍然喜欢挂历主要是因为很多日子靠电子产品记不牢,还是不如“烂笔头”在挂历记一笔心里踏实。也就没必要进太多。大家现在都喜欢在网上定制个性挂历,印刷自己和亲友的照片啊什么的,“老一套”的风光、明星挂历早就不吃香了。
“以前买挂历,看完了还好把每个月的那张裁下来,给小孩开学发新教材包书皮。现在孩子的教材,哪个还用挂历纸包书皮啊,卖也卖不了几个钱,堆在家里久了也占地方。等收旧货的也不那么容易,来了还要讨价还价,索性不买了。”市民陈先生对记者说。
资料整理、文字:全媒体记者吴悠
图片:新华社、镇江报业全媒体数据库